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制造产业链主要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四个环节。以往下游组件利润较低,上游硅料利润较大。而2023年上半年随着硅料价格的巨幅下跌,这一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物联网产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丽表示,2023年上半年光伏上游硅料新建产能不断释放,多晶硅市场供过于求,价格持续下行,推动行业成本下降,刺激光伏产业保持高增长,下游应用市场需求持续旺盛。


(相关资料图)

随着中报的陆续披露可以发现,今年上半年光伏产业利润不断由上游向下游转移。下半年预计硅料价格有所回升,但硅料产能过剩仍可能无法推动硅料价格回升至历史高位水平,而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提升,光伏产业利润向下游转移的局面仍可能会维持。

1.硅料价格巨幅下跌导致光伏上游公司业绩下滑

2023年上半年,随着多晶硅新增产能不断增加,硅料行业市场预期产能过剩,上半年多晶硅价格大幅下滑。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多晶硅产量约65.17万吨,同比增加91.1%。从价格来看,单晶硅致密料均价从2023年1月初的17.62万元/吨下跌至2023年6月末的6.57万元/吨,跌幅为62.71%,而多晶硅致密料现货价均价由2023年1月初的19万元/吨跌至2023年6月末的6.4万元/吨,跌幅为66.32%。硅料价格的巨幅下跌导致光伏上游企业业绩的下滑,虽然行业整体产量增加,但是“薄利多销”似乎未能成功。以硅料业务为主的A股龙头企业大全能源、新特能源等营收及利润皆因硅料价格下降受到影响。

1.1 大全能源:营收及归母净利润近腰斩

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是高纯多晶硅的研发、制造与销售,是国内领先的多晶硅专业生产商之一,公司的主要产品为多晶硅。

根据大全能源半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大全能源营业收入为93.25亿元,同比下降42.93%,归母净利润为44.26亿元,同比下降53.5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4.08亿元,同比下滑了20.73%。从数据来看,业绩下滑严重,中报数据自2021年上市以来首次下降。值得一提的是,大全能源2022年上半年总营收为163.4亿元,同比增长262.16%,归母净利润为95.25亿元,同比增长340.81%。

1.2 新特能源:增收不增利

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是专业从事光伏新能源产品研制,多晶硅业务是公司最大主业,2023年上半年多晶硅业务收入占总营业务的72.5%。

根据新特能源半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新特能源营业收入175.87亿元,同比增长19.51%,而净利润为53.96亿元,同比下降10.51%,归母净利润为47.59亿元,同比下降15.28%,多晶硅业务毛利率为53%,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总体来看,该公司受益于多晶硅产能在2023年上半年的增加释放,订单量激增,营收大幅增加,但是由于硅料价格的不断下行,导致净利润同比增幅下滑,出现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2.硅料价格下行推动光伏下游企业业绩超预期

2023年上半年,随着硅料价格的巨幅下跌,使得光伏下游的光伏组件厂商的成本降低,直接引领盈利大幅提升。并且除了市场需求提升,硅料价格下跌也带动了下游装机需求,组件环节需求也是随之激增。此次半年报公布,多家光伏组件企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0%,其中晶科能源归母净利润更是同比增长达324.58%。并且大部分光伏组件企业归母净利润增长率超过营收同比增长率。

2.1 隆基绿能:二季度创历史最佳

根据隆基绿能半年报披露,今年上半年隆基绿能营业收入为646.52亿元,同比增长28.36%,归母净利润为91.78亿元,同比增长41.63%。今年第二季度,隆基绿能实现净利润超55亿元,为单季历史最佳。该公司上半年单晶电池出货量为31.50GW,自用28.22GW,对外销售3.28GW,单晶组件出货量为26.64GW,对外销售26.49GW,自用0.15GW。

2.2 晶科能源: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达324.58%

根据晶科能源半年报披露,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536.24亿元,同比增长60.52%,归母净利润为38.43亿元,同比增长324.58%。晶科能源为本次半年报光伏组件企业中最亮眼的存在,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营业收入的5倍有余。

3.预计硅料价格短期难以大幅回升,下游仍可能保持低价带来的红利

从年初至今,光伏供应链价格总体处于下滑趋势,硅料端是下降最快的环节。目前硅料价格有所回升,截至8月30日,由6月末的6.4万元/吨增长至8万元/吨。但是上游硅料产能过剩的问题仍然存在,短期内恐难度过周期,而之前硅料价格的下降已经引起市场需求的不断释放,预计光伏下游组件厂商短期内仍可以吃到价格红利,在成本降低的同时订单需求增加。总体来看光伏产业利润向下游转移格局短期仍会保持,但随着硅料价格的上行,利润增速可能会降低。(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谷硕)

更多宏观研究干货,请关注钛媒体国际智库公众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