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众陶联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IT总监孔令超发现,传统产业里充满了不信任,由于不信任而导致信息无法共享,交易存在壁垒,产业协同能力也大大下降。
通过数据要素,打通产业上、中、下游,企业内部产、供、销,生产线各供需的数据,以及产业与政府,产业与金融机构的数据,在他看来是解决信任缺失的有效手段。
在佛山众陶联所在的陶瓷产业,由于一直处于粗放式开采,陶瓷原料没有标准的测量和准确数据,这导致企业生产成本无法准确认定,更无法按照成本缴纳税收。对于下游供应商,也就不能取得进项发票,成本往往居高不下,经营存在不规范问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如何认定交易的真实性?众陶联利用数据构建交易证据链证书的方式,先制定产业标准,然后将交易放到平台上进行交易,对交易数据进行标签化、标准化加工,同时导入第三方可信数据进行交叉验证。今年4月,在向广东省数据合规委员会递交审核后,众陶联构建的交易证据链数据产品,取得了数据资产登记凭证。
在众陶联构建的交易证据链上,会清楚地看到货车运输进场时间、车牌号、实地照片、相关发票等信息。这些数据产品(如算法、工具、解决方案等)看不见、摸不着,解决的却是真实令传统实体产业头疼的难题。
2023年4月,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发布《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2023年工作要点》,提出制定公共数据共享、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相关规范,保护数据要素权益,保障数据安全。
如今,数据作为一种新生产要素,对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核心动能。但是数据本身的可复制性、非标准化等特点,在数据确权授权、数据交易、数据资产评估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障碍。
联合国科学院院士、挪威工程院院士容淳铭与钛媒体等交流时谈到,数字经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数据资产,但数据要素怎么资产化,前提条件之一是需要具备确权机制。好比房屋交易,不是交钥匙就行了,买房子还需要有房本,才能认定是否是房屋的拥有者,这才是根本。他提出,目前多国都在建立区块链基础设施,以保证数据确权问题。
数据确权和授权是数据要素资产化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促进数据要素合规流通的重点和难点。
钛媒体注意到,在近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中国数字经济大会上,不只是数据确权授权,跨境数据传输及交易、首席数据官制度、绿色算力等多个与数据要素密切相关的合作和成果落到实处。
数据如何可交易
数据要素市场化,其核心目标就是将数据变成可交易的资产。从目前来看,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使用成本计算法对企业资产进行计算,企业对数据价值的感受度的不深;二是通过数据交易所,但目前企业进入数交所进行交易的产品只有5%。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消费品处处长万淑萍提出,数据产品提供给同类型同行业的上下游,可通过市场溢价的方式进行交易。要让企业进行数据价值的挖掘,就要让数据资产化体现出来。
为此,广东省工信部同信通院广州分院等单位共同发布了基于并购视角的“企业数据资产溢价指数”研究。
所谓“企业数据资产溢价”,即数据资产富集企业和普通企业的估值差异,反映企业数据资产的价值水平,数值越大,代表企业数据资产估值越高。“企业数据资产溢价指数”指企业数据资产溢价随时间而发生的浮动变化率,指数数值越高,代表该年度数据资产溢价越大。
从总体上看,数据资产富集企业越发受资本市场青睐,企业数据资产溢价指数呈震荡上升态势,2022年企业数据资产溢价指数114,企业数据资产溢价41.9%,数据资产富集企业并购溢价率明显高于普通企业,数据资产对企业估值提升作用日益凸显。
数据要素,与算力、网络并齐
数据要素、数字经济正融合实体经济的各个领域。中国信通院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产业数字化(相对于以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导的数字化产业)作为当前我国数字经济的主导产业,在2018年之后进入到相对成熟阶段,其中,三产数字化始终占据产业数字化的主导地位。数字经济产业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一级巡视员王建伟在会上强调,以数据要素价值为导向,筑牢数字基础设施底座、强化新技术新产品供给、持续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
“数据要素”于2019年10月被首次增列为生产要素。2020年3月,中央明确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直至2022年起,数据要素与数字经济等顶层政策文件密集出台。其中,关键性的“数据二十条”对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进行了完整阐释。
2023年2月,《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发布“2522”规划框架,主要包括夯实两大数字中国基础设施、通过数字化手段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即数字经济,以及在创建数字中国过程中一些关键技术突破。基础设施方面,一是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二是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
不难发现,数据要素的建设,已经与算力、网络通信等数字基础设施在重要性上并齐。
具体落实在广东,跟上政策的东风,部分企业已经率先行动。例如,中国移动在汕头打造了粤东地区规模最大、安全等级最高的广东移动粤东数据中心,完成了东南亚到日本海底光缆汕头登陆点的引进。申请设立区域性的国际通信出入口局。中国移动广东有限公司AI创新移动中心按继续明年在汕头建成投产。
中国电信承诺全力支持汕头建设数字经济特区,包括追加投资建立最新智能云网设施,提供天翼云汕头边缘阶段,打造全球数据汇聚流转枢纽等。
除了三大电信运营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外,在“广东强芯”工程和“广东核心软件攻关工程”带动下,粤芯、华润、增芯等重大项目落地。并在全国率先开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广州),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建设。
广东样板
受益于近些年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的举措,广东收获了全国地区范围内强有力的发展劲头。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3》指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分值最高的三个地区分别是:北京95.6、广东94.8和上海85.8。
另据中国信通院测算,2022年广东省数字经济规模为6.41万亿元,增长8.6%,占地区GDP的比重达49.7%,总体规模连续六年居全国第一。其中,产业数字化规模已达到4.38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总量的68.3%。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庄乐从指出,在顶层设计方面,陆续出台《广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广东省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方案。
比如在汕头,提出数字经济“1+3+2+4”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国际海缆登陆站、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绿色能源和面向国际化竞争的侨乡优势,承接形成粤东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核心。
广东是制造大省,尤其是在珠三角经济带,聚集了知名的大型制造企业,以及众多的中小制造,这些实体产业需要通过注入数字化能力,以提升企业组织管理、研发生产、营销销售、客户体验等多方面的效能。
同时,由于这些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之前,已经历了非常久的单体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积累了比较多的数据资源,而数据又是数字经济的新生产要素。因而推动实体经济增长,又离不开数据要素真正意义上走向市场化,这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另一重方向。
(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 |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