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3上海车展的日子是越来越近了。

汽车厂商们摩拳擦掌,准备了众多黑科技与新车,抢着在上海车展“全球首发”,都希望获得足够的曝光,赚足消费者的眼球。


(相关资料图)

2023年对于汽车市场是充满了机遇和挑战的,好消息就是疫情带来的影响大幅减小,各地管控放开,消费市场逐步恢复了往日的活跃。

但不变的是,汽车市场竞争激烈,车企之间的“火药味”远比我们想象的浓烈,卷完技术卷下放,卷完下放就卷价格,消费者是乐开花了,但车企根本坐不住,价格战让他们的利润空间大幅压缩,如果不跟上上海车展秀肌肉的节奏,得不到足够的曝光,那么后面的路就难走了。

很显然,新能源汽车会是2023上海车展的主角,这几年油价涨得厉害,“省油”变成了汽车市场的主旋律。纯燃油车的存在感变得薄弱,小雷向周围打算买车的小伙伴了解了一下,他们对于混合动力的意愿比较高。

同时,国内汽车制造迅速崛起,我们国产自主品牌的汽车品质和配置相比以往那是天差地别,同价位能买到更高的配置,让不少人直呼“根本不想看合资”。

合资车招谁惹谁了......

那么,2023上海车展上有那么多惊喜,这个展会在向消费者释放什么信号?各家车企又在打什么“算盘”呢?小雷也是迫不及待了。

智能化更进一步,汽车越来越聪明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定是智能化。我们国产车能在新能源时代“弯道超车”,除了更加省油的新能源解决方案,更在电气化基础之上发展的智能化,包括大家数值的智能辅助驾驶与智能座舱方案。

或许大家已经开始意识到,现在的汽车已经不像是汽车了,它更像是一台带四个轮子,还能开动的“智能手机”。车内的各种“大彩电”、智能交互系统以及深度学习理念,让消费者目不暇接。说夸张一点,大家能够将汽车的中控当平板电脑一样用,既能导航,又能看剧听歌玩游戏,可玩性拉满。

传统车企除了一个CarPlay外,短期内还真拿不出什么智能化的东西。

俗话说“专业的事情还得专业的团队来做”,蔚来、小鹏、理想等国内新势力的智能交互做的已经挺不错了,但自从华为搞出来鸿蒙座舱、魅族搞出来FlymeAuto之后,智能化的标准忽然变高了许多。这些厂商在智能手机市场打拼多年,积累了丰富的触屏交互经验,他们更清楚车机要怎么设计,使用效率才会更高。

照这么下去,在车里玩游戏也是迟早的事了,这是开惯传统汽车的小雷所想象不到的画面。

不过吧,高度智能化的车机也难免会引起一些让驾驶员分心的问题,就好比副驾驶用车机屏幕看视频,主驾就容易受到干扰,哪怕有HUD显示路线信息,但视频的声音控制确实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所以目前来看,以FlymeAuto、Harmony为代表的智能驾驶方案,应该是未来几年汽车智能交互的“标准答案”,更强调多设备生态联动,交互更舒适,使用效率更高,还有机会像CarPlay一样逐步应用到第三方品牌的车型上,毕竟不是哪家都有能力做出这样的车机,买现成的总比自己花钱花时间探索来的方便。

此外,全车智能化同样也是一大趋势,智能化还将“跳出大屏幕”,用在整车实时调控身上,比如比亚迪最近发布的云辇车身控制系统,借助计算平台以及联网功能,实现对汽车的底盘、悬挂之类的硬件的精细化操控,这无疑也是汽车厂商会跟进的地方。

纯电小车已成年轻人的“新宠儿”

五菱靠着宏光MINIEV这么一台微小型纯电动“神车”,掀起了新能源小车市场的一股浪潮。

大家有没有发现,近两年市面上小型纯电汽车产品阵容愈发丰富,除了各种对标宏光MINIEV的熊猫mini、长安Lumin、零跑T03、小蚂蚁的入门微小型汽车外,更催生了比亚迪海豚、AION Y这样主打空间与舒适性的纯电车出现。

普通的家用轿车、SUV已经卷不动了,不管是什么价位,一抓都有一大把,纯油、混动、纯电基本都覆盖到位,此时再加入新玩家,除非是配置远超同价位的车型,否则再怎么做,也很难做到比亚迪宋PLUS的爆款效果。

那怎么办呢?车企只能另辟蹊径,把汽车做得更小更便宜,又或者是做得更大走高端市场,不在SUV赛道相互挤兑。

2023年上海车展上,小型纯电汽车的阵容将会更加丰富,豪华小车代表极氪X与比亚迪最便宜的入门级纯电小车海鸥将要亮相,前者价格已经确认,18.98万元起步,后者据说售价将在6万元起,都是相当有竞争力的车型。

厂商算是搞懂了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场景,纯电小车的消费门槛低,加上0油耗、小巧灵活、外形可爱且个性等各种特点,完全戳中了打工人的“痛处”。对于他们而言,一辆车不考虑家用属性,只要停车方便,经济性强,续航里程够他们上下班就可以了。

(图片来自比亚迪)

别的不说,受宏光MINIEV的启发,厂商是越来越懂新能源车背后的消费群体,既然电动车跑长途会带来续航焦虑,干脆把汽车做小,保留最主要的短途使用,自然会招来年轻群体的青睐。从五菱公布的数据来看,旗下新车缤果刚上市两周,销量已经突破10000,足以说明纯电小汽车的“杀伤力”,比亚迪海鸥、极氪X这一类的新车,相信买单的人也会很多。

除此之外,发力MPV豪华市场的车企也不在少数,最近魏牌也“掏”出了旗下首款MPV产品“高山”,并将于几天后的上海车展中展出。可以发现,在常规车型发展空间狭窄的今天,厂商们更热衷于搞差异化,换一个“蛋糕”吃总比碰得头破血流强。

自研核心技术才是正道

新能源时代,造车可以很容易,同时也很难。容易是因为国内的产业链完备,一辆新能源汽车必须的三电都能买到现成的,组成一辆完整的汽车可以说并没有太大的难度。而难就难在,造车前期投入巨大,动不动就是几百亿,并非所有初创车企能承受得了。

这也是许多初创企业一头扎进新能源汽车,最终没能活到量产的主要原因吧。

(图片来自高合)

虽说在国内造车,供应链完备,核心零部件基本能买到现成,但正因如此,市面上大多新能源造车势力的产品力过于雷同,没有什么核心技术可言,除了价格以外基本形成不了什么明显的竞争力。久而久之,这种“组装车”在价格上也失去了优势,慢慢被主流大厂的车型取代。

所以说造车新势力为什么至今都没有多少家实现真正盈利的,一方面是他们把大部分资金用来搞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布局上。另一方面则是,新能源汽车制造成本高,利润空间有限所带来的影响,大多数国产车为了做市场,利润率一般都在10%以下。

被价格战卷得团团转的造车新势力,产品迭代跟不上,造车成本下不来,缺少核心竞争力的他们还得降价陪主流大厂玩,最终落得“越卖越亏”的下场,实在是尴尬。

很显然,自研技术是新能源造车势力的必经之路,看看比亚迪自家的DM-i混动以及三电技术,早已成为行业的标杆之一,并且通过规模化生产,把成本逐步压下来,让市场有了99800元起步的秦PLUS DM-i这种高性价比的选择,这或许是其它造车新势力所难企及的。

同样的,厂商冲击高端市场也需要独家的核心技术,如果没有云辇系统、易四方平台、原地转向、高端设计等特色,恐怕比亚迪仰望U8、U9也不会有冲击百万价位的胆量。

正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新能源汽车的这些发展趋势,无不是响应消费群体需求的具体表现,又或者是对汽车消费市场的“试探”,在这个内卷严重的汽车市场,车企的产品必须跟得上发展。

2023年的上海车展,便是车企向市场“交卷”的时刻。

尚且站在新能源起跑阶段的传统车企,不知道又该如何应对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压力,给大家带来一些什么样的惊喜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