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MG青岛广电·回澜听涛·7月28日讯】

高成长性企业,是新经济的“内核层”。

作为全国首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综合试验区,山东始终竭力服务工业、扎实推进高成长性企业发展。7月24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示了2023年度瞪羚、独角兽企业名单,专注于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的逢时科技凭借综合实力被认定为山东省瞪羚企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五年时间,逢时科技用实绩诠释着何谓“高成长”:

旗下南极磷虾油系列产品实现395%的年复合增长率和40%的高复购率;

先后荣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青岛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青岛市雏鹰企业、AAA级信用企业等24项荣誉;

获得自主知识产权27项……

“高跳快跑”,这是对逢时科技最直接的肯定——企业捕捉细分产业领域的“嗅觉灵敏”,已在产业价值链不断融合与分解中找到合适的市场生态位,在嵌入市场价值配置时取得显著竞争优势。

而就在同一天,科技资源丰富、创新活跃的“强龙头”青岛也同步发布了2022年青岛市高成长性海洋企业名单,逢时科技再次跻身20强。

海洋,本就是强国、强省战略下青岛的优势赛道,其相关产业自带“高成长”属性,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更是因“技术含量大、产业链条长、附加价值高”而备受瞩目。

如今,“高成长”赛道再添瞪羚,不仅意味着青岛“蓝色经济”在高新技术领域依然保持着稳定的可持续竞争力,也为更多的优质中小企业提供了“逢时样本”。

一家高成长性企业如何炼就?成功绝非偶然。

01

“瞪羚”起跳,竞速新赛道

对高成长性企业的期待,山东极为迫切。

今年5月,《山东省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发布,提出了每年新培育瞪羚企业400家、独角兽企业3家左右的阶段性目标。但对高成长企业的审核,山东又极为严苛——要在高新技术领域,实现短时间内的跳跃式增长。

按照省级“瞪羚”注册时间不超过15年的标准来看,逢时科技显得异常年轻。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在中国方兴未艾的2018年,逢时科技刚刚成立。企业敏锐捕捉到南极磷虾的高营养价值和高商业潜力——高蛋白,富含海洋磷脂、Omega-3、虾青素,携带人类16倍之多的基因组,并率先与全球最大磷虾油原料供应商挪威阿克公司达成合作,迅速切入赛道。

紧接着,逢时科技开启了“跳跃发展”模式:

牵头举办磷虾油国际学术研讨会、联合科研院所开展磷虾油科研项目、投建中国最大磷虾油透明工厂、开发磷虾油复配产品矩阵……

2022年,逢时科技获评青岛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青岛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青岛市首批雏鹰企业,再到2023年入围山东省瞪羚企业,此时的逢时科技已拿下市场份额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荣誉。

换言之,完成新领域内的高速成长逢时科技只用了5年。而这也使得逢时科技得以在竞争激烈的青岛海洋高成长性企业排位赛中,顺利跻身20强。

只不过青岛对“高成长性”的界定更为细化。产业规模只是入围门槛其一,企业更要有极强的自主创新技术和显著的创新成果。

02

“强创新”炼就“高成长”

高成长企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成长性”,而在激烈的竞争中,成长最核心的就是创新。

2022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逢时科技发布了明星产品——海洋磷脂含量达56%的VIK 863纪念款磷虾油。

这个数字不仅意味着“市面上磷脂含量最高”,也意味着“青岛制造”终于突破了挪威、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技术垄断,解决了磷虾油因油脂吸湿性过强而致胶囊皮易开裂漏油的技术难题。

如今,逢时科技透明工厂10万级GMP净化生产车间已实现了863纪念款磷虾油的规模量产:全自动高速伺服软胶囊生产线、固体饮料生产线、全自动数字化溶胶系统可年产软胶囊4亿粒,且每一粒胶囊都借由高压均质技术保证万分之一以下的控油率。

当然,数字背后更有逢时科技厚积薄发的长久铺垫。

早在企业初创阶段,逢时科技就专门成立了研发部门,并不断应市场所需积极组建全球顶级的南极磷虾专家团队;

五年来,逢时科技相继在全球布局四大研发中心,多次主导磷虾油行业科研项目及高端会议,并陆续与多家知名院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

2021年,逢时科技联合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成立“营养与健康产品创新研发中心”;

2022年10月,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联合开展南极磷虾油科研项目,深入探索南极磷虾油中的海洋磷脂Omega3在细胞和分子层面的健康功效机理;

同年,国内海洋科学最强院校——中国海洋大学在逢时科技透明工厂落地教学实践实习基地;

2023年,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布局南极磷虾全产业链条合作。

目前,逢时科技已获得自主知识产权27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团体标准8项。企业的科创“密度”和技术“厚度”由此可窥一斑。

03

领跑行业,做优“产学研”

每每提到青岛的海洋经济,往往有两个词绕不过去。

其一是上游科创,青岛拥有得天独厚的禀赋资源:集聚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海洋科技创新综合能力在全国首屈一指。

其二是下游的科技成果转化,始终不理想。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20%,海洋生物产业转化率只有8.6%。

上下不能衔接的根本,在于科研与市场脱节。从某种程度上说,这需要对市场更为敏感的企业更加主动地做好“产学研”中转衔接,把市场需求准确“翻译”成科学命题。这不仅是企业持续保持高成长性的核心秘籍,更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

以落于逢时科技透明工厂的中国海洋大学教学实践实习基地为例,就是发挥双方优势、培养高精尖专业研发人才的产学研交流平台。而在此之前,逢时科技就与中国海洋大学达成了研发合作,联合开展“南极磷虾油维持血糖健康水平的产品开发”。

又如今年5月,逢时科技联合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发布的衡棠平血糖调节新品,同样是企业在布局“海洋科技 医学营养”这一战略考量下、由大健康命题倒推的科研课题。

不止于此,近三年来逢时科技研发团队已累计开展了24项研发课题,获得6项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且全部应用于南极磷虾虾油产品中,顺利实现转化。

就在不久前,逢时科技与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正式签约,逢时VIK磷虾油成为中国国家帆船帆板队指定用品。这让在圈内已经小有名气的逢时科技成功“出圈”。

国家队“选品”必有国字号水准的严苛,能成为“金牌助力”的营养品,说明企业“质量是天、产品为王”的产品研发原则,以产促研、以研助产的融合实践,最终完成了市场与口碑的“双赢”。

“专精特新”之后,还有“小巨人”;“瞪羚”之后,还有“独角兽”。逢时科技的高成长之路,还在延续。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