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汽车上的玻璃后视镜,最近遇到了大麻烦,车企跟用户嫌我碍事,打算用电子后视镜把我取代,不让我这个“老家伙”待在车上了。


(相关资料图)

还记得汽车上那两个“大耳朵”吧?那就是玻璃后视镜,是一辆汽车必不可少的功能。我能够让驾驶员看到后方的路况,方便他们变线、转向、停车看位......我在汽车上存在了几十年,几乎见证了汽车的发展。

(图片来自Pixabay)

大家有没有发现,新能源时代下的汽车,外观设计风格跟传统汽车比有了很大的变化,流线感更强了,一些看起来比较“碍眼”的元素也通过一些新科技“隐藏”了起来。车企把我的兄弟“门把手”消灭了之后,开始打起了我的主意。

我也明白车企也做了很多努力,在尽可能保证实用性的前提下,把我做小,降低视觉上的存在感,兼顾外观设计与实用性。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希望我能够像手机屏幕上的那个挖孔一样,彻底消失在视野中。

俗话说“科技就是魔法”,人们有什么需求,科技总能满足,车企已经想到了用摄像头的形式,代替传统后视镜,只不过由于当时还没有相关的配套规定落地,电子后视镜长期以来只能活在概念车上,我依旧活到了现在。

我还没来得及长舒一口气,转折点又来了。2022年12月29日,国家标准号为GB 15084-2022《机动车辆 间接视野装置 性能和安装要求》正式发布,这一项标准将于2023年的7月1日正式实施,到时候现有的行业标准将会被完全取代,意味着安装了电子后视镜的车就能合法上路,而我变得岌岌可危。

而LOTUS NYO的ELETRE已经成为了国内首批安装流媒体的车型,一旦新标准落地实施,肯定会有更多车要用电子后视镜了。

(图片来自路特斯)

据我所知,这场“淘汰传统后视镜”的战争原来很早就已经打响了,一些上游厂商甚至做好了一系列的准备,大厂欧菲光拿出了多种方案,给下游的整车厂商提供了替代我的选择。

欧菲光方面说,自家的电子后视镜全方位解决方案,不仅能带来更宽阔的视野、更清晰的影像,集成了丰富的ADAS功能,增加行车的安全和舒适性。据说这种方案已经获得了多家汽车厂商的认可,并计划作为乘用车的定点项目,新规实行之后就开始量产。

距离我被取代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不过当他们取消传统汽车门把时,我就明白了,只要是从车体上“凸”出来的东西,迟早都会被取代。

新能源车企为什么要干掉所有凸出的元素呢?有一个很浅显易懂的道理,那就是风阻。门把手和后视镜都是为了让汽车符合上路规定以及实用性而存在的,参考一下特斯拉Cybertruck,它的概念形态就是没有后视镜,也做了隐藏式门把,使它看起来很整体简约,很有科技感。同时,它的风阻系数也会比带有传统门把手和后视镜的同类车型更小。

(图片来自特斯拉)

相比于电子后视镜,我作为传统光学后视镜,体积更大,前者的体积可以降到我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小。从整体设计上来说,电子后视镜对汽车外观的整体性影响最小,也更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原理,甚至还能降低风噪。

要是电子后视镜不小心撞坏了要整个换掉,维修费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同时,少了后视镜、门把这种增加受风面积的元素,车辆行驶时的风阻,理论上就会降低,车子跑起来也可以不那么费力。新能源汽车上的每一度电都跟“黄金”一般珍贵,越低的风阻也就意味着这台车行驶的电耗更低,从而延长续航。

(图片来自路特斯)

或许一个后视镜跟门把手降低的风阻并没有你想象的明显,但事实就是如此,对于车企而言,电车续航就跟牙缝里的肉一个道理,再少那也是肉,让车能多跑一米的事情,他们肯定会做。

我跟我的好兄弟传统门把手,最终还是没能伴随新能源汽车一同发展,不得不把它交给我的后辈——流媒体后视镜。如果能为新能源车的续航多出一份力,那么我也不算白白“牺牲”了。

后辈其实优势很大,现在大部分新能源车都配备了360°安全监视系统,可以让许多开车的人看位置更轻松,免于不必要的磕碰,如果后视镜也能电子化,那就能接入整车的安全防护系统里,甚至能作为行车记录仪的一部分。

至于我,不管厂商再怎么努力,也只能实现一个车距提醒、加热等基础功能了。此外,由于我的物理性质,不能像镜头一样能做各种镜面曲率、形状,视野有限,车主只能通过调整镜片的角度和位置获取最佳视角。而我的后辈,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图片来自Pixabay)

说起电子后视镜的另外一个优势,我想先问问大家,你们考驾驶证的时候,最害怕什么?

我相信绝对不是担心自己没学好,应该是更加恼人的下雨天。

雨水会把我以及我旁边的车窗打湿,如果遇到大暴雨天气,那么我很有可能会处于一个不可用的状态。如果是在考场上,后视镜被打湿,考生可能就会因为无法看清地面画线而挂科,那么在公路上,则随时都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除此之外,下雪天、后方车辆的远光灯等恶劣因素,分分钟都会让我成为“坑队友”,只能说很惭愧。而后辈就不一样了,它可以接入汽车的计算平台,通过算法合成去消除炫光带来的影响,也能借助特殊的后视镜外壳设计,实现遮风挡雨的效果,只要不是被有意破坏,一般都可以继续用。

那万一不小心造成了交通事故,电子后视镜所记录的周围车况和使用环境,也可以成为责任认定的证据。现在有许多人对于道路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偶尔也会遇到有路怒症的车主,甚至还有恶意碰瓷的,车上没个行车记录是真不行。

(图片来自比亚迪)

我可能是交通事故中最受伤的,但也不希望车主会因为证据缺失等吃了哑巴亏,相信流媒体后视镜能改变这样的尴尬。

只不过后辈这种属于电子元器件,你们都应该懂的,谁都不能保证它百分百稳定,或多或少都会有不听使唤的时候,这就跟手机Bug一样。

所以有些车企才选择保留一些物理按键,来避免车机“突发恶疾”的问题。

当然啦,这也只是我对自己将要被“消灭”的事情感到担忧,电子后视镜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实现全面普及,这一切都需要一个过程。从燃油车到新能源时代,至今依旧处于一个正在普及的阶段,那些所谓的“彻底消灭燃油车”,谁都预测不到这一天何时到来。

这就让我想起了另一个远房兄弟,它叫“半幅方向盘”,说是可以减少视野阻挡,让汽车开起来更爽,可事实上大规模商用的没几家,都是在试水罢了。新事物想要完全取代旧事物,需要行业标准、用户习惯、环境影响等多种因素的配合,就连智能车机都没完全消灭物理按键,我一个后视镜也没有理由着急。

(图片来自极氪)

新国标只是一个新起点,但在流媒体后视镜完全普及前,我依旧是汽车上的必备硬件,即便新车都不用我,老款车型上不都还是有我的身影。

这就像燃油车一样,完全“干掉”是不可能的,在这世上总会留有一些痕迹,它们往往是一个汽车时代的见证者。我敢保证,未来几年的新车都是以传统后视镜为主,就算车企提供电子后视镜,那也是购车时多一个选择罢了,标配依旧是我。

所以你们要知道的是,新国标只是让我的后辈电子后视镜能够上市,只有时间才可以打败我。

(封面图来自Pixabay)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