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今年的地球生态超载日被定在了8月2日,虽相较于去年延后了5天,但与1971年首届地球超载日相比,地球已经提前4个多月进入生态“赤字”状态。影响生态超载日的因素主要包括产业、工业发展和人口增加等,虽然当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众自发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减少对环境资源的过度需求,但显然还不够,产业减碳已刻不容缓。“企业碳足迹不仅存在于自身,也存在于上下游供应链。”施耐德电气全球供应链中国区采购副总裁龚剑峰告诉记者,据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测算,平均而言,供应链碳排放是企业直接排放的5倍以上。
早在2002年便将可持续发展纳入核心战略的施耐德电气,对于产业减碳有一定的发言权。龚剑峰透露,施耐德电气自身工厂碳排放在整个供应链中仅占10%,而90%的碳排放来自上下游。“加速产业减碳,供应链协同已成为关键。企业必须将整个产业链的关键流程纳入规划,包括能源使用、原料选取、产品制造、运输、使用和回收等环节,才能真正实现碳中和。”
据了解,在供应链可持续发展方面,施耐德电气已经通过借力数字化技术,打造了涵盖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交付、绿色运维的端到端绿色供应链。目前,施耐德电气在全球已有65家“零碳工厂”。2021年,为进一步推动整体价值链减碳,赋能上下游共同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施耐德电气正式启动了供应商“零碳计划”。
施耐德电气为供应商定制的“零碳计划”为期五年,目前刚好赛程过半。在“零碳计划”启动之初,绝大多数供应商在施耐德电气进行的调查问卷中,对自身的绿色低碳发展评价为“起步阶段”。如今,大部分供应商已经处于战略规划或正在行动的阶段,完成了从理想到行动的跨越。
天津津荣天宇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就是“零碳计划”核心伙伴之一,该公司董事、总裁赵红告诉记者,通过参与“零碳计划”,他们不仅构建了减碳能力,还借助施耐德电气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提质增效,大大强化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减碳的大环境下,国家、企业和消费者对产品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越来越重视。我们采取的这些减排降耗的行动,不仅降低了销售额的能源消耗,进而降低了制造成本,使产品更有竞争力。”
津荣天宇车间里的智能数字化设备。受访者供图
通过参与供应商“零碳计划”,津荣天宇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顶层规划,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系统性地推进整体节能减碳,仅铺设自有光伏一项,预计每年减排达1100吨。赵红透露,到2022年底,津荣天宇每亿元销售额的碳减排量降幅已达22.2%。“按照目标,2025年将实现碳减排量较2019年减少50%。”
供应商“零碳计划”两周年的佳绩,让施耐德电气对加速推动生态圈绿色转型信心倍增。“在过去两年半里,我们制定的项目计划、管理方式都是行之有效的。截至2023年7月,全球供应商平均减碳20%,其中国内供应商的减碳成果尤为显著,平均减碳21%。”龚剑峰表示,未来,“零碳计划”将针对不同阶段的供应商,提供定制化的赋能。“我们期待在2025年助力1000家供应商达成减碳50%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制定绿色战略,赋能端到端供应链和更为广泛的生态圈,实现更全面、高效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