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Make coffee part of your life.”

这是源于上海街头的MANNER COFFEE刻在许多门店里的标语,也是上海年轻群体中最为流行的生活方式之一。

曾有不少媒体报道指出,咖啡馆在上海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每家店门口都挤满了年轻人,足以体现当地人对咖啡的热爱。

在2月的一个工作日,红餐网也得以在街上看到了高密度铺开的咖啡店,且每家店都坐满了顾客。不过,这条街道并不在上海,而是在广东的一个三线小城市——江门。

实际上,作为一座低调的“咖啡小城”,江门有着不输一线城市的咖啡文化以及国内领先的咖啡产业链。近两年,在国内咖啡热潮的带动下,这座“咖啡小城”的真面目也正被越来越多人所知晓。

诞生第一家喜茶的小城,正在被咖啡店包围

自《狂飙》大热后,江门的街头总是人潮汹涌。作为剧组取景地之一,蓬江叄十三墟街更是成了当地的的热门景区,挤满了慕名而来的游客。

“越南咖啡”是这条街上的众多生意火爆的咖啡店之一,因为在《狂飙》里出现了几个镜头,最近这半个多月它的生意翻了好几番。

“越南咖啡”的老板告诉红餐网,得益于游客的增加,近期店里平均每天能卖出200-300杯咖啡。而据红餐网观察,当天中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之间,进“越南咖啡”点单的顾客确实几乎没断过。

△越南咖啡店内站满了排队等餐的顾客,红餐网摄

复行数十步,几十米外的Owl’s咖啡虽然没能在《狂飙》中露脸,但月均销量也超3000杯。

而越南咖啡、Owl’s咖啡这两家生意火爆的咖啡店,仅仅只是江门“咖啡热”的缩影。

在蓬江叄十三墟街一条不足1公里的里弄间,挤着至少四家独立咖啡馆,客单价大都在15-30元区间。走出里弄来到街头,则有不少车尾箱咖啡和地摊咖啡的身影。到了下午茶时间段时,几乎所有咖啡馆都座无虚席,有好几家甚至在排队。

在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咖啡店Coffee around便是热门排队选手之一。Coffee around通常下午两点才开门营业,但往往一点半左右,门口就会聚集一批排队的咖啡爱好者。

这边厢,消费者在江门的咖啡店门前大排长龙,另一边厢,新的咖啡店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尖儿。咖啡需求的暴增,让越来越多人憧憬着在这里开上一家咖啡店,促成了遍地咖啡馆的景象。

“我的门店是去年8月才开始营业的,除了我的店之外,上个月在附近的市场旁也开了一间新的咖啡店。”Owl’s咖啡的主理人小陈表示,这一年多来,附近的竞争对手肉眼可见地增多了。

江门恒利兄弟咖啡公司主要销售开咖啡店所需的设备和原材料,店里负责接待的小卓告诉红餐网,这两年购买咖啡机和咖啡豆开店的人确实越来越多了。即便是去年疫情期间,仍有不少人上门咨询、购买咖啡设备。

△疫情期间火爆江门的地摊咖啡;红餐网摄

据南方日报报道,仅2022年江门市新注册登记的咖啡店就有370家,以平均每天新增1家的速度在狂飙,全市注册登记的咖啡店累计已达1251家。

江门市商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至2022年,江门注册登记的咖啡店已有1251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仅2022年就新增了370家,平均每天新增一家咖啡店。

这座诞生了第一家喜茶的小城,正在被咖啡店包围。

华侨文化,滋养了神奇的咖啡小城

值得注意的是,在《狂飙》走红之前,江门的咖啡市场早已经处在“狂飙”的路上。小陈等人都告诉红餐网,在《狂飙》开播前,自家咖啡店的生意就已经很好了。

在不少人看来,这座小城的咖啡热潮持续升温,并不仅仅是受小镇青年消费习惯和观念变化的影响,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原因。早在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信息壁垒,小城青年们开始体验“早C晚A”的生活方式之前,江门这座华侨众多的小城就已经孕育了浓厚的咖啡文化。

一直以来,作为舶来品的咖啡,在国内发展的最大阻碍莫过于在千年茶文化熏陶下的中国消费者缺少喝咖啡的习惯,文化的影响可见一斑。

上海因与国际接轨紧密,而成为中国咖啡第一城;而江门“中国第一侨都”的独特基因,则赋予了其浓厚的咖啡文化底蕴。

据南方日报报道,江门有530多万海外侨胞遍布全球。19世纪60年代,大批祖籍江门的华侨回国发展时,就将咖啡豆、咖啡壶、咖啡杯、磨豆机等装进行李箱,把国外盛行的咖啡文化一并带回了故乡。从此,在不产咖啡豆的江门,消费者也能尝到品类众多的咖啡,孕育出了独特的华侨咖啡文化。

△Owl"s咖啡店内摆满了各式咖啡豆;红餐网摄

在深厚的咖啡文化影响下,江门在喝咖啡这件事上也展现出了些许不一样的面貌。

比如,与很多一二线城市的白领依靠咖啡提神不同,江门的咖啡消费者更多是把喝咖啡作为一种社交行为。所以我们看到,在江门的咖啡店里坐着的不只有年轻人,还有许多中年人甚至是老年人,他们经常点上一杯美式或特调,然后就在店里坐上个把小时,和朋友谈天说地。

华侨文化的影响还体现在其他地方。

据江门日报报道,21世纪初,由于港澳地区生产成本越来越高,港澳咖啡企业亟须转移生产基地到内地。彼时,江门由于与港澳地缘相近、侨乡人缘相亲,就吸引了一批港澳咖啡企业到当地开公司办厂。澳门诚品、香港华盛和香记等知名咖啡企业纷纷在江门创业发展,让其形成了内地早期的咖啡豆烘焙生产基地。

而咖啡豆烘焙生产等上游产业链的成熟,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当地人的开店热情。

从事咖啡开店相关服务的江门艾思咖啡总经理梁悦明曾对媒体表示,咖啡创业者在江门可以完成一站式采购和咨询服务,从品牌定位、店铺选择、VI设计、人员培训,到机器及原料采购,最快两个月就可以开店营业。

“侨都咖啡”的喜与忧

2月初,江门市商务局、蓬江区人民政府等主办了第一届中国侨都(江门)咖啡文化周,大批咖啡爱好者以及咖啡相关企业齐聚一堂。据报道,这场活动日均人流量超10万,销售咖啡超10万杯。

值得一提的是,咖啡产业的发展早已成为江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南方都市报报道指出,江门正在以“六大工程”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其中“六大工程”将结合江门丰富的文旅资源带动咖啡产业“狂飙”,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咖啡之都”。

作为国内茶饮头部品牌喜茶的发源地,江门似乎有意培育一批咖啡界的喜茶,把咖啡产业发展壮大。

这个目标或许并非遥不可及。

江门市商务局数据显示,全市咖啡饮品及相关产品销售额近10亿元,在2021年全国主要城市外卖咖啡订单量前15名中,江门位居第12位。隐藏在这组亮眼数据背后的是江门日渐发展完善的咖啡产业链及相关配套产业,包括咖啡豆烘焙加工、咖啡机械设备研发及生产、咖啡用具及装饰设计用品生产等。

以咖啡豆烘焙加工为例,据统计,江门每年咖啡豆年烘焙产能约5000吨,产量约占全国的10%。一个鲜少人知的冷知识是,中国铁路广州局旗下所有高铁上用的咖啡豆均来自江门,换句话说,乘客在从广州发往全国各地的高铁上买到的现磨咖啡,均为江门生产。

再比如咖啡用具,据南方日报统计,江门生产咖啡器具及零配件的企业已超200家,仅手冲壶的年总产值就达到6亿至10亿元。

显然,江门的咖啡产业发展已初具雏形。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在当地相关部门的的大力扶持下,相关的产业集群还会进一步发展。

不过,要成为足以媲美上海的“咖啡之都”,还没那么容易。

纵观江门的咖啡产业链,无论是在上游供应链还是在下游的咖啡店,都没有跑出有市场影响力的本土品牌。

梁悦明在接受江门日报采访时曾坦言,江门咖啡产业的供应链虽然齐全,但没有出名的品牌,“不说国内外市场对江门咖啡企业品牌的知晓度,就是江门本地人都说不出整条产业链中知名的江门品牌。”

在他看来,缺乏有影响力的本土品牌势必会制约产业的发展。

制约产业发展的另一大因素是人才缺失。李华盛的工作和咖啡设备维修相关,他告诉红餐网,从很多小细节可以看出江门的专业咖啡人才非常缺失,比如很多咖啡店老板甚至不知道咖啡机需要定期维修保养,否则会影响出品的品质。

“侨都咖啡”要孕育出下一个喜茶,依然道阻且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