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团队在敦煌阳关景区体验拓印项目。张奕瑗摄(中经视觉)
感知敦煌文化
今年暑期,甘肃敦煌又成研学游的热门目的地。7月5日,伴着学生们的欢声笑语,兰州市六十六中学300余名师生乘坐Y701次“环西部火车游·经典丝路游”研学专列,从兰州站出发驶向敦煌,开启为期4天的“敦煌丝路”研学之旅。
【资料图】
“依托环西部火车游平台,开行暑期经典丝路游研学专列,是我们针对暑期学生研学需求而专门定制的旅游产品。”兰铁国旅公司副总经理栾守伟介绍,研学专列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紧密结合,陪伴学生们深度体验敦煌文化。
甘肃敦煌境内既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鸣沙山月牙泉和以雅丹地貌为代表的敦煌世界地质公园,以及广袤的沙漠、戈壁和湿地等自然景观,也有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古丝绸之路文化遗址阳关、玉门关,古军事遗址汉长城、河仓城,丝路邮驿悬泉置等历史遗迹。近年来,敦煌市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大力开发研学旅游体验项目,让游客近距离体验敦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一尊小小的彩塑,“塑”说莫高窟的前世今生。近日,来自全国23个省份的300余名学生、家长来到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开展研学活动。在研学老师的讲解下,学生们详细了解莫高窟的历史文化内涵,感受彩塑制作的每道工序和背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学生和家长们通过揉、捏、搓、切、点等操作,一件件精美的彩塑作品渐渐成型。这个过程让来自浙江的中学生王榆森颇有感悟:“不管干什么事情,都要把基础打好,不然做得再高、再好看也会塌的。”
目前,敦煌已开发壁画临摹、彩塑制作、汉简学堂等一批具有敦煌文化特色的研学产品,推出5条精品研学路线,培育了14家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扶持建立了莫高里工匠村、阳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5个、传习所31个。
敦煌研究院依托敦煌石窟资源和学术资源,打造“莫高学堂”研学品牌,结合敦煌壁画的结构、岩彩、图案等内容和元素,研发了“莫高梦·泥胚典藏”“遇见敦煌·色彩”等10余个独具特色的研学课程,传承弘扬敦煌文化。莫高学堂自2019年创办以来,累计有5万余人次参加敦煌文化研学体验。
前不久,来自重庆德普外国语学校的师生在敦煌市莫高镇甘家堡村客栈一条街开展了“我是敦煌守护者”墙绘涂鸦研学活动。绘制过程中,师生们运用了九色鹿、飞天、反弹琵琶等莫高窟壁画经典元素。“墙壁上主要画的是西魏狩猎图、反弹琵琶和飞天,这种形式也是对敦煌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今年以来,敦煌书画家康宗福已经指导了3次这样的研学活动,绘制完成了两面墙。
“孩子们来自重庆,是第一次来到大西北。先参观了石窟,还想再感受一下壁画的创作,让孩子们知道石窟壁画创作的不易。”重庆德普外国语学校教师杨子涵说,现场参观后,再来一次体验壁画绘制的研学活动,可以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领悟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
随着研学游产品供给的日益丰富,敦煌也吸引着不同类型的暑期研学团队。7月11日至14日,四川省优质教育促进会中学生导师制研学旅行团在敦煌开展了“古今飞天梦·续缘河西行”研学旅行活动。研学团先后来到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莫高里工匠村、首航节能敦煌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电站、敦煌中学等地,通过实地参观、座谈交流等形式,了解敦煌文化、自然景观、新能源产业等方面的知识,深刻感受敦煌灿烂的历史文化。
“敦煌石窟是我国古代造像艺术和壁画艺术的杰出代表,涉及绘画、雕刻、造像等不同艺术形式,对于我们深入探究古代艺术历程、发展轨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四川省优质教育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罗铃如此评价此次研学之旅。(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发明)
来自湖北宜昌的研学团在远安花林寺镇布谷鸟研学基地高安楼开展活动。(资料图片)
走进山水课堂
夏日炎炎,湖北省远安县迎来大批学生和亲子家庭。他们打卡嫘祖故里、走进远古生命世界、体验非遗传承、接受国防教育……掀起一场暑期研学热,短暂的旅途正在变成“行走的课堂”。
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近年来远安抓住地质文化和传统文化优势,积极培育文旅教育跨界融合的新业态,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丰富的研学旅游资源,沉浸式的体验课程,全域全季的研学产品,让诗画远安成为学生研学的首选之地。
“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孕育了远安县花林寺镇特有的溶洞地貌。丰富的天然地下溶洞资源,是名副其实的‘地下地质公园’……”在凉爽的太清洞里,远安布谷鸟研学基地老师李金萍正在向学生们现场科普地质文化。
远安地质条件独特,丹霞地貌和喀斯特地貌在此完美结合。太清洞拥有距今100万年、深2800米、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石灰岩溶洞奇观,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阔大、气势最恢宏的天然溶洞,是远安重要的旅游资源。
洞口的大唇犀牛化石展馆前,陈思老师正在给学生们讲解着古生物知识。穿过仅一米多高的洞中隧道,千姿百态、奇妙无比的钟乳石就展现在眼前,引来学生们阵阵惊呼。
“为了迎接暑假研学热潮,我们推出多款个性化精品课程。”布谷鸟研学旅行基地负责人陈明政介绍,“对话钟乳石、大唇犀牛奇遇记、勇者攀岩等11门特色课程,都是学生们的点单爆款。”
“研学让我将书本上学到的地理知识和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明年暑假我还想继续报名参加。”来自宜昌市研学团的四年级学生李培然说。在这个假期,像李培然一样选择在研学中充实假期生活的学生不在少数,他们通过研学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
伴随着热闹的背景音乐,灯光亮起,一个个小人儿的影子投射在白布中央,带有浓浓乡音的唱词随之而起。皮影戏市级非遗传承人高正耀,正手把手教孩子们表演皮影戏。
近日,湖北省美育研究会组织了武汉市大学及中小学师生百余人来到远安县嫘祖镇开展系列研学活动。在嫘祖文化园,皮影戏体验、戏剧创演、绘画写生,寓教于乐的课程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嫘祖文化精神内涵。
远安有着上千年的养蚕历史。近年来,依托独特的传统特色文化资源,嫘祖镇研发了蚕桑系列特色研学产品,促进蚕桑产业、非遗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
“看了蚕吐丝结茧后,我不禁吟起了那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在嫘祖镇荷叶村桑蚕养殖现场,养蚕、吐丝、结茧,农妇们传统的养蚕技艺,令研学学生陈佳文印象深刻。孩子们近距离观察从茧到丝、从丝到织物的解密过程后,便亲自动手体验起来。
眼观耳听手动的实践课,不仅加深了孩子们对课本知识的认知,更让他们感悟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研学游已经融入青少年教育教学日常。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愿意带孩子去体验劳动,体验社会生活实践。
除了地质文化和非遗文化研学,远安各大研学基地还适时推出一批结合农耕文化、湿地鸟类观察、水质生态保护、红色文化等独具地方山水人文特色的研学课程,倾力打造全域全季研学产品体系,6大类研学游主题项目和20余条研学游精品线路助力研学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远安共接待研学游客10万人次。(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董庆森 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