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诺兰新片《奥本海默》票房达到2.58亿,最终票房有望超过4亿,称不上大丰收,但《奥本海默》独立于“好莱坞影片在中国市场崩溃”的定律之外。毕竟,以往进口传记片在国内表现最好的是《马戏之王》的1.01亿。
同样处于这一定律外的还有《芭比》,最终票房远超媒体预测。相比于中国市场,这两部双双位列2023全球票房榜TOP5的影片,在全球其他地区的票房成绩更为理想,尤其是北美本土。美联社和华尔街日报双双发声,称“芭比海默”引爆北美暑期档票房背后,传递着“观众需要新东西”的强烈信号。
“芭比海默”比《银河护卫队3》《速度与激情10》更乐观的投入产出比,是否会成为好莱坞内容创作的转折点,仍需长线观望,不过在中国电影市场,它们带来的启示是有限的。“芭比海默”给了创作固化的好莱坞一记猛锤,但国内电影市场的启示录,是由今年暑期档的国产片撰写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相同的是,这两份启示录中,多元化一词都是核心。
好莱坞影片的“相对论”
《奥本海默》上映第二日,猫眼专业版对其总票房预测为3.13亿,如今则上调到了4.18亿,上升幅度并不大,相比此前暑期档的黑马影片来说逊色许多,比如《长安三万里》的预测票房就从5亿飙升到了18亿。但是对《奥本海默》来说,1亿左右的上涨区间,已经是“表现超预期”的证明。
近日,外界频频将《奥本海默》与《敦刻尔克》的票房对比,因为二者同属历史题材。2017年《敦刻尔克》在国内上映,取材二战知名大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背景下,诸多媒体看好其打破《血战钢锯岭》保持的进口战争片票房纪录,但最终事与愿违,与2014年诺兰的《星际穿越》票房也相差甚远。
如果《奥本海默》最终票房能超4亿,相比《敦刻尔克》确实有所进步,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二者身上都有历史标签,但《敦刻尔克》为战争片,而《奥本海默》为传记片,后者受众面更小。近几年,除了《马戏之王》,《模仿游戏》《至暗时刻》等进口传记片在国内票房都未破亿,站在这一维度,才能更好地理解《奥本海默》超预期的表现。
相比于中国市场,影片在全球其他国家地区的票房更乐观,截至9月6日的2023年全球票房总榜TOP5中,《奥本海默》以8.9亿美元的成绩暂列第四位,已经超过《星际穿越》《盗梦空间》,在诺兰执导影片里总票房仅次于《蝙蝠侠:黑暗骑士》和《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
《奥本海默》表现是否超预期,也要结合2023年其他好莱坞影片在国内的票房成绩来看,前三季度,“好莱坞影片在中国卖不动了”成为市场共识,但《奥本海默》并不适合这一定律。近几年,诺兰的《敦刻尔克》《信条》《奥本海默》在中国都未刷新《星际穿越》保持的纪录,但这几部影片的票房浮动并不大,都不算爆款,不过也都稳定发挥。
某种程度上,强调爆米花属性的好莱坞大片,和个人风格强烈的诺兰影片,在国内电影市场都称得上粉丝向作品,《复仇者联盟4》能在国内狂揽42.5亿票房,源于漫威宇宙十多年的粉丝沉淀,而诺兰以独树一帜的多线叙事与复杂剪辑,在国内培养了一批忠实影迷。只是如今前者的粉丝体量在缩水,而后者粘性依然很高。
这从今年《蜘蛛侠:纵横宇宙》《银河护卫队3》《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在口碑相对稳健的前提下,分别仅收获3.57亿、6.06亿、3.48亿票房也可见一斑。老牌好莱坞系列IP乏力,而诺兰影片与其的票房差距则在不断缩小。
《敦刻尔克》上映时,《战狼2》成为票房年冠标志着国产电影的拐点已然到来,但当时《速度与激情8》仍在国内豪取26.7亿的票房,《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也拿到了15.51亿票房,体量远超《敦刻尔克》。如今,《速度与激情10》总票房降至9.84亿,《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总票房降至6.55亿,但诺兰影片的体量并未下滑。
“芭比海默”重新定义投产比
9月6日,《奥本海默》在2023年国内总票房榜上和《芭比》前后排列,而《芭比》的票房同样超过市场预期。灯塔专业版显示,《芭比》映前媒体票房预测为3000万到9000万,这确实符合芭比这一IP在国内的市场影响力和认知度,但影片凭借对女性题材的深刻精准把控,拿下了2.51亿的票房。
在美国,因两部影片同日上映且风格对比强烈,“芭比海默”也在观众玩梗和华纳影业、环球影业两大出品方的营销推动下爆火,甚至在捆绑下实现了票房双赢。在玩梗带来的现象级观影热潮背后,两部影片在北美本土和全球市场的表现都大超预期。
截止目前,2023年全球票房榜TOP5中,《芭比》以13.83亿美元的票房位列首位,体量是《速度与激情10》的两倍,同时接近《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的三倍。榜单中还有一个特殊存在,那就是全球票房仅次于《芭比》的《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它和《芭比》都是相关IP首次登上大银幕的产物。
2022年的北美电影市场,票房前十被老牌IP续集占据,而2023年,《芭比》《奥本海默》等“半原创”新故事票房超过了绝大多数老牌系列IP。此外,北美暑期档上映较早的众筹影片《自由之声》也值得关注,影片拿下了1.81亿美元的票房,表现虽然不及“芭比海默”,但在北美本土票房超过了《速度与激情10》。
暑期档,连华尔街日报都在感慨“芭比海默”的成功:“要知道在前几年,基于新故事和新人物的原创电影很难战胜那些在市场上久经考验的对手。”可以说,不仅中国市场更欢迎“芭比海默”,北美及全球其他地区对好莱坞影片的需求也在变化。
上半年,“好莱坞影片在中国卖不动了”被广泛讨论时,“大众对样板戏脱敏”这一原因被提及最多,换言之,观众需要公式化之外的新故事。
今年国内上映的一众好莱坞进口片中,“芭比海默”称得上剧情讨论度较高的存在。如《芭比》上映时的#芭比 父权制#、#芭比 探讨社会还能带给女性什么#等话题,以及《奥本海默》近日相关话题#奥本海默是历史#、#奥本海默 悲悯和人性挣扎#等,由此也能看出,脱离好莱坞固定叙事模板的作品,仍是有市场与生命力的。
而“芭比海默”与《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等是否会成为好莱坞启示录,推动好莱坞的内容转身,其实也很值得期待,因为它们的投入产出比都非常理想。《芭比》投资1.45亿美元,投产比为9.5,《奥本海默》投资1亿美元,目前投产比为8.9,《银河护卫队3》成本2.5亿美元,投产比为3.3,《速度与激情10》成本3.4亿,投产比仅为2。
过去十多年,利润驱动模型、对过往成功经验的迷信、工业化的副作用等共同导致了好莱坞的保守化创作态势,就如大卫·芬奇所言,好莱坞越来越难接受风险大、题旨另类的电影。但如今,“芭比海默”带着北美暑期档实现了40亿美元的总票房,以远超老牌系列IP的投产比给了好莱坞一记猛锤。
相比于仍带着好莱坞巅峰时期叙事色彩的《奥本海默》,大刀阔斧革新好莱坞旧有叙事模式的《芭比》,带来的冲击无疑更强烈。
国产片自有启示录
“芭比海默”的诞生,对美国电影市场影响巨大,但在中国电影市场,它们仍停留在“票房超过预期的小众佳作”范畴,在2023年国内总票房榜上排在三十名开外。与引爆北美暑期档相比,两部影片在国内寂静了许多。
从今年包括“芭比海默”在内的进口片表现来看,好莱坞影片在国内已经进入低体量时期,今后10亿票房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分界线,截止目前,国内票房表现最好的《速度与激情10》便未超过10亿。强视效的老牌系列IP电影上限已很明确,而强剧情的电影票房体量,“芭比海默”和更早的《绿皮书》都已展示。
“芭比海默”票房超预期也反映了另一大趋势,即国内电影市场和观众愈发重视内容价值之际,未来几年能在国内实现理想投产比的好莱坞影片,大概率仍会是此类现实向作品,亦或是新的高概念影片。
比如曾经的惊人神作《阿凡达》,只是如今好莱坞孵化出此类影片的概率有多高,已是未知数,起码在超英电影短暂止住好莱坞颓势的过去十年,让好莱坞再次伟大起来的神作并未问世。
“芭比海默”被划归为小众佳作时,国产片的票房垄断之势愈发明显,如果仅从本土票房来看,如今头部国产片与头部好莱坞影片的体量已经不相上下。
2022年全球票房总冠军《壮志凌云2:独行侠》北美票房7.18亿美元,国内票房总冠军《长津湖之水门桥》本土总票房6.36亿美元,2023年《芭比》北美票房6.12亿美元,《满江红》本土总票房6.54亿美元,略超前者。
不过,相较于好莱坞影片,国产影片目前的全球竞争力仍然不足。虽然今年《流浪地球2》北美票房达到502万美元,《消失的她》北美票房172万美元,更早之前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北美票房也有369万美元,但对比好莱坞影片一半左右票房由海外市场贡献,差距仍很显著。要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国产片还需长线发力。
但就当下全球两大票仓的活力而言,国内市场是略胜北美市场的。“芭比海默”确实在北美暑期档丢下了两颗重磅“炸弹”,但市场的主旋律仍是系列IP电影,再看今年国内暑期档电影市场的表现,总票房达到206.19亿元,跃升至影史第一,可以说,今年暑期档是国产电影崛起以来最百花齐放的一个大档期。
2023年票房TOP10榜单中,《孤注一掷》《消失的她》《封神第一部》《八角笼中》《长安三万里》都为暑期档产出,五部题材各不相同的影片均获得了高票房,头部影片体量均衡,这与往年暑期档的表现有明显不同。过去几年,暑期档头部效应多集中在一两部影片身上,票房走向呈两极分化态势。
因此,如果说过去几年国产片在占据本土生态位上取得了成功,那2023年便可以视作国产片在多元类型与叙事上的爆发之年,以及国产电影产业初步成熟的标志性年份。
与单一爆款推动市场前行相比,多元化最大的价值在于让行业创作者与投资方看到了更多可能性,也刺激了各类观影需求,而这些又将反作用于更多新内容的探索与产出,一定程度上降低内容同质化的风险,避免陷入当下好莱坞式的困局。
多年后再回首,“芭比海默”之于北美电影市场,以及今年暑期档之于国内电影市场,意义或许都比今日我们所看到的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