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鞋第一股”到转型为“直播电商第一股”,凭借前后跨度极大的品牌“画风”,遥望科技顺利地成为了资本市场颇为亮眼的一朵奇葩。

但就是这样一家“另类”的明星公司,最近的投资风向却有些冰火两重天的意味。

一边是利好消息不断,6月2日,遥望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复称,公司已于今年5月15日与小冰公司(前微软人工智能小冰团队)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将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在直播、直播电商……等领域的全面合作,实现长期共赢。


(相关资料图)

紧接着,其又被曝出与即将在北京上演的、万众瞩目的梅西阿根廷国际足球邀请赛扯上了联系,旗下所有直播间均有本场赛事门票原价出售。

另一边则是利空消息频频,先是在6月2日收到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对其2022年年报问询函。据了解,这已经是其自2018年以来连续第五次收到深交所的年报、半年报问询函,几乎快成了遥望科技独有的企业传统。

随后,在6月6日遥望科技又被原第一大股东、现前十大股东之一且是遥望科技实控人之一的云南兆隆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选择了无缝接力减持套现。最后则是在6月9日公告表示延期回复深交所的问询函,彻底激起了不少股民投资者们的各种猜测和质疑。

反映到股价层面,进入六月以来,遥望科技的股价先是一波强势走高,而后急转直下,6月9日盘中甚至一度触及跌停。

很明显,即便是梅西以及当下正火的AI风口也未能救下遥望科技的股价走势。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对于投资者们而言,情绪面的热点再猛、噱头再好,但如果没有基本面和资金面的业绩支撑,就无异于沙子上盖楼房,涨的快,跌的也快。

所以我们想要真正了解遥望科技的经营表现和投资潜力,可能需要暂时略过眼前的浮华云烟,深入到其财报之中一探究竟。

深交所炸出来的不确定“深坑”

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遥望科技实现营收39.01亿元,同比增长38.75%;归属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65亿元和-3.187亿元,虽然依旧保持着亏损,但相较于2021年同期的-7亿元和-7.203亿元出现了明显大幅减亏趋势。

反映到净利率方面就表现为从2021年的-24.74%,上涨至2022年的-6.73%。同时,遥望科技的毛利率也较2021年微升至17.78%,这些无疑都是好的增长信号。

紧接着,在2023年一季度,遥望科技又实现营收11.02亿元,同比增长37.22%。归属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则继续保持亏损,分别为-3804万元和-4462万元,虽然环比有所减亏,但同比却较盈利为正的2022年大幅下滑,这颇有些出人意料。

其实单看遥望科技的营收高增速,净利不及格,以及其现在的互联网标签以及所处的扩张阶段特征,是不是颇有一种早期互联网企业重增长而不重盈利的成长股的既视感。但是据互联网江湖深入观察发现,遥望科技的净利亏损似乎与互联网企业初期高成本投入,大手笔费用支出并不完全相关,反而是源于一些令人“费解”的地方。

以2022年遥望科技的净利亏损为例,从财报数据来看,似乎并不是费用的原因。因为2022年遥望科技的三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约为5.8亿元,与2021年的费用投入规模几乎相差不大。

真正的原因在于高额的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2022年遥望科技的资产减值损失为-2.381亿元;信用减值损失为-9623万元,同比增加了近50%。查询财报后得知,同期遥望科技的资产减值主要为“存货跌价损失及合同履约成本减值损失”和“商誉减值损失”;信用减值的主要项目为“坏账损失”。

如果只是的单纯经营不利似乎也可以理解,但问题是,一方面针对前者,不仅年审会计师将遥望科技的“存货的存在性及跌价准备的计提”识别为关键审计事项,而且就连深交所的问询函也接连两次提到了遥望科技的存货部分。

其中的主要事项是,遥望科技在对联营企业杭州宏臻商业有限公司代管鞋类存货实施年度盘点过程中发现,期末账面净值为6543.77万元的存货无法找到实物,但杭州宏臻并未提交与上述存货相关的代销清单并结算相关货款。

随后经过双方协商,杭州宏臻同意按货品含税原值1.06亿元向公司进行补偿,同时按5%比例加上品牌使用费531.71万元,因此合计补偿1.12亿元,并承诺自2023年4月起至2023年6月30日前清偿相关款项。

对此,深交所犀利提问道“结合杭州宏臻其他股东情况,说明其是否为你公司关联方,上述侵占利益行为是否属于关联方资金占用或你公司违规对外提供财务资助。同时说明以前年度杭州宏臻代管代销鞋类存货是否完成年末全面盘点,是否存在盘亏情形……”

另一方面在信用减值方面,深交所继续提问道“……按欠款方归集的期末余额前五名的应收账款情况显示,第一名欠款客户的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5.35亿元,占应收账款期末合计总额的38.16%,已计提坏账准备1.21亿元”。对此,要求遥望科技就“前五大欠款方与你公司、你公司董监高、5%以上股东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可能导致利益倾斜的其他关系”等问题做出解释。

虽然这其中到底有何隐情,我们暂时不得而知,但是仅从投资者的视角来看,在第一名欠款方的五亿多应收款中,已经计提了坏账准备1.21亿元,这个计提比例,很难不令人担忧其后续的付款能力?而一旦遥望科技继续被迫继续计提,其未来的盈利表现可想而知。

事实上,据互联网江湖观察如果遥望科技确实不存在过度美化业绩的情况,那么不少投资者似乎已经将其当做互联网成长股来看待了,毕竟在财报出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其股价整体走势是走高的。

但是自从深交所对其下发了问询函,其中还不乏对遥望科技与经销商们是否有内部关联之间的提问,这等于是彻底动摇了资本市场对遥望科技的底层投资逻辑。然而,遥望科技却又未能及时对此作出回应,并且大股东和实控人又恰逢其时的减持,这就让本来可能并不复杂的事情,突然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在这种情绪面,基本面和资金面三面都存着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遥望科技的股价持续走跌似乎也就不难理解了……

虚拟人直播——遥望科技的降本“良药”?

继续来看,前边我们提到在2023年一季度遥望科技的营收实现了增长,但净利润却出现了3540万元的亏损。要知道,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即便是在受疫情影响明显的2022年一季度,遥望科技的净利润也达到了9075万元。

原因是什么?从报表来看,不在于费用,而在于营业成本端。因为今年一季度,遥望科技的三费总额只是同比增长了约1千万元,但是营业成本却在高基数的规模上同比增长了69.72%,远大于同期37.22%的营收增速,对应的毛利率也由此从去年一季度的26.51%,大幅下滑至今年同期的9.11%。

对于营收和营业成本的增长,遥望科技都解释为社交电商业务增长所致。

大家都知道,遥望科技的营收主要是由服装鞋类和互联网广告类两大板块组成,虽然前者在遥望科技发布的2022年业绩预告中是净利亏损的主因,但从营收比例来看,同期鞋服板块仅占总营收的8.2%,所以换句话说,未来互联网业务板块将成为遥望科技的绝对主力,那么从一季度的表现来看,未来的遥望科技的成本和毛利问题或将成为其新的烦恼。

或许正因如此,虚拟人直播成了遥望科技新的发力重点。去年4月,遥望科技推出了虚拟数字人“孔襄”,同时还公布了直播电商新玩法——孪生主播技术,与现在的虚拟人直播相差无几。而如今其又透露将和微软小冰共同人工智能在直播、短视频领域的合作,这意味着遥望科技对于虚拟人直播可能并不仅仅是蹭热度,而似乎是真“押宝”。

那么问题来了,虚拟人主播真的能提升直播带货效率吗?

从当前的虚拟技术水平和直播经济模型,以及相关真实体验来看,互联网江湖认为,虚拟人直播暂时可能还是个提效伪命题。

虽然在理论上,相比于明星、头部主播们存在的塌房风险,虚拟主播们的舆论安全性较为可控。而且虚拟人作为公司自有的数字资产,既能省去主播本身的抽佣分成,又能全天24小时不间断地直播,吸引用户流量并创造商业价值。

同时,虚拟直播间本身几乎不需要花大价钱完成房间布景,所以其不仅不会出现遥望科技内部信中提到的直播间坪效低、置景搭建浪费等直播成本问题,甚至还能借此迅速复制分裂,达到规模化扩张的效果。

但是从实际用户体验上来看,由于虚拟直播带货和偏向于独角戏展示的虚拟演唱会或综艺不同,虚拟主播在实际带货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与商品产生大量互动场景。而如何让主播如真人般地操作或展示产品特性是当前的一大技术难题,也是拉低用户体验的一大服务漏洞。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直播间里常见的口红试色、鞋服试穿等展示环节,无论是当下最流行的“真人带货主播‘套假头’”还是“类似于‘机器人’”的两种虚拟主播们,几乎都没有办法直接展示出真人真实的上妆效果,自然也就很难说服直播间用户下单消费。

至于选择第三种“虚拟主播搭配真人助理”的带货方式,从美食领域的虚拟IP“我是不白吃”的直播效果来看,虽然双方的互动环节趣味性十足,但据婵妈妈数据显示,此前几个月,“我是不白吃”虚拟主播开播17场,但总销售额约为59.8万元。

毫无疑问,这个数据对于曾经单场最高GMV达到了866万的“我不是白吃”来说并不算成功,甚至还远低于同粉丝体量的账号。或许正因如此,包括我是不白吃、一禅小和尚在内的多个初代试水直播带货的虚拟IP们,在随后的不同阶段都相继选择了停播,回归短视频带货等变现途径。

对于这个结果其实不难理解,因为直播电商的本质是电商的一次从“人找货”到“货找人”的渠道创新,落脚点在电商而不是直播。但现在虚拟人主播本身并没有推出新的电商带货解决方案,也没有扩大用户需求,变的只是直播的外在形式,更多是作为一个吸引直播流量、辅助带货的捧哏角色。

出于新奇,虚拟人直播刚开始或许还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但当虚拟人成为直播间标配或者产生审美疲劳后,遥望科技的降本增效故事似乎也就该大打折扣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