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年来,微综艺在内容形态、播出平台、商业模式等方面数次迭代。
早期,微综艺的主角集中在明星群体身上,推出了《你好,是鹿晗吗?》《娄艺潇遇见音乐剧》《SHU(陈数)理生活》《魔熙(罗云熙)先生+》《寻梦“欢(赵奕欢)”游记》《石榴姐带你玩》等一系列明星主题节目。随后,微综艺的主体人群向素人群体拓展,深耕小众群体文化,《酷旅人远征南极》《来啦!我们的狮厂练习生》等节目便是典型的例子。
从平台上来看,拓展至知乎、小红书等平台,当前,小红书的微综艺重在与品牌进行定制化合作,《满满一大碗》《我们一起推理吧》分别与母婴品牌、饮品品牌进行合作,知乎更多地倾向于将平台内容视频化输出,青年谈话节目《荒野会谈》,此外还有《我的高考笑忘书》《我所向往的职业啊》这两档小众化的选题,获得小范围的共情,但离出圈还相差甚远。入局微综艺,是小红书、知乎寻找平台下一个增长点的创新探索,但能否长久推进还待观望。
如今,微综艺行业又有了新动态。近日,微博发起的#校园微综艺#计划,邀请各领域大V、全国高校账号、校园达人围绕校园场景,以微综艺、系列VLOG、纪录片、访谈等栏目化形式连载优质内容,意在促进校园原创内容生产,引导高校栏目化运营,在持戈试马间让人眼前一亮。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的这些年,爆款综艺动辄千万甚至过亿,节目制作成本高已是行业共识。即便是在降本增效的当下,微综艺制作成本亦不容小觑,那么对于经费有限的在校大学生群体而言,真的能在极其有限的成本内做出好的原创节目吗?
所以,当微综艺的创新接力棒交到00后的手上,高校会是原创综艺的下一个孵化池吗?
高校综艺热潮,起于恋综
自《心动的信号》第一季现象级出圈后,各个平台都集中向恋综赛道进击,并细分出了母单、熟龄、离异等多个恋爱群体,围绕这些代表性群体进行差异化的内容创作,在年轻的用户群体间获得了不错的反响。
紧接着,恋综的春风吹进了大学的校园。当前,由大学生自制的校园恋综已有数十档,发布在微博、B站以及公众号等平台,在校内外有着不错的影响力,像《厦一秒,遇见》还曾登上微博热搜。
从节目名称来看,有些恋综名称相对直球,武汉大学的《我想认识你》、渭南师范学院的《20岁遇见TA》、西大新传的《心动了没》、浙传的《慢慢喜欢你》、华中科技大学的《我想和你在一起》等;有些恋综名称还融合了学校的校名,像厦大新传学院的《厦一秒,遇见》、东财的《你怎么财来》,上海理工大学的《理应是你》……
从节目范围来看,恋综的脚步并不拘泥于同一校园,云端的跨校合作亦有所尝试。同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三所学校的同学共同制作的《云端恋爱的我们》。此外,学生自制校园恋综这股热潮还席卷至海外高校,澳洲UNSWCSA新南威尔士大学中国学联自制恋综《冬日恋爱的理由》,这说明自制恋综在海外平台也有着不错的影响力。
从节目结局来看,这些恋综,与视频平台的恋综结局大抵相似,或是找到志同道合的对象,或有部分嘉宾因某些因素翻车,但之于学生受众而言,大都是获得了沉浸式的磕糖体验,相关的磕糖感言更是在社交平台上刷屏,社会影响力可见一斑。
读娱君认为,高校自制恋综,之于学生而言有三重意义,一是实践性,像《厦一秒,遇见》便是是厦大学生的联合小组作业,操盘这样一档节目,让学生们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二是具有娱乐性,让学生们在繁忙的学业中抽离,体验、感受爱情的美好,亦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具有教育性,像武汉大学自制恋综《我想认识你》便邀请了专业的老师来做观察解读,让学生们在磕糖的同时也得到了正向恋爱观的引导。
之于文娱行业而言,更意味着一股需要合理利用的新生力量。此番微博发起的“校园微综艺”计划,便是对既有校园自制综艺的有效整合,目前活动信息显示,武汉大学的《我想认识你》、西南大学的《天生之约》、南京大学的《春日邂逅的恋爱》等自制综艺均已经入驻微博。当然,微博的目标不仅于此,学生自制恋综只展示了高校学子内容创作能力的“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创作富矿亟待挖掘。
恋综之外,高校自制综艺还有哪些可能?
当下,微博所推出的“校园微综艺”这一新赛道,所希冀的是将微综艺、系列VLOG、纪录片、访谈等学生自制内容栏目化,而这依托的是各大高校源源不断的内容供给。
位于不同领域的各大高校,美食风格不尽相同,而这也成为了学生自制综艺的新切口。从吉林省各大高校的《“吉”刻就吃》到山西各大高校的《校园寻晋味》,从广西各大高校的《饭饭之交》,到新疆渠道的《校园吃播疆至》,这一系列微综艺展示了各个省份高校的美食特色,以美食为视角为各大高校凝练一张鲜明的学校名片。
高校流行文化亦是综艺创新的灵感来源。面对当下高校的内卷文化,四川外国语大学推出首档校园反卷选秀综艺《川外反卷101》,当反卷文化与选秀逻辑相融合,《川外反卷101》这一概念挺有吸引力。具体来看,节目模式沿用了101的选秀框架以及剪辑手法,选手的人设影射经典秀人,导师点评语录套用过往综艺以及《小时代》的网红语录,娱乐反讽意味溢出屏幕,从初期节目来看,属于玩闹练手型的学生综艺作品,后续的内容创新以及价值引导有待观望。
街舞、拉丁等舞蹈文化亦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湖北高校主推校园微综艺《Get Ready For Who》,首期节目所讲述的是汉江师范学院光芒四射的星空乐舞社的生活,以创新的方式展示00后有趣的课余生活;当然,00后的新锐观点亦十分吸睛,天津校园推出《见话如面》由大学生通过vlog分享自己的校园生活,通过电台分享故事,甘肃高校推出自制校园访谈类综艺《肃说你的花young青春》,以视频连线的方式进行主题交流,这类节目的优点在于制作成本相对低,但创新点在于金句的锤炼与输出。
综上所述,在恋综之外,高校自制综艺亦有更多的可能。
在自制综艺的创新上,读娱君认为高校学子不必过多的去跟风当下社会面的综艺趋势,而是基于当下的校园生活出发,寻找新颖的切口去生产有趣合适的内容,进而精准狙击垂直受众。例如,走进大学生兼职的生活,既可以展示首次挣钱的人生初体验,也可以深入洞察00后的兼职生态,这不仅能吸引同龄人的关注,还能让更多的社会大众了解……总之,在高校综艺创新上,00后的制作者们最懂他们自己的内容喜好,在原创校园综艺的拓展上还有更多的想象空间,但也需要打破自身的局限性。
此前,高校自制综艺的瓶颈在于过于追逐综艺行业的内容趋势,在满屏的恋综节目里缺乏核心亮点与优势,外加高校自制综艺与平台自制综艺在成本、技术层面上便有天壤之别,基于同一趋势进行内容创作,高校自制综艺的“廉价感”极为明显。随着高校微综艺内容多元化的铺陈开来,愈加注重内容的独创性,以00后的创作巧思反哺于市场,才是其核心卖点所在。
如今,高校微综艺内容版图的展开,无疑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内容风向。在创作对象、播出平台均在横向拓展的当下,微博将微综艺的重心投射向高校,不仅助力学生自制综艺得到更多的关注,也将激活高校学子在综艺领域的创造力,还凭借这些内容增量让自身的综艺赛道愈加年轻与多元。就在多方共赢间,微综艺的内容版图得到了更有力的拓展。
不过,话说回来,微博所发起的“校园微综艺”计划,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自制综艺发行与曝光等方面的运营痛点,但最关键的资金问题依然没得到完美解决。毕竟任何一档高校微综艺的落地,所依靠的不单单是学生们的一腔热忱,还要有相应的资金作为支撑。因此,学生自制综艺能否实现商业化,亦决定了其品效升级的速率与周期。而资金这一问题,后续微博与高校能辅助解决吗?还待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