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

2、第一回名称: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人物有:王冕、秦老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资料图】

3、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4、扩展资料:在《儒林外史》笫一回中,作者传递的什么信息:一、王冕奉母意弃读牧牛,分担家庭责任。

5、牛车载母畅享自由和天伦之乐。

6、在家敬母,出门思母,此皆是王冕孝顺的表现。

7、而孝顺是儒家的基本操守,是必须遵从的。

8、王冕身上保存了这一点,还是成了吴敬梓眼中的名流,可见吴敬梓鄙视的是科举制度及其制度下产生的人和事,而不是否定全部的儒家思想。

9、二、王冕仿屈原峨冠博带,招摇过市,流连山水。

10、这是文士的放达,具有魏晋风流。

11、这是文士制度外的自由,是文士的梦想。

12、吴敬梓当文坛盟主就是为体现这种自由,名流王冕身上展现的自由,其实就是吴敬梓内心渴望的自由。

13、三、王冕是名流,不当官照样是名流。

14、吴敬梓为此还重申说:可笑近来文人学士,说着王冕,都称他做王参军,究竟王冕何曾做过一日官?这样吴敬梓借王冕的经历说明了不当官照样是名流,同时证明他对官场的心灰意冷。

15、其29岁著作《儒林外史》后果真没有再参加一次科考。

16、四、吴敬梓是博学多才的,他为了表明对真才实学的敬重。

17、竟然硬编说王冕十七八岁不在秦家,二十岁就天文,地理,经史无不贯通,这当然是不切实际的。

18、王冕是名流,名流必须博学,所以吴敬梓只能那样写。

19、吴敬梓认为这是文士必备的条件,也为他后来讽刺知识浅薄的儒生留下了伏笔。

20、五、王冕走进自然,无师自通的学会了传神的画技,并以此来解决了生活问题,这是谋生的手段,名流也得吃饭。

21、“明晨衔泥问杨子,妻儿待米何时还”,名流迫于生计是可以希望得到别人资助的。

22、吴敬梓借王冕来说明解决生计是笫一位的,因而吴敬梓是敬重社会底层劳动者的六、王冕遇事皆躲避,无力反击。

23、这实际上就是写吴敬梓自己少权谋,无力直接反抗欺压,但可以用另外的方式进行抗争。

24、这是吴敬梓对自己的定位,他就是这样来规范自己行为的。

25、这是名流的洒脱。

26、七、王冕有秦老为邻为友,或托付或交心皆有诚信。

27、吴敬梓后期生活穷困潦倒,但依然有朋友围在身边。

28、与其说他有人格魅力,倒不如说他骨子里诚信待人。

29、只有诚信待人,才能交到知已朋友。

30、难怪吴敬梓死后,朋友能帮他料理后事呢,名流应该有朋友,吴敬梓是相信朋友的。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