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何小鹏在采访中谈到,今年汽车市场有两点超出他的意外,其中一点便是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持续暴涨。如今,电池矿产价格已经是去年年初的7-8倍。

成本端“失控”,对追求毛利率的小鹏汽车而言,无疑挤压了公司的利润空间。或许,受够了上游的钳制,近来车企们纷纷开始向上布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继蔚来20亿成立电池公司之后,近日,小鹏汽车也亲自下场造电池。天眼查显示,鹏博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于11月16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50亿,法人为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夏珩,经营范围包括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电池制造等。

造电池或许可以在未来帮助小鹏汽车优化原材料成本,以及免受电池厂商的制约,但难以帮助小鹏汽车走出当下的困境。

01 否从泰来市值蒸发超4000亿

近期,何小鹏在接采访中表示,自2017年加入小鹏汽车以来,自己有两次绝望时刻。第一次是2019年,当时小鹏汽车融不到钱,剩余资金仅够公司维持六个月。何小鹏透露,和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在香港见面时,甚至有把两家公司合并的想法。

当然,小鹏跟蔚来合并没有发生。2020年,这两家公司都熬来了苦尽甘来的日子。

2020年,国内市场加速汽车电动化转型,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放量大涨。在传统车企还没太反应过来之际,以“蔚小理”为代表的头部造车新势力,已经开始抢占市场和抢占消费者心智。

同时,由于疫情的冲击,美联储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为资本市场注入了流动性。2020年8月,小鹏汽车在美股上市,两个多月后,小鹏汽车市值超过500亿美元,挤掉本田跻身全球车企市值前十。

那段日子,无疑是小鹏汽车自成立以来的高光时刻,上市融资解决了囊中羞涩的问题,作为造车新势力“三杰”之一积累了一定的名气。

然而,好日子总是很难长久。如今,小鹏汽车又遇到了绝望时刻。

自2020年股价创下每股74.49美元的高点后,截至11月23日,小鹏汽车的股价已跌至每股7.31美元,跌幅高达90%,堪称“脚踝斩”;市值缩水至63亿美元,蒸发近580亿美元,按当下汇率计算,市值减少了超4000亿人民币。

两年前,美联储“放水”加大了小鹏汽车股价和市值向上冲的动力;今年,美联储不断加息收紧流动性,也是导致小鹏汽车市值暴跌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除了疫情冲击影响消费和生产、资本市场流动性收紧等外部因素,小鹏汽车当下的困境更来自内部,比如亏损依旧、人员快速扩张后效率不高,更致命的是公司冲击中高端市场的新品G9销量不佳。此外,何小鹏还判断,进入2023年之后,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要面对整体增长放缓的问题。

内忧外患之际,难怪何小鹏会将当下称之为第二个绝望时刻。小鹏汽车当下的问题是如何导致的,何小鹏又做了哪些举措进行弥补?

02 野心膨胀新品G9出师不利

2019年10月,何小鹏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小鹏汽车定位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小鹏汽车不想走高端路线,因为难以成规模;二是小鹏汽车也不想走低端线,因为规模化后难以获得好的毛利空间。

新势力三剑客中,蔚来给自己打上了“高端+海底捞式服务”的标签,理想选择了“奶爸车+无里程焦虑”的定位,既不走高端也不走低端的小鹏,便将目光瞄准在15万-30万的价格带,以强调智能化的A级车为主,价格既不会太贵但不会高性价比。

2021年,小鹏汽车全年销量9.8万辆,同比增长超360%,成为了当年造车新势力的销量冠军。

然而,事物的发展不会是一成不变的。销量有了一定的规模后,何小鹏的“胃口”也开始变大。2022年初,何小鹏曾表示,公司2022年的销售目标是在确保25万辆的前提下,向30万辆冲击。

除了销量要更上一层楼,何小鹏也不想只面向15万-30万的市场,他想要向上发展进军中高端市场。

2022年9月21日,小鹏汽车新品G9正式上市,起步价30.99万,是目前为止小鹏起售价最贵的一款车,G9顶配版售价则高达46.99万。

如果说P7是小鹏汽车第一款实现品牌向上的轿车,G9则是小鹏冲击30万以上中高端市场的“重要一棋”。

然而,这款被小鹏汽车寄予厚望的新款车型却出师不利。

一些造车新势力的新款车型上市后,往往会出现官网被挤到宕机的情况,或者发布新车销量海报。这两件事情都没有在G9上市后发生,侧面证实G9的首发表现不尽人意。

有人在发布后会,向何小鹏吐槽了G9复杂的产品配置和一系列选装包等问题。紧跟着9月23日下午2点,小鹏汽车关闭了G9预定界面,随后更改了G9的SKU和定价。

G9首发48小时的表现,堪称是混乱且失败的。一个被寄予厚望产品的失利,总要有人为此负责。G9开局失利,让小鹏汽车内部管理问题集中爆发,对此何小鹏在媒体采访中表示,“价值观的一致性没组好,导致了严重的组织问题。”

10月,有媒体爆料称,小鹏汽车或迎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组织架构调整。调整后,小鹏汽车建立五大虚拟委员会组织和三个产品矩阵组织,何小鹏亲自担任产品和战略委员会主任,三大平台的负责人直接向他汇报,何小鹏对产品的管控更深入。

此外,G9首发不利,也基本宣告了小鹏无缘年销售25万辆的目标。2022年前10个月,公司累计销量10.36万辆,连目标的一半都没达成。

03 组织浮肿月交付量四连跌

导致小鹏汽车出现严重的组织问题的原因,在于公司的快速扩张。

2020年和2021年,小鹏汽车先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融资,公司已经渡过现金流最紧张的日子。此外,2020年末,公司市值一度进入全球车企前十,一家成立不到十年的公司超过了本田这样有70年历史的车企,令人惊叹。

或许正是因为钱的问题解决了,小鹏汽车又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公司的人员扩张也十分惊人。

2018年末,小鹏汽车的员工总数约是1000多人,2020年6月末,公司员工总数为3676人。但到了2021年末,员工总数已经膨胀到13978人,较上市前增长了4倍有余。

迅速扩张往往会导致组织浮肿、执行效率不高等问题出现。

据媒体报道,10月21日,何小鹏召开公司内部线上全体会,何小鹏在会上举例称,一位小鹏汽车用户在超充桩充电出现故障后,居然连续接到了14个小鹏公司客服电话,来自多个部门。“接到第1个电话是暖心,接到第14个电话就是严重骚扰!”

今年2月,何小鹏发布内部信,提出要降本增效,提升毛利率,并启动裁员。2022年6月末,小鹏汽车的员工数量为13955人,和2021年末员工数只少了23人。

除了组织浮肿,今年小鹏汽车逐渐暴露出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后劲不足。

2022年,小鹏汽车的销量走势前高后低。上半年,小鹏汽车的月交付量多次为新势力第一。但从7月开始,公司交付量“四连跌”。6月到10月,公司交付量分别为15295辆、11524辆、9578辆、8468辆、5101辆,连续3个月不足1万。

十月份,小鹏交付量环同比下滑幅度均为50%。这个数据背后,是产品青黄不接。新款G9交付623辆,“顶梁柱”P7的交付量则下滑至2104辆。

何小鹏在采访中称,“11月和12月会经历产能的爬坡,1月会进入一个很好的阶段。”接下来2-3个月内,小鹏汽车还会面临交付困难。

对于当下的困境,何小鹏表示,“去年我们好的时候没有那么强,今年遇到挑战的时候也没有那么坏。”

小鹏汽车2021年的好,究竟是汽车电动化的东风更强,还是产品较友商有明显优势,这或许难以说清。而且,小鹏的年交付量也没有领先友商一个身位。

好的时候未必有想得那么好,但坏的时候可能会比预期的还要糟糕。按照墨菲定律,所有事持续的时间都比预计的长。

就如同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时间之久、涨幅之高超出何小鹏的预期一样,小鹏汽车走出困境的时间和遇到困难的难度,或许也同样会超出他的预期。为了优化成本、降低对上游电池厂商的依赖,何小鹏如今亲自下场造电池。

这个冬天,疫情防控对供应链和消费的影响,以及未来一些难以预测的问题及风险,何小鹏是否做足了准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