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数字经济时代,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主旋律,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和发展变得缺一不可。近日,意在洞察企业绿色转型的现状和趋势的《奔向长青——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高管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这份由施耐德电气基于14个领域110余家企业高管的深度调研报告,旨在为企业勾勒清晰的可持续发展路线,提供可借鉴的减碳思路与方案,助力企业加速迈向高效与可持续。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大趋势与时代潮流。”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副主任李毅锴表示,作为承接碳中和战略的市场主体,企业需要寻找与自身发展相融合的减碳之路,将“双碳”目标与自身核心战略相关联,形成绿色低碳核心竞争优势,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

报告显示,企业减碳目前已呈现出三大趋势:首先是企业的减碳意识大幅度提升;其次企业的减碳动力正从外压转向内生,“社会责任”“降低成本”“下游用户需求”“品牌价值”“出口因素”成为减碳五大内生动力;第三是绿色低碳正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近七成受访企业认为,绿色低碳的产品或服务可以获得竞争优势或溢价。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显示在企业减碳三大趋势中,非控排企业减碳意识也在大幅增强。

“非控排企业的减碳意识其实更多的来自于企业或行业的内生压力。”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商业价值研究院院长熊宜表示,这些企业供应链中的下游客户行业非常广泛,例如电子制造业、新能源等,这些下游客户对上游供应链企业有着非常严格的减碳要求;其次就是出口方面的压力,主要包括海外或者全球客户市场的减碳压力;最后就是企业所在的行业压力,因为行业企业都已经意识到,即使下游暂时还没有提出减碳要求,控排是迟早的事,企业更希望能在行业里起到表率和标杆作用。

一直以来,减碳与增长的矛盾是企业绿色转型的最大挑战,从报告来看,这对矛盾体开始趋向于融合。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把绿色和减碳作为增长的核心,否则就没法获得长期的、可持续的增长。”熊宜认为,将增长与减碳相融合,就像短期内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资一样,一定是一个资本性的支出。越来越多的领军企业,已经把绿色可持续变成了一个长期投入的、必然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对企业的客户、供应链,还是在市场上的企业价值,减碳都能带来更多的认同。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企业的减碳意识在明显提升,但报告同时也指出,企业在减碳推进过程中依然面临重重挑战:一是方向不明,部分企业陷入急于求成的误区,以抵消代替自身减碳,不具可持续性。二是路径不清,多数企业尚未形成清晰可执行的碳中和路线图,仅19%的受访企业确定了清晰的减碳规划。三是执行不力,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撑减碳落地,近60%的受访企业表示急需提升工艺减碳和新能源技术。四是回报不定,企业无法准确地预估和量化投资回报,43%的受访企业担心减碳的投资回报不及预期。

为了更好应对减碳挑战,报告提出应以“战略规划”“组织革新”“技术创新”“生态赋能”四大步骤打造可持续发展企业,积极拥抱绿色“变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