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 【教学目标】
3、 科学概念: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5、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6、 【教学重点】
7、 通过对杠杆尺的探究,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8、 【教学难点】
9、 明确省力和费力杠杆的科学原理,理解其在生活中的合理应用。
10、 【教学准备】
11、 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12、 【教学过程】
13、 一、导入新课
14、 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请同学们推荐“大力士”上来抬讲台)
15、 哎,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
16、 用吊机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轮吊……(请学生出谋划策)
17、 二、认识杠杆
18、 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19、 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20、 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21、 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
22、 阻力点 用力点
23、 支点
24、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5、 出示P4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
26、 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27、 在展台底下进行反馈交流。
28、 分辨杠杆
29、 观察P4 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
30、 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
31、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
32、 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
33、 (学生一般认为都是省力的,教师在课堂上举例费力的事件)
34、 让我们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
35、 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
36、 教师问题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 ?(请同学上台来试一试,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7、 还有其他方法吗 ?
38、 老师刚才是在左边第四格挂了一个钩码,还可以怎么挂?那么右边又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P6上的表格内。完成实验之后再把实验数据进行统计:省力情况有( )种,费力情况有( )种;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 )种。
39、 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
40、 1)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41、 2)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42、 3)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3、 教师进行总结: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各情况的比较和分析。
44、 四、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
45、 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哪种方法更合理?
46、 五、全课小结
47、 【教学目标】
48、 (一)科学概念
49、 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50、 金鱼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51、 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52、 (二)过程与方法
53、 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54、 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55、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56、 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
57、 【教学重点】
58、 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59、 【教学难点】
60、 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61、 【教学准备】
62、 每组:2-3条金鱼,装载玻璃缸里。1只滴管、少许使用色素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
63、 【教学过程】
64、 一、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
65、 教师介绍鱼类的生活环境。
66、 学生举例其他的水生生物。
67、 关注:“鱼生活在水里”的理解。
68、 设计意图:为进一步观察与作铺垫。
69、 二、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70、 学生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71、 教师适时告知鱼鳞、鱼鳍等及其作用。
72、 关注:学生对金鱼形态的关注和对金鱼运动方式的关注。
73、 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在外形和运动方面的信息。
74、 三、观察金鱼的吃食和呼吸
75、 交流有关金鱼在吃食和呼吸方面的经验。
76、 讨论、设计观察金鱼吃食和呼吸的方法。
77、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作出提示:喂食观察金鱼的吃食;用红水观察金鱼的呼吸。
78、 学生观察并记录。
79、 教师适时指导并提供信息:水中有少量的空气。
80、 关注: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看法时是否干扰金鱼;是否观察到更多信息:如排泄等。
81、 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吃食和呼吸方面的信息;培养“用实验方法验证看法”的意识。
82、 四、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
83、 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84、 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蚂蚁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金鱼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85、 小结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86、 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87、 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88、 五、把观察后的金鱼养在各班教室,方便学生继续观察,获取更多信息。注意平时的看护,保证金鱼存活。
89、 教学目标
90、 情感与态度
91、 使同学认识到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激发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通过了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培养同学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态度,使同学认识到科学技术要为人类造福。
92、 行为与习惯
93、 让同学了解科学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同学将学科、爱科学的热情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怀着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协助同学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引导同学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利与弊,并对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能持有正确的态度。
94、 知识与技能
95、 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关注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培养同学观察问题的能力,增强同学对科学技术的了解,培养同学对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通过争辩赛等活动,增强同学的参与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96、 过程与方法
97、 同学通过关注周围的生活和收集有关科技资料,认识到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与世界,让同学通过争辩赛、故事会等活动,认识到科学技术既能造福人类,也会危害人类,我们应正确对待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
98、 课时布置:
99、 二课时
100、 教学过程:
101、 第一课时
102、 课前准备:
103、 请同学观察周围的生活,看看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有哪些科技产品,收集有关资料,对这些科技产品作大致了解。
104、 请同学访问家长或者亲朋好友,了解以前生活中的日常物品和现在有哪些不同。
105、 收集一些科学家生长经历的小故事。
106、 导入
107、 播放录像,请同学观看神舟五号载入飞船胜利的局面。
108、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看到的是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发射胜利的局面,也看到了航天英雄杨利伟叔叔从太空中凯旋归来,神舟五号的发射胜利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振奋与自豪,这说明我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已经处于世界前列了,想一想,为什么我国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呢?这要归功于我国科学家的奋发努力和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同样,我们在生活中也感受到科学技术带来的好处。
109、 教学互动一(衣)
110、 教师给大家介绍一下吴家嘴村小学六(2)班的讨论会,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扮演五依蒙和朱爱先两位同学,进行发言,先说说衣服与科技的关系。
111、 再请班级同学根据已收集的资料对王依蒙同学的发言进行反驳。
112、 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些服装上的商标牌展示给大家看,让大家看看服装的面料成分是什么,其中包括着哪些科技成分。
113、 请同学扮演科学家,充溢自豪感地为介绍智能服装。
114、 教学互动二(食)
115、 教师请同学说说今天家里吃了什么饭菜,再请同学说说这些饭菜和科技有无关系,有怎样的关系,例如所吃的蔬菜是大棚蔬菜,米饭是杂交水稻生产的,一些肉类食品是养殖加工生产的等。
116、 教师为同学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和安藤百福发明方便面的故事,并让大家谈谈感受。
117、 请同学根据所收集的资料,说说食品生产中还有哪些科技发明。例如罐头的发明、杂交水果的培植等。
118、 教学互动三(住、行)
119、 教师给同学展示摩天大楼和磁悬浮列车的图片,让同学说说我们的居住与出行和科技有什么样的关系。
120、 让同学根据生活中的观察说说我们周围有哪些技术先进的建筑和交通工具。
121、 教师为同学介绍磁悬浮列车。
122、 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跨越时空的来信”,想像未来的交通工具是怎样的。
123、 教学互动四
124、 将同学分成四个组,就“衣食住行”每组就某一方面来谈。
125、 再请每组同学设想一下50年以后我们的衣食住行将会是怎样的,请每组派代表上台来发言。
126、 【教学目标】
127、 科学概念
128、 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129、 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方面。
130、 过程与方法
131、 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知识。
132、 观察磁铁形状,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
13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34、 通过了解磁铁的用途,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135、 乐于表达和交流。
136、 激发探究兴趣。
137、 【教学重点】
138、 交流、整理关于磁铁的知识。
139、 【教学难点】
140、 知道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方面。
141、 【教学准备】
142、 各种各样的磁铁、塑料小车、课件等。
143、 【教学过程】
144、 一、激趣导入:
145、 宝刀传说。(课件图片出示)古代的侠客不光武功高强,而且常常有好的兵器。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从青铜兵器到铁制兵器,越来越结实,但是也有了一类特殊的兵器。就一把普通式样的刀,看上去没什么特别的,却说是“宝刀”。原来,其他的兵器不敢轻易靠上它,一靠上它兵器就会被它吸住,力气小的人往往会让兵器脱手。撒暗器的也不管用,那些铁制的暗器还没伤到人,只要用宝刀在面前挥舞几圈,暗器就被它全部吸住了。难怪被侠客们称为“宝刀”!你知道其中的秘密吗?
146、 听完了宝刀的传说,我想小朋友们的心里一定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吧?呵呵!不着急,再看看老师的遥控小车吧!
147、 演示遥控小车:把一块磁铁用纸包上放在塑料小车上,把一根条形磁铁包装成指挥棒状,手拿“指挥棒”靠近小车,吸引或排斥着小车前进和倒退。小车怎么会听我的指挥?
148、 怪事还真多,你能猜猜其中的奥秘吗?学生猜测、交流、讨论。
149、 二、我们对磁铁的了解:
150、 在我们周围,很多物体上也都使用了磁铁。我们知道磁铁的哪些事情,是怎么知道的?
151、 请以小组为单位,在记录纸(我们知道的磁铁)上画出或者写出对磁铁的了解吧!再想想怎样把小组知道的有关磁铁的事情介绍给全班小朋友。一会儿我们开个小小交流会,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的多,介绍的好。
152、 小小交流会:我们知道的磁铁。
153、 (1)、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以“磁铁”为中心用网状图形式记录在黑板上。
154、 (2)、评比得出最佳表现组。
155、 三、利用网状图,整理磁铁知识:
156、 形状
157、 (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课件图片出示)
158、 (2)、这么多不同形状的磁铁,怎么进行交流介绍呢?为了方便,人们就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了。你能给这些磁铁取个名字吗?(凡取的名有道理的都给予肯定,但注意最后统一到通用称呼上来:蹄形、条形、环形磁铁等。)
159、 (3)、为什么磁铁要做成这么多的"形状?
160、 用途
161、 (1)、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
162、 (2)、磁铁在这些地方有什么作用?
163、 (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图片出示,或补充介绍或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164、 性质
165、 (1)、我们知道磁铁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是怎么知道的呢?
166、 (2)、我们能把这些性质记录下来吗?学生在记录纸(我们所了解的磁铁性质)上写下自己所知道的磁铁的性质。
167、 (3)、交流汇报。
168、 四、总结延伸:
169、 回顾宝刀传说和遥控小车,利用磁铁还可以做什么有趣的小游戏呢?自己课后去设计设计哦!
170、 对于磁铁,我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171、 一、活动目标
172、 让幼儿了解火的一些知识,懂得火对人们的好处和危害。
173、 了解防火的简单方法,培养防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74、 二、活动准备
175、 火柴、蜡烛,大小不同的三个玻璃杯,防火、灭火挂图。
176、 三、活动重点
177、 了解火的用途,掌握简单的防火措施,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178、 四、活动过程
179、 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活动。红光光,大大篷,见风它就更逞凶;无嘴能吃天下物,最怕雨水不怕风。
180、 出示挂图,了解火的发展。导语:火是怎么来的呢?
181、 最早是钻木取火,后来从打火石发明了火柴,科学的进步人们又发明了打火机,现在我们能用电子打火。
182、 通过实验了解火的特点。
183、 a、点燃蜡烛,让幼儿观察火苗的颜色(蓝色、黄色、红色),并通过观察说出火能发光。
184、 b、点燃蜡烛,让幼儿用手靠近火,感受火能发热。
185、 c、了解火的燃烧需要空气点燃三支蜡烛,把大小不同的三个烧杯盖上。结果,最小的杯子因为里面空气最少,火熄灭最快,最大的杯子因为里面空气最多,火熄灭的最慢。
186、 d、了解火怕水的特点。向燃烧的蜡烛上浇水,火会灭。
187、 通过故事《火苗弟弟》,引导幼儿讨论火的用途与危害。
188、 幼儿听完故事后,
189、 教师引导幼儿回答:
190、 a、火有哪些用途?(照明、取暖、煮饭烧水、发电……)
191、 b、火有哪些危害?(使用不当或疏忽大意会烧伤人,烧毁房屋和树木,引起火灾)
192、 让幼儿观看防火、灭火挂图,了解简单的防火方法。火的危害虽然很大,但是我们不用怕它,这就需要有一定的防火知识。
193、 a、平时不要玩火,不能在靠近火的地方玩易燃物,不要放烟花爆竹。
194、 b、如果不慎烧了东西,立即报告大人或用水扑灭,火势太大要拨打火警电话119,求得消防员帮助,并立即离开;如果身上着了火,就在地上打滚,压灭火焰;如有浓烟就用湿布
195、 掩着鼻子,冲向门外;如果被大伙围困,应尽力呼救,并想办法逃出。
196、 游戏:着火了。教师说出一种着火的情况,幼儿做出相应的应对动作及模仿措施。
197、 小结:总结活动内容,教育幼儿要学会自我保护。
198、 五、活动延伸带领幼儿参观消防员演习或请消防员给大家讲解防火知识和故事。
199、 活动反思:
200、 在幼儿都掌握了报火警、逃生方法时,让孩子完全体验,投入于游戏知识氛围中。在教师生动的言语调动,引导下,师生共同学习。让游戏的方式对孩子知识的巩固和深化。这种游戏的形式演练是比较适合孩子年龄的发展特点的,在玩乐中获得了知识的体验。
201、 活动目的:
202、 了解冰融化的过程。
203、 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从多角度解决问题。
204、 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获取经验。
205、 活动准备:
206、 两块大小一样的冰块,托盘,每人一块冰(里面冻有一个小礼物)记录卡每人一张,笔,毛巾,缸子,热水,温水,凉水,棉被,酒精灯,小锤等工具。
207、 活动过程:
208、 引发问题,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209、 (1)用什么方法能让冰块慢点化
210、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教师这有一块冰,我不想让这块冰融化,请小朋友们帮教师想想办法。
211、 (2)讨论用一种记号,记录下自我想到的方法。
212、 请小朋友们把你想到的方法记到你的纸上。
213、 幼儿能够展开讨论,互相交流一下自我想到的方法。
214、 在操作中去验证自我的猜想。
215、 (1)师:小朋友们你们看教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的材料,请你们用这些材料试一试,看看哪个小朋友的冰融化的最慢并把你使用的方法记录下来。
216、 幼:教师我用被子盖起来它就不化了。
217、 教师我把它放进冰箱里他也不化了。
218、 教师我把它放进了凉水里。
219、 (2)总结哪种材料使冰化的慢一些。
220、 请幼儿比一比剩下的冰,讲讲使用的方法,就明白使用哪种操作材料融化的慢了。
221、 提出新问题:用什么方法使冰化的快一点。
222、 (1)师:教师这又有一块冰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怎样使冰化的快一些请小朋友们用周围的材料试一试。
223、 幼:教师我把它放在热水里,冰变小了。
224、 教师我把它放在暖气上,冰都化了,变成水了。
225、 教师我把它砸碎了,放在水里冰不见了,变成了水。
226、 (2)请幼儿比一比谁的冰最小,讲讲它的融化方法。总结出冰化的快的方法。
227、 (3)经过比较,让幼儿学会几种使冰融化的快的方法及保存冰块的方法,使幼儿学会探索的方法。
228、 玩游戏:冰中取物。
229、 师:小朋友们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教师带来了好多的小礼物,藏在冰里了,请小朋友们用你刚才学过的方法,把礼物取出来,看看哪个小朋友最先拿到礼物。
230、 好,预备――开始。
231、 幼儿开始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使用热水以及操作工具时注意安全,如果水洒了提醒幼儿及时地用抹布清理干净。
232、 (幼儿开始了自我的探索,都想第一个把礼物取出了,有的幼儿就很快想到了刚才使用过的方法,有的小朋友把冰放在暖气上,静静的等待冰的融化过程,一点也不羡慕别人,就在专注自我的融化过程。
233、 取到小礼物的小朋友能够互相欣赏一下小礼物,并向小伙伴讲讲自我是怎样取到小礼物的。
234、 活动延伸:
235、 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请幼儿讲讲在生活中是怎样储藏冰糕及融化冷冻食品的,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36、 活动目标:
237、 学会用实验的方法了解雪, 并学会使用工具来验证。
238、 培养幼儿喜欢探索事物,现象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239、 教师引导幼儿积极猜想,尝试实验,会初步选择和使用材料和工具,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40、 通过实验让幼儿在观察与比较的过程中细心、专心,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
241、 活动过程:
242、 最近几天 ,天气老下雪。幼儿对雪 产生了很高兴趣,有一些不同年龄差异的幼儿有吃雪的现象行为。教师使用语言提示幼儿:雪不干净,请不要吃雪。和给吃雪幼儿讲道理:雪看着白白的、干净的,但是不能吃,有我们看不到的细菌,所以我们小朋友请不要吃雪! 但还是有一部分幼儿有吃雪的行为,措施的效果并不太理想。于是,开展了生成的科学活动,运用科学实验方法证明雪不能吃 ,让幼儿深刻明白不能吃的原因。
243、 于是,我和幼儿进行了讨论,雪到底能不能吃,小朋友很积极的发表自己想法:“我觉得雪不能吃,好像脏。”、大虎:“我妈说,脏吧!”小雨:“能吃,雪白。”、董雨期:“能吃,我吃过。”……最后小朋友分成了两组:一是能吃、二是不能吃。
244、 最后,小朋友决定来动手,作实验来看看那组是正确的。教师之前准备了工具杯子,小朋友开始选择一些认为干净地雪放入杯子中。一起来观察杯子中雪融化后的水,干净不干净,这样的水能喝不能地思考。在过程中,陈西说:“我的杯子里有雪,怎么还不化了啊?”李易洋说:“看,我的在漫漫的化呢?”大虎说:“你放到暖气上,一会儿就化了。”李思萌说:“我的杯子,放在我的手了,来回搓,一热就化了!”水化了后,小朋友纷纷告诉教师实验结果,雪化成水不能喝,雪看着干净,白白的,不能吃,有细菌。殷乐说:“我的化了,真脏啊!” 董雨期说:“不能吃,是脏的,真脏,我在也不吃了。”……
245、 活动点评:
246、 此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人格平等,遇到问题相互讨论、商量。课程与幼儿的生活是同一过程,幼儿行为问题同样有实现其他各领域的教育目标的锲机。大班幼儿喜欢自己动手探究事物,教师能尊重、支持和鼓励幼儿,能使幼儿大胆尝试研究。
247、 教师前两个措施,幼儿也相当认真地听取。但还是有一部分幼儿有吃雪的行为,措施的效果并不太理想。后来进行了科学实验课程讨论活动,幼儿有了明显的变化,几乎吃雪的行为没有了。即使,有个别幼儿有吃雪行为,也会有幼儿及时跟吃雪的幼儿讲做的实验结果,这样吃雪的幼儿就会立即停止吃雪。这充分的表明,课程起到的作用。通过自己动手来证明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幼儿就会从心底明白吃雪的行为不好而改正。
248、 活动目标
249、 认识各种动物的翅膀,学习使用观察记录表。
250、 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251、 幼儿能大胆想象,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252、 活动准备:
253、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动物翅膀的资料、卡片等,布置“动物翅膀”展。
254、 实物投影仪。
255、 观察记录表若干。胶棒、记号笔人手一支。
256、 活动过程:
257、 一、带领幼儿参观翅膀展,初步观察,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58、 参观动物翅膀展。(幼儿搜集的资料图片、手工、玩具、图书)
259、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动物翅膀展,在参观的时候我们要仔细观察它们的翅膀,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260、 引导幼儿分析讨论。
261、 提问:“刚才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它的翅膀是什么样子的?” “它会飞吗?”
262、 幼儿讨论、回答。
263、 教师小结:原来,动物们的翅膀是不同样的,有的有羽毛,有的没有;有的有两对翅膀,有的只有一对;有的会飞,有的不会飞。现在我们再去仔细地观察一下,然后把你看到的记录下来。
264、 二、第二次参观,学会使用观察记录表。
265、 出示、介绍观察记录表“首先请小朋友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将它们的小图贴在左上角,然后根据你观察的内容分别记录在下面”。
266、 第一:“它的翅膀上有羽毛吗?如果有,我们可以做一个什么样的标记?没有又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幼儿讨论,回答)
267、 第二:“它有几对翅膀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标记来表示?”(幼儿讨论)
268、 第三:“它会飞吗?可以做什么标记?”(幼儿讨论)
269、 幼儿自由观察记录,教师在旁给予指导和帮助。
270、 “现在我们就拿上记录表,选择你感兴趣的动物去观察吧!”
271、 集体讲述自己的观察结果。用实物投影仪放大幼儿的记录表,请幼儿到前面来向大家介绍自己记录的结果。
272、 三、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
273、 “动物有翅膀就一定会飞吗?”(不是)“哪些会飞哪些不会呢?”(鸡、鸭、鹅等不会飞,鸟、蜜蜂、蝴蝶等会飞。)
274、 “哪些动物的翅膀有羽毛?”(鸡、鸭、鸟等有羽毛,蜜蜂、蝴蝶等没有。)
275、 “哪些动物有一对翅膀,哪些有两对呢?”(鸟、鸡等有一对,蝴蝶、蜻蜓等有两对。)
276、 “你还知道有那些动物也有翅膀呢?它们的翅膀又是怎样的?”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回答。
277、 四、幼儿自由想象“假如我有一双翅膀”。
278、 “如果我们人也有翅膀那该多好呀!你们想要翅膀吗?如果有一对会飞的翅膀,你想做什么呢?”幼儿畅谈。
279、 “小朋友们想得真好,我们一起到班上去把我们美好的愿望画出来吧!”
280、 带幼儿出活动室
281、 活动目标:
282、 对探索顶起纸板感兴趣,体验顶起纸板的成功喜悦。
283、 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几何图形平衡的有益经验。
284、 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
285、 活动准备:
286、 物质准备:幼儿人手一套几何图形纸板、吸管、记号笔,展示板等。
287、 活动过程:
288、 一、以介绍材料导入活动,引发探究的兴趣。
289、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图形娃娃,你们看这是什么形状?(圆形)”
290、 二、幼儿初步探究圆形顶纸板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点能顶起来。
291、 提出问题,幼儿猜想。
292、 教师:“如果用吸管顶圆形纸片,你们猜猜能顶起来吗?”
293、 教师介绍材料,提出探究的要求。
294、 (1)教师:“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根吸管和圆形纸片,请你们动手试一试,用吸管怎样能顶起圆形纸片?”
295、 (2)提出探究要求:“你们看,圆形纸片的身上有好几个点,小朋友在每一个点上都试一试,能顶起来的那个点用圈圈出来,做个记号,试好了,请你们写上自己的号数。”
296、 幼儿操作探究圆形顶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297、 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探究过程与结果。
298、 师:你们都试成功了吗?吸管能将圆形纸片顶起来吗?吸管顶在那个点上圆形纸片能顶起来?还有其他的点能将它顶起来吗?
299、 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平衡的经验。
300、 小结:原来,在圆形纸片上只有一个地方能把圆形顶起来,而且这个地方就在纸片的中心位置上。
301、 三、迁移经验,幼儿探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顶纸板的方法,再次感知发现纸板只有一个中心点能顶起来。
302、 介绍材料,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想。
303、 引导语: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如果也用吸管顶,这些纸板有几个地方能被顶起来?在什么位置?请你们猜一猜,试一试吧。
304、 教师提出探究记录的要求:在纸片能顶起来的地方用小圆点做个记号。
305、 幼儿操作探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顶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306、 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
307、 引导语: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你们都试成功了吗?每个图形有几个地方能顶起来呢?在图形的哪个位置上吸管能顶起纸板?
308、 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使几何图形平衡的有益经验。
309、 四、出示不规则的图形,提出问题,引发下次活动探究。
310、 师:刚才小朋友都试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知道他们都有一个点能顶起来。那这些图形能顶起来吗?请你们下次再试试吧!
311、 活动延伸:
312、 在科学区中,投放几何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继续探究顶纸板。
313、 在后续活动中,继续探究顶纸板物体面的大小
314、 教学设计:
315、 水变成水蒸气
316、 教学目标:
317、 指导学生认识水的蒸发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通过实验了解加快蒸发的条件。
318、 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描述水在蒸发时所发生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想像推理能力。
319、 教学准备:
320、 酒精灯、火柴、小烧杯、水、一块湿抹布,毛巾等一个大烧杯,有水,一小袋盐,小药匙一把,一根玻璃棒。两个中烧杯,事先贴上标号(1号和2号),半杯水,每组一块手绢,培养皿,吹风机,小电池,热水袋,电熨斗,小电风扇
321、 教学过程:
322、 一、初步了解蒸发现象
323、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单元,水单元(用湿抹布在黑板上写一个水字),请你猜测一下,这个“水”会有什么变化?
324、 2.学会汇报,(变干了,变成水蒸气,蒸发掉了等等)
325、 3.这是怎么回事呢?(或你知道为什么吗?)
326、 4.你看到水蒸气了吗?由此,你觉得水蒸气它是什么样的?(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327、 5.小结:像这样由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我们就叫做蒸发。(板书)
328、 6.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蒸发现象吗?
329、 7.学生举例。
330、 二、知道加快蒸发的三个条件。
331、 1.从刚才的回答中,唐老师发现大家在平时生活中都是一个有心者,这一点唐老师非常喜欢。
332、 不知道大家的生活经验怎么样。比如说,唐老师这儿有一块湿毛巾,你能想到几种方法让上面的水蒸发掉呢?
333、 2.学生思考后回答。
334、 3.不错,其实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我们什么也不做,就让他这样放在这,过了一段时间后,它会不会干?对,但这样做时间就比较长了。
335、 4.那怎样做能让这块毛巾快点干呢?看哪组想到的方法比较好。
336、 5.小组讨论。
337、 汇报时注意说出所需的器材和实验过程
338、 6.汇报(按方法汇总)
339、 7.唐老师事先准备了几样实物,但还有几组的同学只能对不起你们了,加入到其它组去吧,好吗?
340、 8.分组实验
341、 9.刚才的实验大家都做得很认真,谁能说说你们观察到的现象?
342、 10.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怎样就可以加快蒸发呢?
343、 三、巩固,小结
344、 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水的蒸发,关于这水和水蒸气,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345、 2.唐老师倒准备了几个问题,看你们能不能回答。
346、 (1)你知道盐是从哪来的吗?(出示盐)现在,唐老师把它放入烧杯中,搅拌一下(边说边演示),现在,我又想把放进去的盐取回来了,你有办法吗?
347、 (2)有1号和2号这样两杯水,我想让1号中的水以最快的方法蒸发掉,你有什么办法?你能让2号中的水尽量不减少吗?
348、 活动目标
349、 了解认识不一样材质的杯子,并渗透环保知识。
350、 引起幼儿的探究欲望,鼓励幼儿动手操作。
351、 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及创造本事。
352、 活动准备
353、 各种杯子、彩色面泥、托盘。
354、 活动过程
355、 一、欣赏杯子
356、 出示杯子
357、 教师:这是什么它们是什么样貌的用什么做的
358、 二、引导幼儿自由探究、观察,经过看、说对不一样的杯子初步感知。
359、 教师:今日,教师带来了许多的杯子宝宝,看一看,你最喜欢哪一种(掀去盖布,幼儿充分观察)
360、 请你们跟你旁边的好朋友轻轻地说一说(幼儿交流)
361、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杯子。
362、 经过比较认识杯子并给杯子分类包括外表、花纹、大小、质地、高矮等多次出示不一样的两个杯子
363、 让幼儿比较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包括外表、花纹、大小、质地、高矮等幼儿给杯子分类。
364、 (教师巡回指导,个别提问:你是怎样分的)
365、 小结:这些杯子都不一样,有的杯子高,有的杯子矮;
366、 有的杯子有把子,有的杯子没有把子;
367、 有的杯子是绿色,有的杯子是红色;
368、 有的杯子是塑料的,有的杯子是玻璃的;
369、 有的杯子是陶瓷的,有的杯子是搪瓷的玻璃杯、瓷杯容易碎,搪瓷杯容易脱落,
370、 所以我们要轻轻拿、轻轻放。
371、 三、介绍几种特殊的杯子、认识一次性纸杯和一次性塑料杯。
372、 出示一次性纸杯和塑料杯
373、 提问:一次性杯子有什么好处呢方便、卫生,你觉得用纸杯和塑料杯哪个更好为什么
374、 (请个别幼儿说)
375、 分析纸杯与塑料杯对环境的影响。
376、 教师:是不是用所有的一次性杯子都很卫生呢
377、 引导幼儿说出塑料杯会造成二次污染,而纸杯却能够再次利用。
378、 让幼儿明白要利用对人类环境有利的物品,要学会保护环境。
379、 请小朋友看看这个杯子下头有一条长长的线,还有插孔,这是什么杯子呢
380、 (电热杯)
381、 师演示用电热杯烧水。
382、 认识保温杯。(依次出示玻璃保温杯、不锈钢保温杯,让幼儿观察)
383、 介绍:一种是玻璃保温杯,它是由双层玻璃构成的,双层玻璃中间是真空的,热水就不容易变冷了。
384、 还有一种是不锈钢保温杯,是由不锈钢加上真空层做成的盛水的杯子,顶部有盖子,真空绝热层能使装在里面的水延缓散热,到达保温的目的。
385、 小结:杯子世界真奇妙,有这么多可爱好看的杯子。
386、 四、想象和制作杯子
387、 今日请小朋友们来当聪明、能干的设计师,设计出你最喜欢的杯子。幼儿动手制作杯子。
388、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我的杯子。(怎样做的什么形状、色彩有什么用处)
389、 展览幼儿制作的杯子。
390、 让幼儿在观察、探索、交流的基础上认识不一样材质的杯子,并了解相关的环保知识。
391、 一、活动目标:
392、 经过引导幼儿自我动手做实验,从而明白两种颜色加在一齐会变成别的颜色,初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本事。
393、 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394、 二、活动准备:
395、 黄色的水若干,红、黄、蓝三色颜料。
396、 演示记录卡和操作记录卡若干。
397、 操作图若干,透明塑料纸若干,调色卡人手一份。
398、 毛笔若干,抹布若干。
399、 三、活动过程:
400、 设置悬念,以变魔术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401、 师:看,这是一瓶什么颜色的水呢(黄色)
402、 今日,教师来当回魔术师,来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
403、 请小朋友仔细看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喽!我们一起喊一、二、三!(教师摇晃瓶子)
404、 黄色的水变成什么颜色的水了呢
405、 自由讨论:
406、 师:谁明白魔术师是怎样把黄色的水变成绿色的水的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告诉教师!
407、 自由探索
408、 ①究竟加入了什么颜色的宝宝了呢请每位小朋友也来当回魔术师:你们看教师帮你们请来了红色宝宝、黄色宝宝、蓝色宝宝三种颜色宝宝,请你们选择其中的一种颜色宝宝把瓶子里的黄色宝宝变成绿色宝宝
409、 ②谁变出了绿色宝宝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变出来的(幼儿回答)
410、 ③总结:我们此刻一起来试一试,然后用记录卡把它记录下来。
411、 (出示大的示范调色卡教师边讲解边调色,并出示记录卡进行记录)
412、 探索操作
413、 师:咦!刚才有的小朋友还变出了什么颜色(认识橙色)
414、 师:那又是怎样变出来的呢先不要说出来,教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调色卡,请小朋友试一试,怎样能够变出橙色再把它记录下来。(幼儿调色并记录)
415、 教师总结:请幼儿说一说,教师出示大记录卡边讲解边示范。
416、 引导幼儿发现并记录
417、 ①蓝色宝宝和红色宝宝也想手拉手,那它们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请你们自由选择一种材料试一试,能够用瓶子,也能够用调色卡,还能够用透明的塑料纸重叠起来看看,然后把你们的发现用记录卡记录下来!(幼儿自由选材操作并记录)
418、 ②变出了什么请你把你的记录卡讲给大家听听。
419、 ③教师总结:出示大记录卡进行记录。
420、 操作游戏:变色眼镜
421、 师:小动物们听说小朋友学会了一样本领,所以想考考你们,瞧!小猴戴上蓝色的眼镜看黄色的香蕉会变什么颜色了呢小狗戴上红色的眼镜看蓝色的蓝莓会变什么颜色了呢小猫戴上黄色的眼镜看红色的苹果会变什么颜色了呢(边说边出示大操作纸)请个别幼儿讲解。
422、 四、延伸活动:
423、 小动物们要回家了,我们赶快到教室去用会变的颜色做一条彩色的围巾送给它们吧!
424、 活动目标
425、 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根据动物细部特征来辨别动物。
426、 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通过拼图等游戏活动了解动物特征,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427、 有积极探索的欲望,能大胆的猜想,并萌发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428、 活动准备
429、 游戏用转盘、森林背景的课件。
430、 动物各部分图片、动物拼图、声音素材。
431、 活动过程
432、 一、开始部分
433、 教师带领幼儿走进大森林的场景中。引导幼儿观察大森林的场景:“小朋友,我们现在来到了大森林,大家看看大森林里漂亮吗?里面有什么?”让幼儿通过观察,增强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434、 提问:“大森林是谁的家呢?”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已经认识的动物名字,加深幼儿对动物的印象,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并使幼儿了解大森林是小动物的家,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感。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35、 二、游戏部分
436、 游戏:《玩转盘》转盘上是一些幼儿认识的动物的头部、尾部图片。教师出示大转盘,请幼儿自己将转盘的指针转起来,指针指到哪个动物,即说出动物的名字。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初步学习推断的方法,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同时,帮助老师了解幼儿对动物的认识程度。
437、 游戏:《辩声音,学姿态》
438、 (1)课件中播放动物的叫声,让幼儿猜是什么动物,并作模仿。猜对的话课件呈现该动物的图片。
439、 (2)一幼儿模仿该动物的走路、活动的姿势体态,让其他幼儿猜测是什么动物,最后一起模仿。
440、 游戏:《找动物》请幼儿将老师藏在大森林里的动物部分图片找到,这些动物并不是完整的,有的是动物的身体、有的是动物的脚、有的是动物的头。在找到后,还要推断出它是谁,然后告诉大家自己找到了什么动物。通过幼儿的寻找活动,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以及喜爱科学活动的情感。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位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通过讲述自己找到的动物,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441、 将动物的部分卡片送到小动物的家里。教师将动物的完整图片展示出来,让幼儿通过自己手中的部分动物卡片找出相应的动物图片,进行对应摆放,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动物的认识和了解。
442、 三、结束部分——《拼图游戏》请找出相同动物图片的小朋友,合作将动物的各部分拼成一个整体的动物。通过操作活动,能观察到动物的分割部分的特征,并能相互配合进行拼图,将动物图片拼完整。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尝试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
443、 活动建议:在区域活动中投放各种动物拼图,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内容。
444、 一、活动目标
445、 知道风的形成是由于空气的流动。
446、 通过操作,知道风能产生动力、风的大小能影响物体移动的速度这些特性。
447、 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乐于尝试。
448、 二、活动准备
449、 牛奶纸盒和泥工板人手一份。
450、 风车、自制彩带、纸制青蛙若干。
451、 事先对于空气的知识有一些了解相关视频。
452、 三、活动过程
453、 通过感受扇子扇在脸上的感觉了解风的形成
454、 T:我们已经知道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现在我用扇子对着你们周围的空气扇一扇,你有什么感觉呢?
455、 T:为什么你会觉得身上凉凉的呢?风是怎么来的呢?
456、 小结:空气动起来了,风就来了。
457、 T:现在,我再用扇子扇一扇你们,看看,有了风,把你身上的什么地方吹的动起来了?
458、 了解风的特性
459、 (1)风能产生动力(出示风车、纸制青蛙、彩带)
460、 T:那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让空气动起来?(出示辅助材料)先请个别幼儿尝试。
461、 T:我这里有一些玩具,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玩具?现在他们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我们怎么样想办法请风来帮忙让他们动起来?(提示幼儿可以交换玩)
462、 T:你是怎么让他们动起来的?
463、 小结:跑一跑,扇一扇,吹一吹都能变出风来,有了风,就能让一些东西动起来。
464、 (2)风的大小影响物体移动的速度(出示牛奶盒子、泥工板)
465、 T:跟风玩游戏开心吗?还想不想继续来跟风玩一玩游戏?(出示泥工板和牛奶盒子)我这里有泥工板和牛奶盒子,谁来试一试,用泥工板让牛奶盒跑起来。
466、 小结:我们可以用泥工板靠近牛奶盒子的底部朝着一个方向扇一扇,牛奶盒子就能向前跑了。(两人一组找空地方比一比)
467、 T:(请几个幼儿到前面来比一比)刚刚谁的牛奶盒先到达,谁的晚到,为什么会这样的?
468、 小结:原来风大,东西就跑的快,风小,东西就跑的慢。
469、 延伸
470、 T:那到底风大好呢,还是风小点好呢?(观看视频)
471、 教学反思
472、 学习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很高,接受的也很快,但似乎老师的期望值太高,孩子们一直答不出来,这时老师的主导性就加强了,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思考空间,答案会不可思议的。
473、 事先对幼儿的已有经验了解不够,导致课堂上有些被动。
474、 师幼配合的相当默契,但是一再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这样孩子的思维有些局限。
475、 科学课要求老师的语言组织要相当严谨,流程之间的衔接要过渡自然,今后上课我会多注意。
476、 提醒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完整句的表达。
477、 科学课重在让孩子操作,教师的及时总结,帮助孩子清楚地理解这一现象,如果重新上,我会多准备些材料,让大家自主分组讨论操作,然后师幼共同验证,只有孩子亲自操作才会把实验结论清楚地记住。
478、 活动目标:
479、 通过小实验,知道小球滑落的速度跟斜坡高度和表面光滑度有关。
480、 运用材料自由操作,获得小球减缓速度的方法,学习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481、 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培养有条理、有序的操作习惯,激发探索与合作精神。
482、 活动准备:
483、 操作材料(纸板、小车、纸、毛巾、橡筋、席子、积木、沙、记录表A、B、铅笔)
484、 VCD机,(有关斜坡的内容)
485、 活动过程:
486、 引入:小朋友你们玩过滑滑梯没有?滑下来时的感觉是怎样的?今天我们来玩小球滑滑梯的游戏,请你们用积木、纸板搭成滑梯,看谁的小球滚得快。
487、 幼儿自由操作探索小球滑落的速度跟斜坡高度的关系。
488、 (1)老师交代要求:幼儿三人为一组,两人分别用不同数目的积木和纸板搭成滑梯操作一辆小车同时滑落,一人负责记录比赛的情况,可轮着交换玩。
489、 (2)幼儿自由操作实验A,老师巡回指导。
490、 (3)归纳小结实验结果
491、 提问:比赛结束了,你们的小球赢了吗?告诉老师,做完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怎样才会赢呢?(幼儿自由议论,将自己发现的说出来)
492、 提问个别幼儿,在黑板记录情况:第一局谁嬴了?为什么你的小球比他的跑得快?
493、 (老师操作教具“空中滑道”)示范、小结:刚才小朋友都发现了:积木越少,滑梯的坡度越平缓,车子滑落的速度就越慢;相反,积木越多,坡度越斗,球滑落的速度就越快。
494、 幼儿操作探索球滑落跟滑梯表面光滑有关系。
495、 “在下斜坡时滑得太快会很危险,得想个办法减慢速度,小朋友你们也一起来想想办法,让小球滑得慢起来。
496、 (1)老师交代要求:两个滑梯下面都是放五个积木,幼儿在一个滑梯上用老师给的材料进行尝试,另一个滑梯保持原状,然后两个小球同时滑下,看一看小球的速度有没有减慢,最后填好记录表。
497、 (2)幼儿自由操作实验B,老师巡回指导。
498、 (3)归纳小结实验结果
499、 提问:小朋友都很聪明,用了各种方法使小球慢了起来,谁能告诉我,你用了什么方法使小球慢起来,为什么会这样的呢?(在黑板简单记录)
500、 老师示范、小结:原来我们的小车速度的快慢,也跟滑梯表面的光滑度有关的,表面光滑的小车滑落的速度就会,表面粗糙的小车滑落的速度就慢。
501、 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积极去探索的精神。
502、 (1)(向幼儿介绍斜坡防滑的方法)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与我们实验有关的例子,请小朋友先看看录像,再想一想,为什么?
503、 (2)知道小车在斜坡滑落的一些规律,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还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应不断去探索,发现更好的方法。好!那我们就把我们发现去告诉开车的爸爸妈妈和叔叔阿姨。
504、 活动目标:
505、 1.乐于探索科学现象,体验与同伴交流、合作的乐趣。
506、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于水后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507、 能实验操作,并能运用相应的词汇表达自己的发现。
508、 活动准备:
509、 1.大小土豆块、碗、勺子若干;盐、味精、糖。
510、 2.记录纸、笔。
511、 3.有关死海PPT。
512、 活动过程:
513、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514、 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教师出示一块土豆块,这是一块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里,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沉)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
515、 教师演示。出示两只注满水的杯中(一杯是自来水,一杯是盐水)师先故意将土豆放在自来水中,土豆沉于杯底,再将土豆放于另一杯盐水中,土豆浮于水面。
516、 二.小组合作,操作探索—实验:盐能使土豆块浮起来。
517、 说明实验规则:出示盐、糖、味精。逐一介绍:红—盐,黄-糖,绿-味精。在这三种东西里有一种可以使土豆块浮起来,请你们来做小科学家,分组合作进行实验。先把碗里的盐、糖、味精分别舀进和它们相同标记的三个杯子中,用筷子搅拌到它们完全溶解后,再放入土豆片。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然后把你观察到的现象用喜欢的图画或符号记录在这张记录表上。比如沉下去可以用(X)浮起来用(√)
518、 幼儿进行实验,师巡视,发现问题。
519、 汇总幼儿实验情况,请幼儿说说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520、 师生共同小结:从刚才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放了一样多的糖、味精和盐,但糖和味精都没能使土豆块浮起来;只有盐溶解在水中让土豆块浮起来。
521、 为什么盐能让土豆浮起来呢?
522、 师生共同小结:只有当盐达到一定浓度后土豆才能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523、 三.扩展经验:死海
524、 看一段有关“死海”的介绍。师边给幼儿看边进行解释。
525、 幼儿边看课件边听老师介绍:刚才我们从实验中知道:盐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段影片:这是大海,我们都知道海水里有盐,如果人躺在海面上一动不动会怎么样?可是有一种神奇的海叫死海,听说过没有?人在死海中躺着一动不动,它也能让你漂浮在海面上,看还能浮在海面上看书看报呢,真神奇。为什么死海能让人漂浮在海面上呢?
526、 师小结: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盐,它的含盐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527、 活动延伸:
528、 让幼儿在科学区继续探索盐的奇妙之处。
529、 在我们的科学角里,有土豆、盐、玻璃球等材料,游戏的时候你们可以去试一试:让整个的土豆浮起来需要加几勺盐?有什么办法让浮起来的土豆再沉下去?玻璃球、鸡蛋也能浮起来吗?
本文[高级伪原创标题]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