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和上海金融业联合会联合主办的2023年首届特许全球金融科技师CGFT大会在上海交大高金学院举行。

大会发布了《全周期金融科技人才认证培育体系标准1.0白皮书》,《白皮书》为金融科技行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指导,确保学员们在CGFT项目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符合国际标准,标志着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体系不断规范化和国际化。

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发展步伐的加快,从高层战略到基层培养,再到市场需求,金融科技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


(资料图)

2022年初,央行、银保监会相继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前者明确指出“制定金融科技人才相关标准,推进跨地区、跨机构人才顺畅流动;优化金融科技人才需求目录和引进模式”;后者要求“大力引进和培养数字化人;鼓励选聘具有科技背景的专业人才进入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注重引进和培养金融、科技、数据复合型人才等”,加快金融科技人才建设成为高层关注的焦点。

近几年银行招聘,金融科技人才岗位稳坐“C位”。在今年的银行春招中,多家银行将金融科技相关岗位摆在需求列表的首位,据新浪金融研究院调查显示,以国有大行为例,仅工商银行(10092人)、农业银行(12710人)、中国银行(5400人)、建设银行(4262人)计划招聘人数合计已超32464人。

从2018年起,陆续有高校开设金融科技专业,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高校申请开设金融科技专业并获批。截止2022年,已有77所院校开设金融科技专业,其中不乏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双一流高校。

随着金融科技逐步向多个领域纵深发展,行业对既懂金融、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快速增长。然而,由于培养周期较长且金融科技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短期内金融科技人才仍将面临较大的供给缺口。

在2023 CIFS中国数智金融年会上,人瑞人才与德勤中国联合发布的《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指出:从目前行业整体来看,97%金融机构仍存在人才缺口,预计2021至未来5年,金融科技人才需求总量超过115万人。

随着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逐步推进,金融机构对复合型人才需求连年激增,如何应对金融科技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

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邢炜指出,金融科技人才开发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内部挖掘人才进行复合型培养,以及外部常态化吸收人才。

在金融科技人才引进方面,2022年有21家银行披露科技从业人员数据。其中,科技从业人员超过1万人的有5家,大多为国有大行,在1000-10000人之间的有10家,大多为股份制银行,1000人以下的有6家,大多为中小银行。

在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方面,银行业不断优化培养方式和激励机制,以精准、批量、快速培育模式实现复合型人才供应的精准化、生态化。

建设银行与香港大学共建“数据分析师”认证项目、与香港科技大学合办金融科技硕士项目、与西安交通大学合办金融科技菁英班项目。同时,持续实施“建行—华工金融科技菁英班”“建行—广财数字金融班”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项目,南开大学“智能银行管理”专业硕士班项目,培养金融科技人才。

民生银行开展了数字化转型“先锋军”团队的培养,通过每天的学习打卡、作业练习、线下交流讨论等丰富的学习模式,培养了一批数字化转型的骨干力量。

在晋升机制方面,邮储银行建立了“管理+专业”双通道的职业体系,员工通过专业序列也可以证明自身的价值和能力。该行2021年有5.4万余名员工通过专业序列获得职级晋升。此外,光大银行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库,培养“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打通专业型人才晋升通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