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电双雄到“难兄难弟”,国美和苏宁很长一段时间都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现在,它们同时有了新动作——开放加盟。
(相关资料图)
2月底传出消息,称国美零售旗下大中电器和国美电器均在加速关店,其中,北京大中电器门店关停、注销的比例已达六成。国美相关人士证实,实体门店经营模式将从自营转向保留部分自营、加盟为主。
此前在厂商沟通联谊会上,国美电器高级副总裁李俊涛就表示,将继续精简自营实体店,保留300余家主力自营门店;同时将全面开放加盟业务,门店目标从现存的2407家计划拓展至超3200家门店。
2月21日,苏宁易购宣布,今年将在一二级市场的各类商业中心,拓展合伙人门店,合伙方包括创业投资人、家电零售商、家居建材商、物业房东等,首批计划开设500家。
更早之前,苏宁就在新年部署会上提出,加速零售服务商升级,“公司的发展模式不再局限于自营”,线下零售要形成从自营零售、强加盟、弱加盟到社交经营的“四环布局”,做出自营零售的边际效率等。
可以看出,曾经的对头如今不约而同地将发展加盟模式当做了2023年的战略重点之一。
关于加盟模式,业内一直充满争议,甚至流传着“直营瞧不起加盟”的鄙视链。不过,近几年,加盟连锁的行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疫情期间,融资断档、资金困难的背景下,许多品牌开始拥抱加盟模式,或为扩张,或求突破,也有转型求生者。
就国美和苏宁而言,放开加盟纵然是一个不错的低成本经营举措,但是否能打开局面,以至于对其所处困境产生积极影响,尚有待观察。
从阶段性下沉,到全市场加盟
对于加盟模式,国美和苏宁并不陌生。
早在20世纪90年代,公司连锁发展初期,为快速建立品牌网络和影响,苏宁在部分地区开启了特许加盟,国美“几乎每一个月有两家直营店及一家加盟店在某一个城市诞生”。
截至2001年12月,国美在12个城市拥有49家直营店及33家加盟店;至2007年12月,苏宁在部分地区签约了19家特许加盟企业,开设了120家加盟连锁店。
然而,随着总盘做大,单店销售却出现了下滑,特别是加盟店,利润贡献率与直营店差距较大,同时存在难以统一管理的问题。据称,国美到2004年就取消了加盟店,苏宁也在2007年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斥资近3亿元收编了全部加盟店。
时隔仅一年多时间,家电下乡政策横空出世。乘着这股东风,两家纷纷转向尚未开垦的农村市场抢先机,加盟模式又被拾了起来。
时任苏宁总裁的孙为民透露,苏宁已在除西藏外的全国范围内分三批发展了共4500各家电下乡特约销售网点,有意向选出一部分门店“过渡升级”到苏宁特许加盟店。国美副总裁何阳青同样表示,将在国美物流、配送、销售网络覆盖不到的地方大力发展特许加盟店。
不过,真正在下沉市场全面渗透要到2017年后,随着一二线城市家电市场需求的饱和,两家都将更多增长的希望寄托于低线城市。
苏宁直接祭出了“零售云”业务,整合内外部品牌、供应链、物流、金融、服务等资源开放给县镇中小商户,这些商户则作为整体门店搭建的出资方承担门店房租、人员、装修和样机成本,负责日常运营。至2022年底,苏宁零售云全国累计开店超12000店。
国美以“合伙人”模式在三线至六线市场推广“新零售店”,亦不同于过往简单的品牌输出,而是优先选择空白县或镇销售排名前列的家电卖场,输出供应链、物流链、管理链,与直营店进行统一管理。截至2021年年底,国美新零售店达2763家,占比超65%。
如今,两者再次重提加盟模式,最大的变化在于范围的扩展,即从低线城市加盟转向全市场加盟。特别是针对一二级城市,国美允许加盟商以投资人身份参与经营,自采供应链,并通过共享共建给其他加盟店及自营店供货;苏宁将拓展合伙人门店,首批计划开设500家。
这背后,无外乎市场环境和公司处境又发生了变化。
被“转型”耽误,家电主业陷泥潭
2022年以来,国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从上半年与美的、惠而浦的合作暴雷,到下半年欠薪裁员、高层出走、业务收缩、“被破产”,就连创始人黄光裕都失去了公司控股权。
当下,尽管国美电器多个破产申请被驳回,但其拖欠供应商货款以及不发货等问题并未改善,且还存在高达585.67亿元的债务缺口(截至2022年6月30日),其中500.68亿为流动负债,需在1年内偿还的银行借款和其他借款高达229.02亿元,逾期贷款总额约为68.9亿元(截至2023年2月3日)。
苏宁的日子同样不好过,卖身国资后,业绩继续亏损、股票正式“带帽”、被供应商申请破产清算、“少东家”张康阳被建行全球追债……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其短期债务合计551.53亿元,其中包含短期借款303.78亿元、应付票据121.79亿元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25.96亿元。
而它们之所以走到这一步,“非一日之寒”。
早在20世纪初,国美和苏宁就没能抓住电商兴起的风口。前者虽在2002年10月就推出了网上商城,但并没有作为主营业务,加之黄光裕入狱后公司陷入内斗,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后者虽于2005年便组建B2C部门,2009年正式上线电商平台,但依然把主战场放在线下,线上规模占比极小。
直到京东在2012年发起家电“价格战”,苏宁匆忙回应,“价格若高于京东,随时调价”,国美更“临时”,三个月后才推出国美在线。而这场战争也意料之中以京东对“美苏”的全面反超结局。
不只是线上,就在京东家电2016年开始布局线下时,苏宁却正大量投入在副业上,如收购母婴电商红孩子、视频播放器PPTV,组建江苏苏宁足球队,入股努比亚手机,收购国际米兰俱乐部、天天快递、万达百货门店、家乐福股份,不仅白烧了钱,而且忽略了家电主业。
国美也是如此,在2021年黄光裕回归后,改名“真快乐”,将品类扩展至家装、家居及快消领域,并大规模进军家装家居领域,推出“打扮家APP”及BIM智能装修平台,最后均被叫停。
三年疫情更加速了“美苏”的陨落。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苏宁持续亏损,其中2021年巨亏432.65亿元,相当于之前十年的净利润总和;2020年-2021年,国美净亏损分别为69.94亿元和44.02亿元,2022年亏损预计同比扩大35%至65%。
放开加盟,又能让两家挽回多少呢?
想赚钱仍存较大不确定性
事实上,开放加盟只是国美和苏宁的自救措施之一,为了降低经营成本,它们最先采取的最直接的动作是战略收缩、裁撤门店。
数据显示,苏宁已连续多年撤场关店,其中,3C家居生活专业店于2020年净减少226家,2021年净减少373家,2022年前三季度净减少329。
国美方面,2022年上半年旗下各品牌关店562家,净减少370家,其中,国美电器净减少326家、永乐25家、大中电器12家、蜂星7家,而且仍正在并将继续精简自营店。
一味关店不可避免地加剧了业绩下滑以及市场份额收缩,这也是放开加盟的原因。“该模式能在将经营成本和风险转移到加盟商的同时,维系品牌的市场存在和一定规模的零售规模,是当下较为现实的延续经营的低成本举措之一。”
不过,GKURC产经智库首席分析师丁少将认为,就目前两家公司的经营状况,需要给出更大的投资回报才能吸引加盟商的加入。就加盟细则,钛媒体App分别向苏宁和国美方面发出了问询,截至发稿,暂未获得回复。
更重要的是,实体销售渠道和家电行业近来似乎都不太景气。综合国家统计局和上海证券推算,消费品线下零售额2022年12月同比下降7.3%,全年下降3.81%;家电类商品零售额2022年12月同比下降13.1%,全年下降3.9%。
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还提到,国美和苏宁已经被对手远远抛在身后。《2021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显示,京东以32.5%的份额位居第一;第二位的苏宁易购为16.3%;天猫的份额为14.8%,位列第三;国美电器仅为5%。同时,抖音等新电商也在虎视眈眈,据悉,2021年抖音电商家电品牌入驻数量增长230%。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放开加盟还是开辟直营,门店赚钱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线下门店之外,国美和苏宁也双双更新了线上战略打法,其中,国美将加码直播赛道,包括打通外域平台,建立新媒体账号矩阵,引进外部达人等;苏宁将入驻有大流量的地方,加大猫宁、易采云的开放合作等。但无一不存在着流量、内容和商品层面的挑战,翻身仍道阻且长。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刘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