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3月8日讯(记者 吴雨其)万基时代如何选基?这是基民们的一大难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基民小颖向记者介绍了她最近投资基金的方法——选择规模小的基金,“我发现规模小的基金业绩表现更好,反而规模大的基金收益不好。”她向记者坦言她的投资心路历程,“一开始投资基金的时候都选择规模大的,想着‘依靠大树好乘凉’,没想到亏不少钱,反倒是那些规模小的基金能赚钱。”
事实真如小颖所说的那样吗?记者梳理了市场上8091只业绩可比的主动权益类基金(A/C份额分开计算,下同)发现,年内业绩靠前的基金多为规模不足5亿的“迷你基”。
这似乎应证了小颖的观点,但投资“迷你基”真的稳赚不赔吗?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81只基金清盘,这表示投资“迷你基”还是存在一定风险。
基金收益率TOP20“迷你基”霸榜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7日,目前业绩TOP20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中,有2只基金规模不足1000万元,嘉实信息产业C规模仅为6.46万元。规模不足1亿元的有13只,占据半,其余基金规模也不足5亿元。“迷你基”在进入2023年后的结构性行情中异军突起,跻身业绩排行榜前列。
从年内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排行前100名看,也呈同样的现象,其中规模最大的华商优势行业为35.74亿元,有94只产品规模不足10亿元,占比超过9成;规模不足3亿元的产品数量为70只;规模低于2亿元的小微基金数量为67只,超过半数。目前小规模的“迷你基”强势霸榜年内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排行榜。
具体来看,年内收益率前三分别为国新国证新锐、诺安积极回报A与天治研究驱动灵活配置混合A,截至目前年内收益率为27.76%、25.63%、24.11%。
年内主动权益类基金涨幅榜TOP20 数据来源:wind数据
值得关注的是,国新国证新锐自成立以来业绩一直不温不火,但由于海天瑞声在年后涨幅超过2倍,该基金乘上“东风”位居权益类基金业绩榜首。事实上,若仔细查阅涨幅居前的“迷你基”可以发现,包括国新国证新锐在内的多只基金,均踩中了当下热门赛道如ChatGPT、信创、数字经济等概念,诺安积极回报混合在去年前十大重仓股中,寒武纪为人工智能概念股,今年以来涨幅超过60%,天治研究驱动灵活配置混合则集中持股信创概念,太极股份(002368)年内涨幅超50%、创意信息(300366)涨超30%。
谈及上述现象,华南一位公募机构投研人士表示,“从实际历史数据来看,基金规模其实与业绩表现并无直接关系,在市场风口变化时,业绩很容易出现反转。尤其是那些规模较小、持股相对集中的基金容易排名靠前,这类基金调仓受到影响小,能在行业板块的轮动中迅速作出调整。”
另一位资深投资人士也赞同该观点,“由于市场周期波动,基金的业绩排名也会随之刷新,如今年信创概念涨幅较大,带动相关基金上涨。基金产品设计合理,主题猜中风口,投资方向与当下市场风格匹配,业绩总能向好。基金经理只要坚持自己的投资风格和策略,当行业轮动过来时,有的基金在市场中总能寻找到赚钱机会。”
他进一步表示,“换一个角度思考,并不是规模小的基金业绩好,而是上一波行业轮动靠风口上涨的基金,在投资者跟风购买、规模快速扩张后业绩下滑,从而跑输了平均。”从本质上看,与百亿体量的大型基金相比,中小型的基金可以选择确定性较强的股票重仓持有,投资容错率高,投资策略也较为灵活。
从主动权益基金跌幅榜也可见基金业绩与规模没有必然联系,目前业绩垫底第一的国联安气候变化责任投资收益率为-8.02%,其基金规模也仅为2.02亿元,跌幅榜前十中,6只基金规模不足1亿元。
年内主动权益类基金跌幅榜TOP10 数据来源:wind数据
多只迷你基金成“弃子”
有人在太阳之下,就会有人生存在阴暗角落。
一部分“迷你基”霸榜业绩排行榜接受鲜花洗礼的同时,亦有不少“迷你基”在阴暗角落里“苟延残喘”濒临清盘。根据基金合同规定,基金连续60个工作日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或者人数量不满200人,基金将终止或者与其他基金合并。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市场还有1610只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徘徊在生死边缘。截至3月7日,有7235只基金规模小于1亿元,规模小于5000万元的有5341只,其中包括目前登上业绩冠军宝座的国新国证新锐。
另外,Wind数据显示,年内已有多只基金因触及“红线”而宣告清盘。据统计,81只基金发布了清算报告,主要清盘原因为“触发合同终止条款”与“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总体看,多数产品规模低于清盘底线。
值得注意的是,在年内发布清算报告的基金中,有不少产品很“英年早逝”。例如,今年2月3日清盘的光大保德信中短期利率债成立于2022年3月24日,截至清盘,该基金成立不足一年时间。申万菱信智量基金成立于2022年6月22日,仅运作半年,今年1月15日起终止运作并开始清盘。博时时代精选于2022年9月29日成立,运行不足半年也无奈清算。
若拉长时间来看,尽管清盘基金数量占比并不大,但数量正在逐年上升。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四年间,清盘基金数量逐年上升,分别为215只、301只、392只、377只。截至目前,清盘的公募基金数量自2019年以来已累计达1366只。
从监管层面,“迷你基”也是重点关注对象。据了解,目前监管按照规模对迷你基金进行分档,分别提出了相关处置要求。其中,规模1000万以下的迷你基金是目前亟待处置的重点,基金公司要尽快拿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处置;规模在1000万至3000万之间的迷你基金,需要在触发清盘条件后60个工作日内提交方案,方案里必须说明预计处置时限和方式;针对规模3000万至5000万的迷你基金,或需在年内上报方案。
由此,像小颖这样的基民去选择规模小的基金投资并不是稳赚不赔,一些“迷你基”或会触及清盘红线而宣告清盘,盲目选择小规模基金并不可取。
“小而美”或许并不“美”
除了面临清盘风险外,“小而美”的基金可能还存在陷阱。
沪上一位市场人士向记者表示,“小规模的基金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持股过于集中的基金只有当细分行业的个股表现较好的时候能做出超额收益,但风格轮动时其业绩也会大幅度落后,产品净值波动更加明显。不具备品牌效应和业绩优势的‘迷你基’会逐渐被边缘化。”
另外,他向记者坦言,“一些基金公司为避免产品清盘,会寻找帮忙资金。”
2月18日,凯石沣A发布提示性公告称,截至2023年2月17日,该基金已连续55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但自2021年4月20日第一份提示性公告起至今,该基金已收到了23份,不过每到临界点,该基金总能迎来“救星”,帮忙资金帮助凯石沣A成功保壳。
上述人士进一步表示,“从公募行业发展的角度看,基金优胜劣汰是必然趋势,注入帮忙资金虽使得基金能够‘苟延残喘’,但长期来看,并没有多大助益,只是治标不治本。很多‘迷你基’被帮助过后并无起色,还是要无奈走向清盘。”
一家中型私募投资经理则直言,“帮忙资金营造出来的虚假繁荣只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一方面,大额资金申购赎回,会导致资金无法得到充分利用,不但没有产生应有收益,还提高了交易成本,极易造成产品净值波动。另一方面帮忙资金的加入使得基金规模失真,某种程度上误导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也可能会让投资者认为这只产品收到资金青睐而盲目跟风入场。”
他提醒投资者,“‘小而美’或许并不‘美’,选择投资产品时应多关注管理人的价值投资的理念,切勿盲目跟风绩优‘迷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