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5月8日,第一届中国苜蓿改良会议暨内蒙古草种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呼和浩特市举行,本次高峰论坛的主角为苜蓿草及相关领域。

该次论坛旨在探寻国产苜蓿种业的高质量发展破题之法,让中国种养肥中国地,让中国牛吃上中国草。

内蒙古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陈永泉介绍,内蒙古是全国苜蓿种子和苜蓿草的主产区,也是利用大区。做好苜蓿改良,发展好苜蓿种业,将为推进内蒙古实施以奶业、草种业为龙头的“六大产业集群战略”注入强劲的动力。

陈永泉认为,加快苜蓿改良,破解单产低、品种少、商品率低等问题,走国产化苜蓿发展之路,是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

内蒙古农业大学副校长季祥介绍,内蒙古先后培育草品种53个,包括苜蓿属草品种12个,其中,草原系列苜蓿等优良品种在内蒙古的寒冷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为内蒙古草原畜牧业从“草”到“奶”的全产业链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内蒙古草业协会会长马宏伟表示,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粮改饲、种业振兴等政策实施以来,内蒙古苜蓿产业发展迅速,但仍不能满足国内奶业发展的需求,苜蓿种业进口依赖度达到80%以上,如何高质量发展国内苜蓿种业,找到行业的卡点与堵点,打好种业翻身仗,是这个时代对政产学研各领域提出的新课题。

与会专家表示,种子是草产业发展“卡脖子”的关键。近几年,国产牧草品种在内蒙古实现了大面积种植,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今天,良好的产业环境造就了科技创新的发展根基,在以乳业、草种业为龙头的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中,建链、补链、强链的产业发展思路,让饲草产业得以走上舞台,挖掘出一个全新的万亿市场,给草种业者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另悉,论坛期间,与会专家学者、企业家们围绕“苜蓿种业创新与发展”这一主题,从“我国苜蓿种与种业形势、苜蓿种业全链条与思考、苜蓿育种研究、苜蓿种质创新与杂种优势利用”等议题,深入分析、探讨我国当前苜蓿产业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并分享各自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为我国苜蓿产业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策略和新的发展路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