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盘前,小鹏汽车-W(09868.HK)发布公告称,日前已与滴滴签订股份购买协议,双方就后者目前开展的智能汽车开发业务达成战略合作,涵盖新款智能电动汽车的研发、设计和工程开发,交易对价为最高不超过58.35亿港元。

同时,小鹏汽车-W将发行占交易完成后总股本3.25%的A类普通股,滴滴将成为小鹏汽车-W的战略股东,首批股份的锁定期为24个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公告还指出,小鹏汽车-W和滴滴将推出一个全新的汽车品牌,项目代号为“MONA”,首款产品为定价15万元左右的A级车型,并同时面向C端和B端销售,预计2024年开始量产。

与此同时,滴滴也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该消息,并表示“将利用各自优势资源,携手推广智能电动车及相关技术在全球的应用与普及,共同推动交通和汽车产业的变革。”

上述消息公布后,使得小鹏汽车-W股票在港股开盘后一路高涨,盘中高见16.21%,截至今天港股收盘,小鹏汽车-W股价报收72.2港元,涨10.91%,成交额为23.64亿港元,当前公司总市值约1250.15亿港元。

从表面上看,小鹏汽车-W与滴滴是合作关系,事实上却是前者对后者造车业务的“接手”。

市场消息指出,基于滴滴的造车业务连年不顺,双方此番合作官宣后,滴滴内部代号为“达芬奇”的造车业务将接近尾声,意味着滴滴将放弃独立造车。

钛媒体APP了解到,早在2017年,滴滴就与比亚迪(002594.SZ)、车和家(理想汽车-W前身,02015.HK)开始秘密合作研发定制车型。

2018年4月,滴滴发起成立了“洪流联盟”,并与包括北汽、比亚迪、长安汽车、奇瑞、联通智网、东风、一汽、广汽、吉利、江淮、雷诺-日产-三菱等在内的共31家来自汽车制造、零配件制造、新能源、数字地图、车联网等领域的产业链企业结成首批洪流联盟成员。

不过,彼时滴滴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程维曾对外表示,“滴滴坚决不造车,不谋求成为未来最大的汽车运营商。”

2020年11月,滴滴发布了与比亚迪联合设计研发的首款车型D1,并且深度参与了整车制造,具体包括整车工程Package、人机工程布置、内外饰造型、整车配置、座椅原型、车联网软件架构等的设计。

但值得注意的是,D1问世后,滴滴曾收获短暂的喜悦,随后便陷入艰难局面,而该公司早前与车和家合作的车型D1 Plus则已不了了之。

据悉,D1最初是只针对网约车领域的车型,并不对外发售,而是通过网约车司机向滴滴平台租赁的方式,对外出租使用。租金方面有两种方案,半年租每月租金4399元,一年租每月租金4299元,在租车时还需缴纳1万元押金。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D1实现了10176台的出租量,但2022年的数据则锐减至994台。随后便有“滴滴已战略放弃D1”的传言流出,并在2022年底,比亚迪D1开始面向个人消费者出售。

与此前跟比亚迪合作的D1车型不同,滴滴与小鹏汽车-W这次合作的MONA品牌首款车型,将加强自动驾驶技术能力,并会标配小鹏汽车-W的XNGP智驾辅助系统,并预计首款车型将会在今年第四季度亮相。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小鹏汽车-W与滴滴的合作意义重大,一方面,将推动小鹏汽车-W正式进入多品牌战略阶段。

另一方面,小鹏汽车-W也将成为首家获得滴滴生态体系全面支持的整车企业,双方将在多个领域探索互利共赢的长期合作机会,包括在滴滴平台上小鹏汽车-W车型的运营、品牌营销、金融保险服务、充电设施建设、Robotaxi以及国际市场方面的合作。(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陈伟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