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4月9日,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第三届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担任,副主任分别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谢华安,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担任。委员会共计17名成员,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两院院士达15名。湖南省委常委、副省长张迎春为委员颁发聘书。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孙传清作实验室2022年度工作汇报,发布重要研究进展。

俞慧友 摄

2022年5月,科技部批复,依托湖南省农科院、武汉大学和隆平高科等单位共建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这也是我国首批20家全国重点实验室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柏连阳任实验室主任。根据2022年度工作报告,实验室现已在第三代杂交水稻和低镉水稻品种培育、抗性基因鉴定和育性调控机制解析等工作中获得重要突破,如率先研创出“基因编辑低镉水稻”,率先建立理化诱变高效筛选技术体系、克隆了首个抗褐虱飞虱基因等。

报告详细分享了实验室在重大新品种培育、杂种优势机理与固定技术、智能不育技术、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等领域的重要进展,包括:实验室育成了莲两优1号、韶香100、西子系列、DY系列、湘安早系列等低镉新品种,在湖南省33个区县进行了2万多亩试验示范;超高产水稻品种卓两优1126在云南小面积试验示范亩产达1211.15公斤;优化了第三代杂交水稻雌性不育机械化制种技术;首次发布了稻田恶性杂草千金子的染色体级别参考基因组和中国千金子的遗传变异图谱;解析籼粳交株高杂种优势机制,揭示植物雌雄配子发育与融合机制;创新集成了再生稻“六适三高”栽培技术体系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