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面上看,微博靠用户体量和内容营销体系赢了,代价却是机构化与专业化的创作氛围,让最广大的素人用户远离微博,投入小红书的怀抱。
当下,小红书正在成为微博的热搜背后不可忽视的一股势力。
当然,这里出现的姿势,并非官方层面的“充值”。多数情况下,来自缺素材的自媒体博主和机构媒体们的“自发”为之。
(相关资料图)
在不少业内人士眼中,这种现象是不折不扣的“双赢“——一方面,微博成熟的热点运营机制让小红书上的内容二次“出圈”;反过来,小红书也从微博的用户池里,长期吸粉。
这里的小红书也并不算“白莲花”,用户体量上的差距和用户画像上的高度重合,让小红书通过微博营销,为平台导流成为可能。显而易见,表面上的竞争关系让小红书难以亲自下场做传播,但“暗度陈仓”的情况依然存在。
至少在明面上,微博并未刻意阻止小红书在微博上“搞事”。相关人士回复陆玖商业评论称,他们并未限制过小红书官方内容在微博的传播,也欢迎各个平台在微博上打造内容生态。
但在整个环节中,受益一方通常不是小红书上的“原创博主”,而是把它搬运上微博的“二道博主”和“专业媒体”,他们用在小红书“白嫖”的素材,在微博发布内容,在微博上了热搜,也在微博获取了收益。只有小红书博主被“白嫖“的世界,就这样被达成。
明面上看,微博靠用户体量和内容营销体系赢了,代价却是机构化与专业化的创作氛围,让最广大的素人用户远离微博,投入小红书的怀抱。
被白嫖的小红书博主们
陆玖商业评论试着询问过一些 “被”上热搜的小红书博主,其中大多数确认,这些媒体拿来上微博热搜的素材,多数直接从小红书上截取相关内容发布,期间并未经过本人同意。
来自河南郑州的小王就发过小红书吐槽,她曾经在小红书上发过一篇笔记,原本在小红书浏览量并不出众,但在几个月后被某个自媒体博主搬运到了微博,还冲上了总榜热搜第二。
在她的小红书主页中,陆玖商业评论发现了原贴,发布时间是在2023年1月15日,点赞不过寥寥129个,而在微博热搜第一条,搬运者的微博获得了2.4万个点赞,1600多条评论和接近1000个转发。
内容几乎一字不改,只是简单换了平台,发布效果仿佛来到了另外一个次元。
另外一位则是来自杭州的小葛。她在备婚的路上打了一场小官司,由此在小红书上发文吐槽。但这次被某个地方官媒发现后发了微博,也冲上了同城热搜的榜单。
无论是小王还是小葛,无论是官媒还是自媒体博主,他们的共性,几乎都是从小红书上抓取素材,内容几乎不改,再在微博发布,同时也并不向本人寻求发布许可。
上海炜衡律所执业律师吴声威告诉陆玖商业评论,这类未经博主本人允许,搬运内容发布到微博,很明显触犯了著作权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
如果被侵权的博主选择打官司,在举证属实的前提下,法院会判侵权方赔偿收益。但吴声威律师补充说,这类收益很难举证,且诉讼流程过于漫长,如果是异地法院,那么还涉及到异地起诉的流程,最终赔偿可能在几百元或者几千元的量级,如果算上时间及其他成本,明显得不偿失。
而且,即便量化了收益,靠微博热搜赚钱也并不算现实。一位微博粉丝过500万的博主告诉陆玖商业评论,如果想靠博文本身获得收益也不是不可能,“开通广告共享计划就行。”
这位博主给陆玖商业评论算了一笔账,现在平均100万阅读有10元左右收益,在这位博主每天发布超过十条的前提下,一个月靠发微博本身赚的钱,将将超过3000多元。并且,一天十几条微博的强度也并非常人能及。
所以,即便粉丝到达如此量级,这位博主也并非全职,而是有自己的本职工作。
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如果这些被侵权的博主起诉,几乎就是个赔本买卖,前面那些博主,除了“感慨”上了热搜,和被人“白嫖“,几乎没想过起诉。
“老炮”和“新贵”
如 果说在几年前,微博和小红书还是你死我活的竞对状态,那么现在明面上的斗争已经几乎偃旗息鼓。微博相关人士告诉陆玖商业评论,哪怕是以前业内传的 “屏蔽小红书”的说法,也是有偏差的。微博一直非常欢迎每个平台共同来打造微博的内容生态。
作为业内头部的内容平台,微博背靠5.86亿的月活用户和2.52亿的日活用户,跟2.6亿月活的小红书“共建内容生态”,在微博默许搬运上热搜的情况下,谁是最大的受益方一目了然。
不过,是否有“白嫖”的内在诉求,与平台属性也极为相关。微博迄今为止已经有近15年的历史,完整经历了自媒体时代。这意味着入驻微博的媒体也高度机构化和成熟化。
譬如在高考首日,陆玖商业评论随手截图的微博热搜榜,除了第一、第五、第九、第十不是机构媒体,其余热搜几乎都被专业媒体占领。这固然表明了机构媒体在新闻话题设置上的优势,但反过来讲,微博也不再是用户的微博,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是参与者而不是创造者。
小红书则是另外一种情况。相关人员告诉陆玖商业评论,小红书几乎超过90%的内容来自普通用户创作,如果用更官方的回复,那就是“大量真实、生活化和有人情味的分享。”
在官方回复之外,有各路“自来水”在先,透过各类供应商,小红书也成功“打入”平台内部,开展了各类话题营销。
陆玖商业评论拿到的运营案例显示,主传播内容中,除了俯拾皆是的“年轻人把XX玩明白了”类型的话题,其余带有明显小红书平台标识的部分被刻意抹去,只有视频内容中明显来自小红书的表情才能辨识出平台痕迹。很显然,小红书也在尽力避免被微博识别。
不过,这种努力最终也成为了徒劳。在对应的微博话题下,陆玖商业评论发现,除了置顶视频点赞数据超过1200,另外一条内容点赞过了200,其余的都是0互动,从结果来看,这个话题的运营受到了平台方的监测和限制。
在没有量化数据的前提下,很难去衡量这类话题营销的引流效力如何。但在用户画像上的高度重合,无疑说明了一件事,小红书的用户增长,除了微博,几乎没有更好的选择。
来自微播易的《2023年中国KOL营销趋势洞察报告》显示,在最新的用户性别分布上,微博和小红书的女性用户占比都在50%以上,小红书相对更高,达到99%;同时在年龄分布指数上,微博和小红书在26-35岁的人群差异上几无分别,这是目前消费市场的主力。
平台商业化的本质不在“涨价”
除此之外,小红书几乎没有对机构媒体入驻有过官方层面的动作,只有面向所有创作者的统一入驻指南。
没针对机构媒体运营的解释有两种,其中一种是小红书的流量分发较中心化的微博而言,更加“普惠”,在服从“算法”的情况下,普通用户的起号难度,远比微博更低。
另外一种解释则是,作为同样有近10年历史,但在近两三年才异军突起的“新贵”,小红书的商业化程度远比微博要低,流量本身,还不能作为一种商品。
微博内容营销的商业化,相比之下已经“过于成熟”。一位相关供应商告诉陆玖商业评论,目前一个全网热搜,如果只是“保证上榜”,大约在十多万元的价位,在去年11月微博内部调整商业化目标之后,这个价格还涨了一轮。
上涨的主要成本,来自微任务(微博的内容营销平台)。这位供应商还透露,目前微博内容的审核流程明显更为严格,稍微明显的露出内容,均需通过“微任务”进行报备。所以,同样是“保证上榜”,最近一个项目的成本来到了20-30万元。增幅极为明显。
从这里也能看出,二者在商业化程度上,存在阶段性的差异。据晚点报道,小红书的日活用户到目前为止刚刚突破1亿,但还没有盈利。同时,小红书的商业化部门也是今年才刚刚组建完毕,对商业笔记的规范,也是近期才初见成效,在此之前,小红书博主们的“水下商单”同样屡禁不止,这让其商业化的想象空间也大打折扣。
商业化程度不高,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显然是利好。因为这对于他们来说,“爹味”的主流媒体更少,意味着可以更自由地“吐槽”,这也是众多媒体前往小红书“趴活”的原因。
但内容平台的商业化能否走得更远,其命门也恰在于此——如果没有热衷分享生活的普通用户,坐拥再完善的热点运营机制,用户也只是“远观”,而非身处其中。一位微博的早期员工曾对陆玖商业评论表示,看一个内容平台是否到了生命周期末端,其根源仍然在于普通用户能否为平台贡献内容。
如果从史航事件和笑果事件来看,普通用户在微博上的创作习惯仍然存在。但从小红书素材频频“上热搜”开始,微博自身的原创地位开始缺位。但有成熟的商业化体系“保驾护航”,微博并不像小红书那般,面临盈利的拷问。
但小红书内容频频“入侵”热搜这件事,已经足够让微博引起重视了,相比单纯的流量涨价,让平台原生用户说话,而不是小红书用户“替微博说话”,或许是微博接下来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