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造车最后一波冲锋里,集度有点被cue麻了。
没去上海车展,被质疑没造车资质;几个社媒停更数月,被质疑PPT造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其实也不怪大伙儿,毕竟造车这件事上,集度无疑是很魔幻的,可以让扎克伯格也沉默那种。
那时间他牵着一台车出来了,然后指着说这是机器人,炸裂的还在后面,还记得去年中旬那场前无古人的集度ROBO-01发布会吗?没错,在希壤降维打击贾总PPT的“动画片”那场。
雷声大,总归要有点雨吧,但在希壤里,集度给大家看了一场赛博仿生的暴雨滂沱,把抽象玩具象了属于是。
冲突是剧本构建要素,记录现实之反差,今年的集度,订阅号四个月没更,上海车展没去,疯狂打call的Robin转身拥抱AI大模型,自动驾驶负责人王伟宝也离职。
甚至夏总,那位去年还和李想讨论技术可行性的集度CEO夏一平,今天在微博基本也已经是闭麦状态,被cue一cue,不失为人之常情。
集度到底是去干嘛了?
虽然社媒开始闭麦,但谈擎说AI观察到集度今天招贤纳士的节奏相当疯狂,就像上海集度汽车有限公司在BOSS直聘上发布的招聘岗位已经高达五百多个,从技术到产品销售全链路找人。
这其实也不意外,毕竟夏总去年曾多次透露,集度产品大规模交付的时间点是今年三季度,掐指一算,其实也就是这俩月。ddl将至,精力确实该放到正地方了。
所以“大话造车”八百天,集度,真的准备好了吗?
两年造车重新定义行业,普信还是真功夫?
“第一代汽车机器人上市的时候,才是智能汽车行业内卷的真正的起点”,集度有没有准备好,不好说,但号子无疑是铿锵有力的。
天眼查APP信息显示,上海幂行汽车有限公司(原集度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3月。
走过两个年头的集度,客观讲疯狂造势吸引了不少眼球,不过站在30万起步的豪华市场里,还没出生就打下这股味儿,多少有点让人反感。
单说低调起来的今年,集度似乎还是想给自己搞大新闻。
比如在上海车展缺席,引发了因缺乏造车资质被主办方拒掉的质疑,集度的应战是反手一条微博,“为什么不参加车展也能成新闻?”再反手@同样没参加车展的五菱和特斯拉。
不过当然,结果就是尬住了,五菱和特斯拉均未回应,集度所期待的梦幻联动也没有如期到来,沉默无罪,但玩尬的,就真的很尬了。
再或者夏一平有一条微博,图是集度旁边停着一辆奥迪,配文是“感觉旁边的车像上个时代的。”
拉踩+阴阳对手,此类手笔新势力中并不少见,理想、蔚来得势后也会偶尔口吐芬芳,阴阳一下友商得以怡情,网友该骂骂,虽挂个“小人”牌坊,但的确基“得志”这个前提。
对集度来说,一边是产品还没量产,一边是脚踩豪华市场,前期的口碑定调很重要,总爱给自己搞点大新闻,这对其当前脆弱的肠胃来说似乎是有点难消化的。
更不用提“嘴比车硬”的汽车机器人人设、发布会上概念车式的产品推出(不出所料“收纳”式方向盘、“跳灯”激光雷达量等等产版都被砍了)等等清奇操作,都是分分钟要重新定义行业的节奏。
但我们不能撇开一个事实不谈,那就是21年品牌成立,22年发布新车,23年就要交付,如此造车速度放在燃油车时代几乎是很难想象的。
一边是行业颠覆者视角,一边是不到千日量产汽车机器人,上次有类似气味的,是恒驰,是法拉第未来。前车之鉴是非扑街即难产,所以集度真顶得住吗?
反观同是拿上新造车最后一批船票的小米,今天虽然也不时搞点新闻,雷总最后一次创业,亲临上海车展考察,主打的更多还是励志牌,在集度的比较之下,就显得安静了很多。
这不意外,毕竟相较于集度合作模式,小米是全程自己造,按计划明年才会发布第一款新车,时间上很难作弊。
但基于此,我们不妨引申一个新问题,那就是造车这个长战线的事情,集度为什么显得如此迫切?
谈擎说AI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行业内卷加剧,最后一批新造车已经要跟时间赛跑,就像小米入局造车时间本就晚,还全都要,受到的不少质疑其实都是基于行业阶段,野心大,赶大晚集的隐患也很大。
二则离不开集度背后股东的战略,就比如今天我们谈到百度,很难离开两个出发点,一是广告流量的基本盘正在被字节跳动等蚕食殆尽,二是做了太多追风口的技术投入,但却没有什么掷地有声的结果回馈。
所以怎么可能不着急?
不过着急归着急,跟时间赛跑无可厚非,但用一堆flag暖场,就不禁让人捏把汗。
比如21年八字还没一撇的时候,集度就buff叠满,“自由移动,自由交流,自我成长”的抽象flag就先立了出来。
结果是什么?今天百度大可扭头走向文心一言的星辰大海,吉利也有极氪这个亲儿子更让人安心。
但前期一个个flag和包袱,却是实实在在落在了集度的身上。
放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撤回的羞耻感过于强烈,所以怎么办?
夏一平曾在微博回复网友对汽车机器人概念的质疑时说到过,如果纯做营销确实是很low,但集度的产品体验确实在把车往机器人那个方向演进。
《演进》,这张饼似乎透露出了夏总言语间的些许无奈,或是对消费者不解之无奈,或是对flag太满来不及撤回的无奈。
但无论如何,眼下大限将至,是骡子是马,很快就藏不住了。
错位时代,汽车机器人还能卷出话语权吗?
此段我们分别从产品、靠山、市场阶段,这三条暗流的裹挟中,深度一观即将交付的集度。
先说产品,能用汽车机器人这个title,必然需要有点儿颠覆性,ROBO-01手里都握有哪些筹码能够撑起颠覆性?
先天层面,在两位股东加持,百度能给到PPA领航辅助,吉利能给到SEA浩瀚架构,后天层面,无门把手,AI灯语、车外交互、一体化大屏、U型方向盘,以及高通骁龙8295芯片等等。
这些基本就是ROBO-01手里的核心筹码了,但这其实也是让汽车机器人概念非常不讨喜的原因所在。
机器人在哪?乍一看确实有点摸不着头脑,首先硬件似乎没什么颠覆性可言的,毕竟今天三十万档SUV里大家都是百花齐放,琢磨车门的,琢磨方向盘的,高合HiFhi Y,智己LS03都已经有了,其他玩家在打的差异化,集度却不一定有。
8295芯片的首发,短期来看是集度的人无我有,但其实势能不会太大,一方面,买单芯片,消费者本质上还是在买使用体验,背后说白了是集度能给到的软件能力。
更不用提高通作为供应链玩家,不会给到某个单一品牌什么壁垒,就比如零跑已经宣布后续将推出基于骁龙 8295 的车型,数码博主 Blood旌旗也爆料称“小米汽车也将确认采用骁龙 8295”。
那就看智能化层面,“车+机器人”,车做到跟竞品平起平坐就已无可厚非,重点是机器人怎么卷?
归根结底,ROBO-01能不能打,还得看“智驾+交互”。
在百度深耕多年的AI能力加持下,集度ROBO-01智驾能力到底有多强?今天也是要打一个问号的。
具体来看,百度可以在智驾能力上说个天花乱坠,但归根结底还是量变,它可以是2.999,但真正意义的自动驾驶这一质变,在ROBO-01身上这几年几乎不可能发生。
更悲观一点地看,智驾这个需求是不是本身就是伪命题?
新能源打到今天,市场其实已经在往保守圈层渗透,基于技术尝鲜的人群正在萎缩。大家都说智驾是未来汽车核心,但智驾又很笼统,最起码ADAS一定不代表未来汽车。那么这又能给集度的综合产品力输血多少?
最后再来看交互,这个能力其实最贴机器人人设,但前两年集度的口径其实还是车内交互,AI灯语等老生常谈,随着百度今年转身拥抱文心一言,交互这一块儿,集度觉得自己又行了。
不过若你细品,flag味儿又是瞬间扑鼻。
对于AI交互能力,集度是这样解释的,“集度将融合百度文心一言的全面能力,打造全球首个针对智能汽车场景的大模型人工智能交互体验,支持汽车机器人实现自然交流的再进阶。”
至于到底能干啥?集度说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翻译一下,可能对消费者来说最直观的体验也就是类似于蔚来NOMI,加上ChatGPT的灵感buff。
多少有点旧瓶装新酒,小度穿马甲内味儿了。
更不用提,文心一言对集度产品力而言,很可能是一个负资产。
就像今年三月份,文心一言刚发布时,其实就遭到很多吐槽,“五大能力”精心编排,最后一哆嗦的发布会,却是拿“录播”式的问答展示来体现能力。
总的来说,汽车机器人概念似乎大于实质,就比如一款做的不错的沙盒游戏,喜欢的人会买单,但你非到处喊自己造了一个元宇宙,就有点尬了。
当产品力拉不动概念时,并不会在消费者心里加分,这是产品层面集度即将面临交付压力的第一股暗流。
再来看靠山,如果后续集度销量萎靡,集度背后的两座靠山还能否对其不离不弃,是值得思考的。
一边抓车,一边抓智能化的合作模式并不新鲜,就像华为和主机厂,华为迫切需要在汽车赛道里拉出新的增长曲线,小康,北汽等等确实都缺智能化技术,因此具备强合作需求。
但是看百度和吉利,前文已经提到了,百度这些年追了很多风口,新造车、自动驾驶火起来,交互就渐渐抛到脑后了,大模型火起来,Apollo、希壤的声量又开始萎缩。直到ChatGPT火了,今天交互又站到C位。
随着新造车不再具备资本想象力,后面Robin还愿意给集度屡屡站台吗?最起码从狗熊掰棒子的节奏来看,是有点危的。
吉利方面,多生孩子好打架本来就是吉利热衷的,如果从需求来看,智能化,有亿咖通的吉利显然没有那么多转型焦虑,品牌矩阵里,除了集度,几何,银河,极氪这三个亲儿子已经把吉利的市场空白填满。
尤其是极氪和集度,一个亲儿子,一个干儿子,市场定位相仿未来必然要打架,所以对于吉利而言,把集度作为极氪背后的一根保险丝,而非救命绳,显然是更贴合战略需求的。
需求的优先级摆在这,就像腾势背靠比亚迪和戴姆勒,十年里两家需求都不强,那就只能是钝刀子割肉,顺其自然。
最后,不妨再从宏观层面进一步观察。
在谈擎说AI看来,搭上末班上却把定位落在豪华,让集度今天很尴尬,主要基于两个前提。
一是新能源豪华市场的逐渐存量化。
新能源任何细分市场的增量,基本都来自于对燃油车的吞食,今天豪华市场上,理想SUV已经完全能跟BBA正面刚了,市场就这这么大,把内燃机时代的豪华三巨头吃完,基本上新能源阵营的大家,就已经到了存量竞争。
存量意味着增量收缩,增量收缩意味着局部市场的洗牌即将结束,头部效应形成。第一批新势力只需要降维打败同级燃油车,创造增量,但今天入场,则是同维度鏖战,抢夺存量。
前者轻松还是后者轻松?不言而喻。
更具象些,比如大部分消费者在购车时并不会进行无限对比,而是抓取三到五家头部品牌进行对比选购。
存量市场,意味着新品牌此时需要更高强度且精准的营销,在一个个时间节点上抓取消费者心智,但即便如此,也仅仅是能为产品在消费者手里拿到一个对比名额,产品如果卷不动头部,名额也就成了炮灰。
二是豪华市场的壁垒通常更容易形成,这就使得新玩家在存量市场的后入成本指数级增长。
豪华市场的忠诚度是肉眼可见的,就比如当年BBA江山坐稳后,雷克萨斯、凯迪拉克这些入华二梯队们,局面基本就焊死了。产品不具备颠覆性说白了就只能玩存量,那么不营销,名不见经传,扩大营销,基本上也只能分食少量头部份额。
更不用提两年前头铁踏入中国市场的捷尼赛斯之流,在新能源增量正生吞打燃油车存量的节骨眼上,用存量思维打友军,即便使出吃奶的劲儿,结局也基本是可以预见的。
说了很多燃油车,但这个道理并非不适用于新能源时代,从新造车来看,比如较晚入局的智己,岚图等等,打的也是豪华市场,但即便产品力、营销都在线,入场时机尴尬,销量想上去无疑很难。
以上就是今天裹挟集度的三条暗流。
在去年ROBO-01探月版的发布会上,夏一平给集度定了一个阶段性小目标,“每个月卖一万台”。
为完成这个小目标,理想花了六年,蔚来花了七年,但集度显然没有这么长的战线能够展开。
所以小目标不好说,但最好别打脸。
其实市场还是包容的,交付时间不鸽,量产版配置可小刀,体体面面交付,权益甭耍心眼,那么到时候,谁又还计较是不是机器人呢?
大家只不过都是在洪流里追逐时代的一份子罢了,毕竟颠覆者,往往是无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