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重庆市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科普活动在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举行。活动聚焦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普及生物多样性、野生动植物保护等知识,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
5月22日,重庆市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科普活动启动。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资料图】
八项活动打造多元化科普学习体系
本次活动持续至今年11月,重庆将开展“八个一”活动:即开展“一句话”征集活动、举行一场启动仪式、发布一张科普地图、建立一支科普专家团队、培养一批“小小生态环境科普讲解员”、推出一套科普读物、举办一场比赛,以此打造专业化多元化科普学习体系。
启动仪式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领导以及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分别为重庆市首支生态环境科普专家团队和重庆市生态环境科普小小讲解员团队授旗。
据了解,重庆首支生态环境科普专家团队由科研院所、高校、科普基地等近20家单位,涉及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共30余人共同组建,主要参与生态环境科普创作、热点解读、科普报告等工作。生态环境科普小小讲解员团队则是面向重庆市广大青少年,招募一批“生态环境科普小小讲解员”,由生态环境领域专家带领他们,在专业科学知识体系的指引下共同走进《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地图》中的重点区域,用青少年视觉寻访、观察、记录,开展系列研学。
会上,发布了《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地图》和首套《重庆生物多样性科普丛书》,地图以重庆自然保护地为基础,为青少年开展生物多样性探究的路线图,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就近“打卡式”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探究活动并完成参赛作品。《重庆生物多样性科普丛书》是以重庆本土常见野生动植物观察为主要内容的生物多样性系列科普读物,目前已出版三册图书《鸟瞰山城》《蝶舞山城》《花漫山城》。
多项举措保护重庆生物多样性
重庆位于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过渡地带,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地域内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充沛的水热条件及众多的河流,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保护优先、持续利用,统筹推进、多方联动,成立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出台《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2022—2025年)》。”重庆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处负责人介绍,他们启动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建设,开展县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还完成了全市外来入侵物种初步调查。
日前,发现了全球新物种云阳掌突蟾,已被国际权威动物分类学期刊《亚洲爬虫学研究》接收,以及珞弄蝶(黔江)、圆翅前锹甲(黔江)、青篱柴(黔江)、毛果半蒴苣苔(秀山)等重庆新记录种。
截至目前,重庆市分布有野生维管植物近6000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800余种,江河鱼类180余种,其中有长江鲟、中华鲟、胭脂鱼、鲈鲤等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60余种,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自然生态保护司指导,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出版集团、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重庆市生态环境局、重庆市林业局、共青团重庆市委员会于全国科技周和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期间联合开展。整个活动将持续至今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