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晚间,动力源(600405.SH)发布了关于调整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方案的公告以及修订后的增发预案。调整后,公司的募资金额从4.5亿元降至1.87亿元,“缩水”近六成。
(相关资料图)
去年8月,动力源曾抛出4.5亿元定增方案,扣除发行费用后资金拟用于车载电源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光储逆变器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及偿还银行贷款。而经过两轮问询后,公司称,根据上交所最新监管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此次的募资总额进行了调减。
具体来看,公司对车载电源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的投入金额没有变化,但光储逆变器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消失了,偿还银行贷款的资金也从1.3亿元降至5569.10万元。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钛媒体APP注意到,在上交所的第二轮问询中,光储逆变器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为重点关注对象。申报材料中显示,公司已研制出5KW、12KW、17KW、21KW、25KW、30KW光伏逆变器及5KW光储逆变器,并将光伏逆变器相关产品界定为主业。然而,2020年至2022年,其光伏产品收入分别为35.38万元、161.70万元、77.44万元,收入占比仅为0.03%、0.16%、0.06%。
为此,上交所要求公司说明公司光伏逆变器相关产品收入金额较低的原因,将其界定为主业的合理性。并质疑公司是否具备实施该项目的人员、技术、市场储备,项目实施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风险等。
公司在回复函中表示,光储逆变器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拟对现有的Overcome系列光伏逆变器进行技术升级、产能提升。且公司对此项目已做了一定市场储备,与华能集团等数家客户达成合作意向,不存在重大风险。
不过,就竞争格局来看,全球光伏逆变器的市场集中度较高,主要厂商包括阳光电源、华为、锦浪科技、古瑞瓦特、SMA、固德威等。根据IHS Markit的数据,2021年阳光电源、华为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22%和20%。同时,在我国光伏装机容量持续攀升的背景下,行业头部企业如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固德威等近两年先后宣布扩产计划,以应对下游急剧增长的市场需求、抢占市场份额。
相比之下,动力源进入光伏逆变器领域的时间较晚,光伏相关产品目前还多处于持续研发、升级的发展阶段,想要突出重围并非易事。目前公司多以定制化、小批量的订单为主,尚未形成批量生产。另一方面,公司光伏产品客户多为中小型光伏电站平台集成商,对于大型国有企业客户仍处于开拓阶段,也导致光伏逆变器相关产品收入规模较低。最终,在交易所的一番“盘问”下,公司已决定放弃该募投项目。
对于本次唯一未被削减预算的车载电源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公司表示,车载电源作为新能源汽车内部能量转换的核心零部件,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其市场规模亦将不断增长。根据信达证券研究所预计,我国车载电源市场规模在2021年约为246.5亿元,到2025年将达到700亿元,2021-2025年的CAGR约为30%。
该项目总投资为1.80亿元,公司计划建设车载电源研发实验室和新型车载电源生产线,对新一代车载电源产品进行研发并生产。项目建成之后,公司将形成年产PDU3.0车载电源180,000套、年产乘用车三合一车载电源90,000套、年产商用车三合一车载电源90,000套、年产PACK内置DCDC产品90,000套的生产能力。
据公司测算,项目投产后,预计正常年营业收入93,982.30万元,利润总额为10,430.09万元,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7.09%,投资回收期为6.36年(含建设期2年)。
不过,公司新能源汽车相关产品产能利用率波动较大,且近三年产能利用率较低。2019年至2022年1-9月分别为95.83%、19.13%、70.46%和48.06%。公司解释称,这主要是公司氢燃料汽车产品与新能源汽车产品共用生产线,前者的生产规模影响后者的生产,并且其产能利用率也随着产品布局方向而调整。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此外,目前动力源车载相关电源产品占比仍较小,2021年、2022年,此业务收入分别为3996.85万元和5736.18万元,占当期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只有3.84%、4.23%。
值得注意的是,受原材料及器件的价格上涨、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动力源已经连续3年亏损。2020年至2022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2.16亿元、10.42亿元和13.5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4191.57万元、-1.42亿元和-1615.38万元。
与亏损相伴的是公司负债率增长。截至2022年末,动力源总负债为17.02亿元,资产负债率达65.54%,2021年这个数据是64.49%。
在此背景下,本次定增公司拟以不超过5569.10万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占募资总额的近30%。动力源表示,近几年其债务规模呈上升趋势,产生的利息费用蚕食了公司的营业利润,制约了公司的长期发展。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偿还部分银行贷款后,将有效降低公司有息负债规模,缓解公司短期偿债压力,提高公司盈利水平。
不过,截至2022年末,公司短期借款为4.28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0.81亿元,而货币资金仅为2.23亿元,即便加上这5569.10万也仍存资金缺口。(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翟碧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