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末,随着华厦眼科、何氏眼科、普瑞眼科等民营眼科连锁医院陆续上市,A股的眼科医院板块也告别了爱尔眼科一家独大的局面。
而随着这几家公司的年报及一季报发布完毕,其各自的发展状况、业绩优劣也再次引发投资者关注。
近日,华厦眼科(301267.SZ)披露了投资者关系记录表,其中提到年报电话会议中,公司曾表示考虑与海外生产厂家合资建立OK镜生产基地,有投资者就在上述活动中问道,现在国内获批的OK镜已经10多家了,竞争日趋激烈,为什么公司还要向上游器械扩展呢?
(相关资料图)
华厦眼科回复称,公司积极关注海外眼科上游器械、耗材等领域的并购或合作机会,形成上下游产业链联动,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率,确保供应链安全,增强抵御经营风险能力。另外,公司自上市以来稳步推进战略规划布局。
作为国内眼科全科诊疗服务体系先行者,未来3年, 公司将坚持“内生增长+外延并购”发展战略,快速完善国内眼科服务机构布局。同时,在持续提升眼病诊疗水平的同时, 加快消费医疗业务增长步伐,确保实现既定业绩增长目标。
蓝图规划很宏大,但就在本月,河北省医械采购中心公示一批医药耗材集采拟中选结果,用于青少年近视防范的角膜塑形镜(即OK镜)也在其中。中标公司中,包含A股上市公司欧普康视(300595.SZ)、爱博医疗(688050.SH)、昊海生科(688366.SH)等,按照过往集采惯例,未来OK镜的零售价格很可能将大幅降低,而企业超高的毛利率或也将难以为继。
01、业绩增速低于行业中位数
今年一季度,华厦眼科实现营收9.31亿,同比增长15.1%,归母净利润1.5亿,同比增长34.01%。这个业绩看起来不错,但细究之下,归母净利润增长幅度超过营收增幅,主要系本期经营规模扩大,营业收入增加,净利润相应增加;同时,公司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产生的理财收益和利息收入增加较多所致。公司投资收益本期金额1804.5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83.91%,主要系公司募集资金购买的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到期产生投资收益所致。
横向对比来看,在A股已经上市的几家眼科连锁医院中,华厦眼科的绝对规模远远比不上爱尔眼科,高于何氏眼科和普瑞眼科,处于中游位置。
不过论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华厦眼科则低于行业中位数。据wind数据,行业的营收增速中位值是23.75%,净利增速中位值是75.92%。
通常来说,一家眼科连锁医院的持续增长能力要看两大要素,一是企业是否能突破单一区域市场,打开新的增长空间;二是业务结构是否具备高毛利率,而不受医保控费影响的强消费属性业务通常毛利率更高。
在这两个维度上,华厦眼科都处于行业靠后的位置。在区域市场拓展方面,2022年财报显示,华厦眼科收入高度依赖华东区域,收入占比为73.19%。
更值得担忧的是,即使在华东区域,华厦眼科也已快失去优势,该区域收入绝对值即将被爱尔眼科追平。
对比两家公司财报数据来看,爱尔眼科华东区域收入由2021年的20.81亿元上涨至2022年的23.08亿元,增速为10.91%;而华厦眼科在该区域的收入增速仅为5.35%。
从业务构成来看,基础眼病如白内障、青光眼、斜视、小儿眼病等多种常见眼科疾病的治疗,属于公共医疗保险计划保障范畴,即受医保控费影响;而屈光矫正、近视防控以及提供视光产品及服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消费眼科服务,由于不受医保控费影响,相对毛利更高。
因此,消费眼科业务占比越高,业绩增长空间也就越大。但华厦眼科的消费眼科业务占比,在A股上市眼科医院中排名垫底,仅为45.46%。而爱尔眼科、普瑞眼科、何氏眼科的这一比值分别为62.79%、71.31%、58.07%。
从公司近期公开发言看,公司也有计划加强在消费眼科服务领域的布局,如开设独立的屈光中心等。
但有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公司刚宣布有计划与海外OK镜生产商合资建生产基地,但这一市场本就玩家众多,除了前述中标集采的上市公司外,还有美国的欧几里得、韩国的露晰得等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眼下OK镜也开始纳入集采了,未来这一市场的竞争势必更加惨烈。
02、外延式扩张须警惕商誉减值风险
华厦眼科近期还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将进一步发展门店连锁网络覆盖,加大青少年眼健康教育和近视防控支持力度,推动眼视光业务快速增长等。这也意味着,公司很可能走上一条靠并购迅速做大规模的扩张之路。
参考爱尔眼科的扩张路径,华厦眼科如果想要在全国更多区域开设新的连锁医院或屈光中心等机构,要么自己新建,要么通过收购快速实现规模扩张。
但前者需要投入大量的新建成本和时间周期,且可能增加大量固定资产并带来后续的固定资产折旧等一系列问题,并且新建医院通常还有早期的经营亏损问题。而收购则可能带来巨额商誉,形成未来的减值风险。
不过,不论华厦眼科规划了怎样的扩张战略、如何权衡两种扩张路径的利弊,但首先摆在公司眼前的,是扩张的资金问题。
不论新建或收购门店,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公司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账面有近30亿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11.8亿。但据wind数据,在2022年末,公司账上的企业自由现金流为-22.17亿,到今年一季度有所改善,为14.5亿,这也意味着公司扣除各项必要开支后,能够自由支配的现金流并不充裕,甚至一度处于严重失血状态。如果大举扩张,对公司的资金筹措能力无疑是一大考验。
而据公司2022年年报,截至2022年12月31日,华厦眼科商誉账面余额为1.84亿元,商誉减值准备为1.24亿元,这一计提比例明显不低。随着公司对外并购的步伐加快,商誉也势必日益增高,届时投资者也需要密切关注公司商誉变动情况,以警惕由于商誉减值带来的风险。
另外,眼科连锁医院对外扩张还面临着一个行业性的难题,即眼科医生的短缺。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眼健康白皮书》,中国的眼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截至2020年仅有不到五万名注册眼科医师,且他们大多分布在公立眼科医院。
而据华厦眼科2022年年报,公司已有黎晓新教授、葛坚教授、刘旭阳教授和赵堪兴教授 4 位专家获得“国之名医”殊荣。刘祖国教授获第22届获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谢立信教授、孙兴怀教授、黎晓新教授、赵堪兴教授、葛坚教授、刘祖国教授6位专家荣膺亚太眼科学会年会“2022年度亚太最具影响力眼科医生100强”。号称“在公司具有国际影响力眼科学界专家组的领导下,公司拥有一支具备专业背景和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队伍。”
不过,据公司2022年年报,截至报告期末,华厦眼科已在国内开设57家眼科医院、23家视光中心;而医疗人员数量为1877人,平均每家眼科医院约33人,如果再分摊到视光中心,这个数量会更低。
虽然公司表示有多项针对人才培养的计划,但眼科医生的培养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一两年就能完成。随着对外扩张的提速,眼科医生的来源也将是华厦眼科的长期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