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于婷
【资料图】
近日,不少市民开车行驶在成都二环高架上时,都忍不住被两侧绽放的月季花吸引了目光。这些盛开的月季形成了一条“空中花带”,让来往的汽车仿佛行驶在花环里。
近年来,成都在二环高架上不断打造立体绿化景观,将高架路变成“空中花廊”。不仅是二环高架,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在成都的小区、公园、绿道等公共空间内,满眼的绿色和精心排布的特色花卉随处可见。
自2021年开展“金角银边”场景营造工作以来,截至到2023年3月,成都已累计完成示范点位建设403个,形成了永丰立交桥区公园、营门口立交桥区公园、双桥子立交T立方社区篮球公园、府青路桥下体育公园等典型场景。
人游花中
二环高架形成“空中花廊”
“因为月季的颜色很鲜艳,让很多在桥下路过的市民游客还以为是假花,但实际上这也是我们遵循景观优美原则,精心挑选的品种。”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为达到二环高架立体绿化的景观优美原则,种植的鲜花都选择了视觉冲击力强的品种。
同时,考虑到桥上的景观花卉维护较难,因此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植物成了选择重点。经过选择,月季、三角梅等成功胜出,所以就有了多个品种的月季在二环高架上的应用。为培育筛选出兼具景观美化和生态效益的月季花植,筛选适应本地气候、抗性强的月季品种,成都作出了许多努力。
未来,成都还将在城市主要干道持续推出具有成都本土特色的造型植物,以特色植物研究应用及景观体系构建为着力点,为市民营造出“车行高架,人游花中”的美好体验。
不仅如此,在小区里散步、公园里休闲、运动场上打球、广场上娱乐......这些生活场景,对于生活在成都的人们来说早已司空见惯。但如今,即便是高架桥下曾经无人问津的边角地上,也发挥出了新的价值。
健全机制
加速推动“金角银边”呈现
“以前桥下就是水泥地,花花草草都没有,几乎没有人去桥下。”市民林婆婆表示,家门口的变化让她十分惊喜,“种了很多花草,还有健身设施,我们老年人吃了饭来这里散步、运动,非常合适。”
曾几何时,高架桥下空间成了灰色地带,车辆乱停乱放、交通混乱、杂物乱堆、卫生死角等问题突出。2021年,成都出台了《成都市更新利用城市剩余空间打造“金角银边”三年行动方案》,以中心城区为重点,充分利用桥下空间、街旁空间、地下空间、屋顶空间、滨河空间等7类剩余空间打造“金角银边”,在三年时间内分批次完成600个剩余空间的打造利用,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剩余空间打造“成都经验”。
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市公园城市局根据城市剩余空间自然分布、空间属性以及权属关系,先后制定了多项政策措施,推动形成剩余空间更新利用政策保障与激励措施,精细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民生导向
助力科学建设“金角银边”
当双桥子立交桥下正进行着热火朝天的篮球赛时,远在金牛区的抚琴邻里会客厅又是另外一番温馨模样。在这里,多个社区美空间的集成,正以不同面貌诠释着幸福美好生活的定义。
书法家亲笔题刻的牌匾,川西风格的舞台,竹制桌椅,盖碗茶,走进金牛区抚琴邻里会客厅,时光在这里慢了下来。这些都是利用社区老旧广场打造的城市‘微空间’。如今,这些惬意的场景在抚琴邻里会客厅天天上演。原来的老广场经过改造,搭建起宽敞的舞台、配置了竹制座椅。台上,演员们认真表演,台下群众笑声、掌声不断。
“邻里会客厅”所在的西南社区,过去被人们喊做“稀烂街”,听称呼就能想象到社区过去的环境。在政策引领和保障下,市公园城市局联动各相关单位,向周边社区居民开展了细致摸排调研、听取意见,充分了解老百姓对“15分钟生活圈”建设的需求和意见。
如今,这个脏乱差的小广场蜕变成了一个高颜值、高人气且温馨、文艺的公共空间,成为了百姓真正的“会客厅”。
创新模式
为“金角银边”注入活力
街巷之间,绿意澎湃,让人们行走在上班的路、回家的路上时,拥有更多好心情,持续增强每一个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在“金角银边”的建设过程中,市公园城市局改变传统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资建设模式,创新“EPC+O”“经营权有偿使用”“以用代管”等模式,引入国有资本及其他社会力量踊跃参与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还将对微更新、惠民生、优运营的“金角银边”优质项目统筹安排激励和奖励资金,建立“金角银边”空间运营管理动态考核机制。
通过消费场景的市场化运营激发经营主体动力,以“共建共享”为方针提升公益设备设施、空间管理和场景运营效能,促进“金角银边”可持续发展。桥下空间、街旁空间,在成都,越来越多的闲置空间,经过重新打造,“变废为绿”,成为历史、人文、自然、社会景观的重要载体,一块一块拼成了公园城市的幸福图景。
(图据 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