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资料图)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特别是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工作,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明办开展了全区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典型案例评选活动。各地充分挖掘本地移风易俗好的经验和做法,推荐了一大批优秀典型案例,这些案例结合文明创建,聚焦移风易俗,突出成风化俗,着眼于乡镇苏木、嘎查村生产生活实际,从小切口、多视角、多层面入手,既阐述背景成因、又展示具体举措,既分析工作成效、又解读推广理由,全面反映出基层一线移风易俗工作的生动实践,具有接地气、可复制、易推广等特点。
“文明基金”让生活花样翻新
——包头市昆都仑区甲尔坝村“以钱袋富脑袋”活动案例
一、基本情况
甲尔坝村位于青昆两区交汇处,现有户籍人口1197户、3227人,流动人口335户、523人。甲尔坝村是包头市最先富起来的行政村,几乎家家住别墅、人人有私车。五年前,村集体收入就达到35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2.5万元。秉承“口袋脑袋一起富”“面子里子一样美”的理念,村两委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决定成立“帮困解难、崇德扬善、共建共享”的“文明基金”,依托村集体经济产业助力,每年从集体经济收益中拿出5%左右的资金,用于帮困、助学、奖励及村内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和文化活动开展。五年来,累计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为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村民文化素养、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提供了强大保障。
二、主要做法
(一)帮困解难,让幸福生活惠及每一个人。甲尔坝村的老人是幸福的。甲尔坝村村民委员会每年为60岁以上老人发养老生活补贴3600元,80岁以上老人8600元。目前,甲尔坝村共有346名老人享受到了这笔养老补贴。“文明基金”让老人老有所养。
甲尔坝村的学生是幸福的。村里考上大学或研究生的村民,村委每人奖励5000-10000元,此外每年还会对甲尔坝小学和新城中学资助10000元。“文明基金”让学子圆梦启航。
甲尔坝村的村民是幸福的。谁家有难,“文明基金”帮他渡过难关。村民刘大叔原本生活无忧,结果一场大病导致返贫,村里知道他的情况后,为他送去了1.2万元疾病补贴。为了让他重返致富路,村里为他提供无息贷款一年,并以低于市场价的租金将农贸市场的摊位租给他,在村里的帮助下,经过他的努力打拼,现在的刘大叔又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近年来,通过“文明基金”累计帮助困难村民80余人,“文明基金”让村民难有所帮。
“文明基金”用在哪儿?村党委书记说:“用在有需要的村民身上、用在解决村民的生活困难上、用在提升村民幸福指数上。”
(二)崇德扬善,让文明新风浸润每一颗心。“这个挺实用,下次我还要多参加一些志愿服务活动。”在甲尔坝村文明团结超市,村民张大爷一边将通过参加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赚取的积分兑换成商品,一边高兴地告诉工作人员。走进文明团结超市,货柜里摆了电水壶、电饭锅、吹风机等生活物品,每种物品下方都“明码标分”,墙上还公示着积分兑换排行榜。积分最多的王大爷已经达到285分,王大爷说,他要攒着积分换大的。因为甲尔坝村的积分兑换超市可不止眼前这些小商品,除投入3万元购置即时兑换商品外,甲尔坝村还将义乌小商品市场纳入积分兑换超市,近4万多种商品,充分激发村民的兑换热情。如果想兑换价值更高的物品,甲尔坝村也可提供家具市场抵扣券、宝格特蒙古大营光盘餐券等兑换物。高价值商品的上架也让村民们有了更高的小目标,文明行动也更加积极热情。
文明行为越来越普遍,身边好人也越来越涌现,为了弘扬崇德向善的精神,鼓励更多人参与到文明行动中来,“文明基金”也让这些身边好人获得真实惠。甲尔坝村每年按照1000元/人的标准奖励身边好人,五年来共奖励120人,累计投入12万元。身边好人王姨拿着村里奖励的1000元说:“这份奖励是对我的肯定,同时也会成为更多人弘扬文明生活的源头活水。”
“积美德、兑实惠”的做法,受到了广大村民的认可。小小的“文明基金”,不仅激发了村民致富的内生动力、村民崇礼向善的文明新风,更汇聚了乡村振兴强大的新动能。
(三)共建共享,让文明触角链接每根神经。为进一步强化文明阵地“文明引领、宣传引导、活动凝聚”的作用,甲尔坝村使用“文明基金”建设起“3+10+1”的文明大舞台,即“3个休闲娱乐文明广场+10个文明引领活动室+1个移风易俗主题广场”,总计投资约48万元,通过日常宣传、集中活动等形式,讲好故事,做好服务,培养好习惯。
村里3个休闲娱乐文明广场上,健身器材、篮球场应有尽有,文化休闲设施甚至超过了很多城里的小区。学习讲堂、棋牌室、舞蹈室等10个文明引领活动室,不仅免费、延时为村民开放,还会不定时举办各类活动,让村民自主参与到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现如今,唱歌、跳舞、运动、健身已经成为村民的日常休闲生活。还在村里人流量最大的地方,打造近2000㎡的移风易俗主题广场。移风易俗是个啥?倡导什么?摒弃什么?就在每日的晨练中、广场舞中、闲聊中,耳濡目染的渗透到群众心中,时间一长,“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能不办就不办”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顺口溜。
除此以外,村里在每栋楼的电梯里设置移风易俗主题宣传微阵地共计80块,专门购置音响等设备打造“流动大喇叭”,每年投入10万元组织村民开展近百场各类文化活动。
“文明基金”丰富活跃了乡村文化生活,让村民在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力量,提高文明程度,助力乡村振兴。
三、主要成效
甲尔坝村通过“文明基金”帮困解难、帮扶创业为不富裕的家庭和想干事的村民修起共富路:用“文明基金”的“真实惠”换来“真效果”,凡人善举层出不穷,崇德向善蔚然成风,先后涌现出苏美霞、樊文乐、刘机换、马海霞等一批甲尔坝村的身边好人,成为村民羡慕的“明星”。通过使用“文明基金”多渠道宣传、多活动浸润,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最终通过“文明基金”结出新成果,移风易俗得到了村民的广泛响应,从过去的“袖手旁观”转变为“拍手称赞”,700多户村民主动签订《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承诺书》,2020年到现在,甲尔坝村喜事简办了40起,不办15起,丧事已基本实现简办,不办21起,节省资金约240万元。
四、推广理由
一是“文明基金”为乡风文明活动“以钱袋富脑袋”提供了解题思路,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源头活水,助推移风易俗工作常态、长效、务实有效开展。
二是推动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一方面集体经济这个“钱袋”支撑起的“文明基金”,成为“富脑袋”的一项重要抓手;另一方面全村精神风貌提升,“富了的脑袋”反过来促进村民干事创业热情,最终集体经济这个“钱袋”剧增,形成了“钱袋脑袋一起富”的双向促进正向循环。
三是利用“积分超市”活动,联络多个集体经济产业和身边的兄弟村,拓宽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的链接通道,达到“脑袋富有”的1到100的可复制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