(资料图)

9月6日,以“智慧能源 绿色共赢”为主题的2023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在山西太原举办。作为本届太原论坛的高峰论坛之一,“2023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第十三届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峰会”邀请政府部门、院士专家学者及知名企业家等齐聚一堂,围绕新型储能与数字能源共议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之路,推动产业生态高质量发展。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关键;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储能是关键。储能作为能量“搬运工”、新能源“稳定器”,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向电力系统输送电力,完美解决新能源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等短板,解决了非化石能源高比例、大规模接入新型电力系统的相关问题,实现电力供需平衡,电网动态平衡。新型储能成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超过17.33GW,上半年新投运的整体规模约8.63GW,相当于此前历年累计装机规模总和。预计2023年全年,新增装机将达到15—20GW。此外,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容量将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

从去年到现在,虽然行业判断,储能已进入大规模爆发的元年,但实际上储能产业离规模化发展还有一段距离,存在多项制约因素。

中电联副理事长、协鑫集团总裁兼协鑫能科董事长朱钰峰认为,技术领先性、安全稳定性、经济适用性是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三大核心,并且科技贯穿于材料、制造与应用三大环节,推动储能全产业链迭代升级。

 “我个人认为,新型储能产业当前正在走的路,正是中国光伏行业前几年走过的路。热度虽然是好事,但理性更重要。储能产业现在正是埋头下功夫,淡化概念,摒弃浮躁,一门心思搞研发,专心致志强科技的时候,唯有如此,储能产业方能在高质量发展中行稳致远。” 朱钰峰说。

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源网荷”对“储”的要求各有不同。源端需要储能解决高比例新能源广泛接入的问题,网端需要储能实现资源安全高效灵活配置,荷端需要储能保障多元负荷需求得到充分满足。需求对应场景,场景派生模型。

朱钰峰表示,新型储能的“场景革命”,催生了储能百花齐放的新未来。在数字能源的带动下,新型储能与电力、算力的耦合,是储能赋能新型电力系统的一次重大飞跃。借助能源AI大模型、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接入虚拟电厂,在电力低成本、非用电高峰时段充电,在用电高峰时期将电力返销给电网,实现最普惠的经济价值和用电自由。

(受访者供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