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众所周知,病毒感染可能引起感冒症状,有时候会侵入肺部引起肺炎,但你知道它们还会玩“捉迷藏”吗?没错,病毒还可能偷偷闯入心脏,给它添个心肌炎的名头。心肌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炎症性病变,病毒性心肌炎就像是“不速之客”在心脏里开起“狂欢派对”,可以影响部分甚至整个心脏功能,不仅能直接损伤心肌,还能通过炎症反应导致我们的心肌功能障碍。哪些症状可能代表感染心肌炎呢?临床发现,在出现感冒等病毒感染症状之后,如果出现了以下症状,需要警惕病毒性心肌炎:首先,心脏不适——胸痛、胸闷就像是心脏闹钟的警报铃声,提醒我们需要提高警惕心肌炎的发生;其次,心律不齐——如果感觉到心悸,或是发现自己的心跳速度变得过快或过慢,甚至不规则就要引起警觉;第三,呼吸困难——病毒性心肌炎导致心脏功能受损,会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让呼吸变得急促、气短,仿佛经历了一场长跑;最后,不适感和疲劳——不适、无力、疲倦感充满全身……
如果怀疑感染病毒性心肌炎,除了化验病毒相关抗原抗体,一些检查项目也必不可少。例如,医生可能会化验一下心肌酶,即血清心肌肌钙蛋白,或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他们是在存在我们心肌中较特异的酶,如果升高而且有动态变化,可能提示心肌细胞受到攻击了。同时,还要进行心电图检查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当出现心肌炎时,心电图会有多种表现,包括窦性心动过速、ST段抬高、T波倒置等,当然,心电图的表现并不特异,也可能没有异常表现。超声心动图因其操作相对简便、价格也相对较低,是怀疑心肌炎时首选的影像学检查。超声心动图可能表现为心肌收缩功能的降低,就是平时有力跳动的心脏现在看起来“病蔫蔫”的,似乎跳不动的样子。
但是上面的检查仍然不是特异性的检查,如果医生高度怀疑病毒入侵了心脏,可能会建议进行一个心脏磁共振(MRI)的检查,在出现心肌炎出现临床表现后的2周至3周灵敏度最高。而真正诊断心肌炎的金标准还是心肌活检,即取一小块心肌组织,在病理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确定心肌炎亚型,不仅在诊断方面具有特定意义,对治疗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且可能判断疾病的走向和预后。但由于操作有创,相对复杂,费用也相对较高,心内膜心肌活检并不是常规诊断方案,应用也相对受限。
对于公众而言,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可以做好病毒性心肌炎的预防?答案的肯定的。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关键是预防病毒感染,尤其是有高龄、基础心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免疫抑制等高危因素的群体,更需要做好个人防护,保持个人卫生习惯,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加强营养,避免劳累、受凉,尽量避免病毒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确实是个讨厌的“不速之客”,但我们可以采取预防措施,让它无法在我们的心脏中找到栖身之地。保持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加强营养,避免劳累、受凉等都是防止这些病毒闯入心肌的有效方法。如果不幸感染,充足的休息、药物治疗以及高级生命支持手段可能帮助我们的机体战胜病毒,让我们的心脏重新恢复安宁与健康。但如果不幸感染,则需要高度警惕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而如果已经有了病毒感染并且出现了心肌炎的症状,以下的几种方式都可以发挥缓解和治疗效果:
首先,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立即卧床休息可以减轻心脏的负担,给我们机体免疫系统足够的时间来集中精力清除这些闯入我们心脏的“不速之客”。在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2到4周,急性期后仍应休息2到3个月。对于症状特别严重的,可能需要休息6-12个月,直到症状消失,而且需要再次评估之前提到的心肌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或心脏MRI。之后也不宜长时间看书、工作甚至熬夜,要加强营养,避免劳累,更不能做剧烈运动。
此外,症状明显的心肌炎需要及时就医。如果有明显的上面提到的胸痛、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病史、症状、查体和检查结果等信息,决定治疗方案,例如抗病毒药物、抗炎症治疗、免疫调节等。针对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表现,可能应用一些抗心律失常和抗心衰的治疗。
目前的治疗方案中提供了高级生命支持技术的应用。如果侵入心肌的病毒过于强大,或者它们诱发了严重的炎症反应,导致我们的心肌功能严重障碍,可能被诊断为“爆发性心肌炎”。此时,前面提到的治疗都无法帮助你的免疫力立刻战胜它们,这时可能需要使用一些高级生命支持技术来帮助你度过这一困难时期,比如ECMO(体外膜肺氧合)。
ECMO的基本原理是将你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一个人工膜肺进行氧合和二氧化碳的排除,然后将氧合后的血液重新输送回你的体内。ECMO可以在心脏被病毒和炎症攻击得“奄奄一息”而无法有效泵血时,暂时代替我们的心脏功能,为心脏提供血液流动所需的额外压力,并同时保证氧气供应。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ECMO可以提供临时的心脏支持,但需要专业的医疗团队和设备,且风险和复杂度较高。因此ECMO治疗心肌炎并非常规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其他治疗方法,需要严格的医学评估和专业团队的指导,在极其严重的情况下考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