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增长61.6%,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8个百分点。与以服装、家电、家具等为代表的“老三样”相比,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带有明显的“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低碳”等标签,多个省份明确表示将持续加力,构建长久竞争力。


(资料图)

在外贸“新三样”的赛道里,山东表现如何?

根据《海关统计月报出口主要商品目录(2023年)》,电动载人汽车的编码范围为87022-87024,87034-87038,分为混合动力客车(10座及以上)、纯电动客车(10座及以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纯电动乘用车5类;锂离子蓄电池为85076;太阳能电池为854142-854143。

按照海关总署《2023年6月出口主要商品量值表(人民币值)》统计,今年1—6月累计出口电动载人汽车793,224辆,出口值13,285,873万元,其中纯电动乘用车708,710辆,出口值11,275,181万元,数量和金额分别占电动载人汽车总量的89%和85%,占绝大多数,因此,本次统计中记者主要对纯电动乘用车进行了统计。(注:在海关统计数据在线查询平台,纯电动乘用车按照商品编码查询具体商品名称为“仅装有驱动电动机的主要用于载人的机动车”,以下均简称为“纯电动乘用车”)

2018年,山东出口的纯电动乘用车为1176辆,2022年,数量已增长至10208辆,是2018年的8.68倍,从出口值看,2022年出口9.83亿元,是2018年0.48亿元的20.55倍,这说明5年间,不仅出口金额实现大幅增长,车辆单价也出现显著增长,产品附加值越来越高。数据显示,今年1—6月,山东纯电动乘用车已出口6359辆,占去年全年的62.3%,出口6.2亿元,占去年全年的63.3%,延续增长势头。

2022年山东锂离子蓄电池出口值达到21.72亿元,较之2021年增长30.8%,与2018年相比,翻了一倍有余。

综合来看,山东外贸“新三样”出口近年来增长迅速,2018年—2022年,纯电动乘用车出口值涨了近20倍,太阳能电池出口值增长了10倍,锂离子蓄电池出口额也翻了一倍有余。

放到全国来看,今年上半年出口数据显示,山东纯电动乘用车出口值与锂离子蓄电池出口值均列第15位,太阳能电池中的未装在组件内或组装成块的光电池出口值列第13位,已装在组件内或组装成块的光电池出口值列第12位。

在外贸“新三样”的分赛道中,当前哪些省份处于领先位置?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新三样”出口强劲的背后,是全球绿色发展的需求增长,以及中国完备的产业链和技术创新。对各个省份而言,“新三样”出口增长的背后,首先是其相应产业的强力发展。

具体到山东来看,2021年,山东锂离子电池产量达26633.8万只,同比增长50.1%;2022年,山东锂离子电池制造行业增加值增长86.9%。目前,山东省锂电池产业已经形成了涵盖上游锂电池原材料制备、中游锂电池制造、下游锂电池应用在内的全产业链条。

新能源汽车供应能力也不断提升,2022年,山东新能源汽车产量30.5万辆,同比增长138.3%。下一步,省工信厅还将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建设。

2023年6月30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实施先进制造业“2023突破提升年”工作方案》,提出紧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现代医药等八大新兴产业,重点聚焦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加强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年内新培育10个左右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现有7个国家级集群。山东省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也提出,以更大力度扩大内需,加大“新三样”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投资力度。

具体的发力方向也愈加明晰。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方面介绍,着眼推动“新三样”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将坚持新能源汽车行业乘用与商用并重、整机与配套协同,深度释放济南比亚迪、青岛奇瑞等整车企业产能,提速发展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配套产业;坚持以济宁宁德时代、枣庄欣旺达等重大项目为牵引,推动电池材料、制造、回收等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坚持以新能源开发带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依托大型光伏基地建设和分布式光伏发展,加大光伏电池项目引育力度,加快补齐山东省太阳能电池产业短板。

如今,在外贸“新三样”的赛道上,从出口情况来看,山东距离“领跑”的第一方阵还颇具距离,但是加速度强劲,同时还在产业发展领域持续聚力,长远来看,争先实力将不断增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