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艺术界最负盛名的画作之一,同时也是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最出色的一幅画像,与达·芬奇另一幅名画《最后的晚餐》齐名,代表了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
《蒙娜丽莎》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但主人公的真实身份存在争论,比较流行的版本是当时的新贵乔孔多的年轻的妻子丽莎·乔宫多,她的幼子夭折后一直郁郁寡欢,这幅画画了4年,但画上所表现出来的微笑却是实实在在,迷人的微笑、妩媚的微笑、神秘莫测的微笑。
(资料图)
正是因为蒙娜丽莎的微笑如此神秘莫测,自中世纪以来,有无数人为她而疯狂痴迷,作为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的镇馆三宝之一,列奥纳多.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每年更有600多万游客涌入卢浮宫,只为了能够近距离观察蒙娜丽莎的微笑,甚至只能远远地看一眼也足够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一直以来都在对《蒙娜丽莎》解密,寻求探索进一步的发现,就比如说整幅画都是按照黄金比例完成的,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这幅画,都会觉得非常自然。
《蒙娜丽莎》油画长宽,也同样采用了黄金分割,人采用黄金比,在蒙娜丽莎的脸上,每一个细节都严格遵照着黄金比例,人们发现她的比例全部都达到了1:1.618。
这要通过无数次计算才能得出来的最佳比例,但达·芬奇却能做到,不得不称赞他的绘画技巧绝佳。尤其是微笑,五百多年来,人们都对蒙娜丽莎的微笑莫衷一是,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
在X光的照射下,整幅画共融合了40多层超薄油彩,每层厚度仅2微米,这便是达·芬奇为何能把主要表现人笑容的眼角和嘴角画得若隐若现的原因所在,离得再近也看不真切。然而,只要你看到画,无论距离多远,都能感到微笑的存在。
2005年,卢浮宫公布了荷兰一所大学用“情感识别软件”分析得出的人物表情成分比例: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的愤怒,2009年,西班牙科学家通过神经学和光学分析,认为微笑的差异是视觉误差所致。
除此之外,相关研究《蒙娜丽莎》的学者还发现,在蒙娜丽莎的眼中,还藏有一些微小的符号,放大30倍,右眼当中藏有黑色的LV字样,左眼字符比较模糊可能是CE,也有可能是BS,在画作的桥拱上还发现了数字72。
“LV”是列奥纳多·达芬奇姓名首字母的缩写,但左眼的字母尚未探查清楚。画中拱桥上的72被认为可能是年份1472,或者是和用数字命理解读《圣经》内容的“卡巴拉”有关,后者是一个探索造物主与宇宙奥秘之间关系的犹太经典。
据英国《太阳报》报道,美国一名画家宣称破解了《蒙娜丽莎》画作中隐藏了500年的秘密,在蒙娜丽莎头部背景中有三只动物在徘徊,分别是狮子、猴子和水牛。他还发现,在蒙娜丽莎的身体左侧有一只类似鳄鱼或蛇的动物。有学者认为:为何达芬奇将其隐藏起来呢,难道是在警示什么吗?
时至今日,蒙娜丽莎的微笑仍旧被讨论,但其中的重重谜团却在这几百年来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或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能够破解这些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