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土豪,又开始撒币了!

近日,沙特王国投资部与“中国造车新势力”华人运通签署了一项价值210亿沙特里亚尔(约合400亿元人民币)的协议,将成立从事汽车研发、制造与销售的合资企业。

“华人运通”这个名字,估计没几个人听过。


(资料图片)

但这家公司却拥有非凡的背景,其创始人丁磊(不是网易公司的丁磊)曾经做过浦东新区副区长(厅局级干部),亲手操盘特斯拉入华,还当过上汽集团的副总裁和乐视汽车的全球副董事长。

乐视汽车项目失败后,丁磊创办了华人运通公司,收购了东风悦达起亚的盐城第一工厂,发布了中国第一款和第二款50万以上的电动车——高合HiPhi X(价格57-80万元)和高合HiPhi Z(价格61-63万元)。

不过高合电动车的定价太高、技术没有大亮点、品牌存在感又很低,所以它的月销量最高才900多台,如今震荡下行,距离新能源车企的盈亏平衡线越来越远。坊间一度传闻,高合可能成为“下一个倒闭的(造车)新势力”。

但是没想到,它突然拿到了沙特土豪的400亿资金。这可是本年度新能源汽车行业最大的融资项目,把深陷资金链危机的贾跃亭和许家印都馋哭了……

那么问题来了,沙特为什么会选中高合汽车?

沙特的投资逻辑

这不是沙特第一次投资新能源汽车企业。

早在2018年,沙特就投资了美国两大新能源车企。

当年8月8日,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沙特主权财富基金(简称PIF,功能类似于新加坡的“淡马锡”,)建仓,持有特斯拉20亿美元股权,持股比例为3%-5%。几天后,市场上还有PIF要以720亿美元收购特斯拉的传闻。

不过后来,PIF出来辟谣了,转手又投资了特斯拉的竞争对手Lucid,而且是连投三次。2018年9月,投了10亿美元;2022年12月,投了9.15亿美元;2023年5月投了18亿美元。

如今,PIF成了Lucid最大的股东,并帮助Lucid打通了中东市场。

2019年,沙特政府批准了Lucid在当地建厂的计划,工厂初期将采用进口组装的方式供应中东市场,由Lucid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工厂提供零部件。2022年4月,沙特政府宣布,未来10年内将至少购买5-10万辆Lucid电动汽车(Lucid去年的产量也才7180辆,再次可见沙特对Lucid的偏爱有多深)。

精明的沙特人,并没有把宝都押在美国身上,也注意到了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崛起。刚好中国和沙特的外交关系在不断升温(在中国帮助下,沙特和伊朗握手言和),所以沙特就投资了一批中国新能源车企。

2022年11月,PIF宣布,将和富士康合作推出自己的电动汽车品牌—— Ceer。Ceer将是沙特的第一个电动汽车品牌。

一个月之后,沙特Sumou集团又与“天际汽车”(总部在长沙的新能源车企)签订了合资协议。双方约定在沙特阿拉伯投资两期约5亿美元,设立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制造和研发基地,年产约10万台新能源车。

然后就是本文的主角“华人运通”,投资金额更大,轰动效应更大。

很多朋友看了就纳闷,沙特明明是燃油车时代的最大获利者,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多钱去搞电动车项目?他们不应该像特朗普、丰田章男那样疯狂支持燃油车吗?

这格局就小了。

首先,沙特虽然很有富有,但在国际上的声誉并不好,经常遭受人权组织和环保机构的抨击。

环保组织有两大“攻击点”:第一沙特本身是碳排放大户,国际科学合作组织“全球碳计划”(GCP)发布的《2022年全球碳预算》报告显示,沙特阿拉伯的人均碳排放量最高,为18.7吨;第二沙特出口的石油产品,给全世界的燃油车提供了动力,也就是“助纣为虐”。

其次,过去几十年,沙特一直是美国的合作伙伴,美国依靠对沙特等石油大国的“照顾”,获取全球石油价格的定价权。但随着美国页岩气的迅速崛起,削弱了沙特在世界石油市场上的话语权。

另外,经济学者也经常提醒沙特,石油再多也有挖完的一天,如果不早点搞经济转型,可能就会陷入“资源诅咒”。

在这样的背景下,沙特王储穆罕默德相继推出“2030愿景”及“国家转型计划”,依靠石油、天然气的殷实家底和高油价带来的巨额资金,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向光伏、风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型,完成2050年碳净零排放的承诺。

而且,老天爷还特别眷顾沙特。其国土面积中有一半以上是沙漠,日平均日照时长为8.9小时,在全球发展太阳能潜能排行榜上排名第六。

2019年,沙特发布了《2030年可再生能源规划》,将大力建设新能源发电项目以替代燃油电厂,太阳能是最重要的发展方向。

连石油王国都在all in 新能源,那缺油少气的中国更应该搞好低碳转型。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关注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进度。

另类的高合

高合汽车,是中国造车圈的一股“清流”。

它的绝对销量(每个月只有几百台)非常低,低到大街上几乎找不到。但别着急,作为复旦高材生,丁磊最擅长的就是造概念,“50万以上豪华电动车销冠”。

“50万以上”,就把比亚迪、吉利、长城、蔚来、理想、小鹏、埃安等本土畅销品牌给卡死了。然后又加一个前缀“电动车”,把宝马X5、宝马7系、奔驰S级、 保时捷帕拉梅拉、奥迪A8等燃油豪华车型干掉了。

排除来排除去,最后只剩下红旗E-HS9、奔驰EQC、保时捷Taycan、奥迪e-tron、宝马iX等滞销车型。看完高合的销量图表,普通人会产生错觉“哇,高合居然打败了BBA和保时捷耶”。

制作“销冠”海报时,丁磊内心估计非常激动,因为他超越了前老板贾跃亭。贾跃亭的FF汽车比高合汽车起步更早、起点更高,却迟迟没有实现量产交付。

丁磊还可以高调出席国内各大商业论坛,与地方大员们“谈笑风生”;贾跃亭却躲在美国不敢回来,在各大中文论坛里被嘲讽为“第一画饼王”、“第一大忽悠”。

当丁磊意气风发地高喊“今天,我们要把中国的品牌带向全世界”的时候,贾跃亭的美国豪宅及法拉第未来股份已经被加州法院冻结。

但是现实很残酷,丁磊“帅不过三秒”。2022年,高合汽车接连遭遇“隐私门”、“音响门”、“质量门”事件。

2022年5月6日,汽车博主@李老鼠说车爆料称,高合汽车的行车记录仪可通过车主互联功能接收其他高合汽车的信号,并读取这些汽车行车记录仪内容。该博主随机选择了一位距离自己639.4千米的车主,然后成功读取了其正停放在路边的车辆的行车记录仪内容。

次日,高合汽车对此作出回应,称该功能主要用于车队出行、车路协同,开启时需经用户同意,无隐私安全隐患。

然而,高合汽车对这一功能做出的解释似乎并未打消车主和网友们的疑虑。“这就是泄露个人信息”“相当于远程摄像头功能”“完全无法理解这个功能有什么意义”……

“隐私门”风波还未平息,高合汽车又收到了几十名车主的联名投诉。

车主们列出了高合汽车的三大“罪状”:其一,音响以次充好,宣传资料中标名音响是“Meridian英国之宝品牌音响”,但实际拆开后发现,车上的音响是国产上声音响,而且两者的音响效果和价格差异巨大;其二,内饰材质夸大用料材质,宣传采用“半苯胺内饰”,而实际销售的座椅部分的皮革是半苯胺真皮,而门板和中控等位置却采用的是人造革;其三,电池偷工减料,对外宣传电池容量为97kWh,但实际拆开后发现只有94.3kWh。

新闻被爆出后的第二天,高合汽车就针对“虚假宣传事件”发布了声明。声明指出:“针对个别配置可能存在不同角度的理解。所涉相关配置描述一方面反映了与合作伙伴(如英国之宝)的合作模式,另一方面也是基于汽车产品说明的通行做法。可能因此给部分用户造成了对产品理解的偏差”。

“合作模式”和“通行做法”让消费者看得一头雾水,为了印证谁的话有道理,有自媒体特意将一辆高合HIPHI X门板上的扬声器进行了拆解,在高合HIPHI X扬声器的外壳上,的确能看到英国之宝的LOGO,但并未贴出关于制造的相关信息,而功放上标注的是Made in China。该自媒体在拆解视频中表示:“高合HIPHI X扬声器的外壳的确是英国之宝,但里面的硬件与该品牌无关。”

这场巨大的品牌信任危机事件之后,高合汽车的品牌形象大打折扣,月销量开始震荡下行。随后,高合汽车市场与公关传播高级总监果铁夫悄然离职。行业人士猜测,果铁夫做了“背锅侠”。

从此以后,高合汽车就没有主动公布过月销量,丁磊也不再“放炮”。

除了内忧,还有外患。2022年11月1日,吉利旗下的极氪汽车正式发布纯电豪华MPV极氪009,价格比HiPhi X和HiPhi Z更低,但综合体验比HiPhi X和HiPhi Z更好,是高合汽车的对手。

2023年1月5日,“中国新能源一哥”比亚迪正式发布豪华纯电品牌——仰望。凭借着比亚迪的超强背书,仰望迅速取代高合,成为中国富豪最关注的国产纯电品牌。

发现豪华市场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后,高合汽车就开始了向下发力。在上海国际车展期间正式发布了第三款量产车型——HiPhi Y,起售价降到了 36.9 万元(比前两款车少一半)。

但是HiPhi Y发布后,并没有引起市场的关注,主流财经媒体和汽车媒体鲜有报道。

为了推进HiPhi Y的量产、青岛基地的建设、打开国际市场,丁磊开始到处去“找钱”。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高合终于抱住了沙特的大腿。

但这并意味着高合就能马上触底反弹,400亿资金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是天文数字,但在汽车行业并不算啥(还不及蔚来一年的运营成本)。

况且,沙特投资部对这笔钱提了限制条件,要用在合资企业上,也就是不能脱离沙特境内。

远水解不了近渴,高合汽车还是没有走出ICU。

结尾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加速洗牌!

2018年7月,“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有487家新能源制造商。如今还能让生产线正常运转的新能源车企(哪怕每个月只产1台车也算),大概只有40多家。

这40多家也只是过了量产下线的第一关,依然有被淘汰出局的可能性。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对新造车企业越来越冷漠,新能源企业不能只靠“外部输血”了。

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会出现“马太效应”。科技力、产品力和品牌力一流的车企,销量就会越来越好,营收就会越来越高,研发和制造投入就会越来越高,产品体验就会越做越好……反之则会走向衰亡。

不只高合、恒驰,曾经被捧到天上的蔚来、小鹏,也嗅到了危险的信号。蔚来一季度末账上现金较去年末减少超过50亿元,只剩下140多亿元,但短期内就要支付的流动负债超过400亿元。小鹏汽车一季度营收规模缩减至40.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5.9%,环比上个季度减少21.5%……

余承东预测,2030年中国市场上主要车企,也许会少于5家。

到底谁能笑到最后?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

1、《向东看 沙特能源转型迎来高光时刻》,能链研究院2、《涉嫌虚假宣传,高合汽车又惹众怒》,汽车观察AO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