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志华
(相关资料图)
近日,在浙江省衢州市区,一些出租车、私家车上都贴着“如需急救,请截停我”的贴纸。据当地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该市已有50台出租车搭载了AED(即自动体外除颤仪),通过“移动AED ”汽车平台,建立快速急救响应机制。(8月12日澎湃新闻)
近年来,医务人员开着贴有“如需急救,请截停我”等车贴的车辆上街、并随时准备为路人提供急救服务,引起人们的关注。比如,被网友尊称为“亮牌医生”的缪卫平、北京医生杜云龙、湖州规培医师翟世鹏、邢台护士鲁迪等,都用相似的车贴温暖了不少人,他们的急救行动也产生了诸多实际效果。
医务人员亮明身份外出提供急救,为社会所急需。无论是列车、航班上“广播找医生”,还是医务人员在路上对突然倒地的行人实施急救,这些个案无不说明,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不仅可在医疗机构里发挥作用,而且在社会的任何角落,也都属紧缺资源,能够发挥无法替代的作用。医务人员亮明身份,便于获得周围人的信任与帮助,进而减少不必要的周折,让马路急救更加快速有效。
但医务人员仅以个人身份“亮牌”外出,力量显得有些单薄。城市人口动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几名医务人员投身其中,就会淹没在庞大的人流当中,纵使有人遇见,也只能算运气好。若想让这类急救发挥更大作用,就得让“如需急救,请截停我”等车贴在城市里更加常见,使这种急救模式规模化、常态化。这就需要将个人行动上升为机构行动、社会行动。
近段时间,这种急救模式的确出现规模化的苗头。今年2月,以“车内有AED,紧急时无偿使用”为招牌,上海第一家公益急救车队成立。2023年新春之际,北京、河南新乡、平顶山、浙江宁波等地也先后出现“公益急救车队”。前不久,大连市10辆私家车常备AED形成“移动急救站”,规模虽小,但纯私家车这一特点,更能反映普通民众的参与热情。这次衢州市再创新,最大的不同是出租车公司参与其中,使参与急救的人员大增。
将来,这种急救模式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当前我国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可将这种急救模式纳入到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活动当中,动员更多具备急救能力的志愿者参与其中。此外,网约车等互联网平台所属司机分布很广,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很强,在提供马路急救方面更具优势,不妨动员具备急救技能的司机贴上类似车贴,平台则可出台奖励制度,激励更多司机参与其中。
急救离不开爱心、技术、设备等基本要素,也需要急救模式创新。个人在亮明身份外出急救方面先行一步,机构和社会若能迅速跟进,就能将个人善行变成群体善行,从而显著放大急救的能力与成效。规模化“如需急救,请截停我”更值得期待,多方共同参与,这种急救模式势必具备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民众的生命与健康新增一道安全保障。
(羊城晚报时评投稿邮箱:wbsp@ycwb.com)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张齐 谢小婉校对 | 谢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