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9日,对医疗器械领域的上市公司来说,无疑是灾难的一天。
当天,乐普医疗、微创医疗、蓝帆医疗等器械头部企业股价悉数下跌,其中微创医疗收盘大跌11.93%,乐普医疗重挫8.83%,整个医疗器械板块当天蒸发了460亿元。
【资料图】
引发医疗器械板块崩盘的,是《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文件》的发布。这或许意味着,高值耗材高毛利的时代就此终结。
不过,这么说或许过于绝对。集采促进降价的同时,保证质量是极其重要的。在高值医疗耗材中,冠脉支架技术相对成熟,国产厂家市场份额占比达到80%,基本完成了国产替代,所以被率先“开刀”。
换句话说,在尚未完成国产替代的高值耗材领域,可能暂时不会受集采波及。正是基于这一逻辑,国产化率低的高值耗材成为“新赛道”,备受资金追捧,比如电生理、神经介入等。
那么,国产化率低的高值耗材领域,真的不会受到集采波及吗?答案是否定的。
这两年来,高值耗材“新赛道”的“国采”虽然尚未开始,但“省采”早已推进,“联盟集采”更是频频涉及。
2022年11月7日,弹簧圈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弹簧圈类医用耗材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公告(第1号)》。
“联盟集采”,又一次瞄准高值耗材“新赛道”。
国产化率不到10%的赛道
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神经介入手术方式的优势在于“微创”,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感染风险,缩短康复周期等。
因此,神经介入治疗方式在国内脑卒中治疗领域的地位日渐提升。不过,由于国内器械企业入局较晚,导致该领域的器械耗材主要被外企占据。
2020年,国内神经介入医械市场份额前5名分别是:美敦力、史赛克、MicroVention、强生、微创脑科学。其中,仅有微创脑科学是本土选手。
看上去,国内企业在短期内还难以撼动海外巨头。上述5家企业的市场份额为91%,微创脑科学的市场份额只有4%。
该数字是基于神经介入整个赛道而言。按照不同的功能和适应症,神经介入器械可分为三种:通路类、出血类和缺血类,不同领域国内企业份额有所差异,但总体上都不会太高。
此次被纳入联盟集采的“弹簧圈”也是如此。在出血性脑卒中,颅内弹簧圈栓塞疗法已成熟,是首选治疗方案。根据微创脑科学招股书,2020年其核心产品NUMEN市场份额仅有0.7%。
不过,在资本市场,国产化率极低的医疗器械绝对属于热门赛道,原因在于两点:其一,不仅有明确的增长空间;其二,大规模集采或许很难在短期内实现。
正因此,冠脉集采之后,众多投资机构们亟需寻找下一个逆袭赛道。于是,资金疯狂涌入神经介入领域,催生了心玮医疗、归创通桥等一系列明星公司。
遗憾的是,“大规模集采或许很难在短期内实现”的逻辑,被逐步打破。
不断被降低的价格
随着不同主体开展的集采层层递进,高值耗材“新赛道”的终端价格势必会被持续压缩。
在集采之前,“弹簧圈”是当之无愧的高值耗材。如下图所示,不管是进口产品还是国产品牌,价格均不便宜。
因为较高的定价,“弹簧圈”产品毛利率普遍在70%—80%左右。比如,微创脑科学2021年出血性脑卒中产品毛利率为82.6%。
不过,随着集采的推进,“弹簧圈”产品的毛利率空间大概率会受到影响。目前,已经有河北、江苏、福建三省完成“弹簧圈”的集采,降幅均不低:
在联盟集采实施之后,“弹簧圈”终端价格或将进一步降低。
根据《弹簧圈类医用耗材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公告(第1号)》,此次联盟集采的最高有效申报价6500元,且未设置保底价。
就目前来看,此次参与集采的32款产品,全国最低价区间为3470.39元至8816.68元。其中,共有9款产品的全国最低价高于6500元,均为进口产品。
这意味着,若不想丢掉中国市场,进口产品的价格只能继续走低。目前来看,这一事件的发生,是大概率事件。
《弹簧圈类医用耗材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公告(第1号)》显示,本次集采的申报企业共11家,其中包括史赛克、柯惠、强生等外资企业,以及山东维心、加奇生物、泰杰伟业、微创神通、珠海通桥、南京思脉德、上海沃比等国内企业。
根据申报情况来看,市场需求最旺盛的是进口产品:柯惠、史赛克、微仙、强生占比分别为37%、16.42%、12.5%、8.6%,合计占总需求量的74.52%。
而进口产品价格的走低,自然会对国产品牌带来影响。目前,国内神经介入产品大都处于“追赶者”的位置。在“领跑者”进口产品终端价格持续下探的情况下,“追赶者”的定价无疑也会受到限制。
最终弹簧圈联盟集采结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高值耗材新赛道躲不过集采
实际上,“弹簧圈”只是联盟集采波及高值耗材新赛道的一个缩影。在“弹簧圈”之前,电生理已经率先开展联盟集采。
心脏电生理市场,是为数不多的进口替代尚未攻破的器械堡垒之一。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0年中国电生理器械市场的前三名均为进口厂商,累计市场份额达85%。
正是在国内企业寻找国产替代机会的背景下,联盟集采悄然而至。
2022年10月14日,福建省药械联合采购中心发布《心脏介入电生理类医用耗材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公告(第1号)》。
根据采购公告,电生理类医用耗材集采联盟成员,包括福建、河北、浙江、广东等在内的27省(区、市),规模堪比“国采”。
种种迹象表明,国产化率低已不构成集采推进的阻碍。相反,在这些领域,联盟集采已经成为趋势。
这对于部分国内企业来说,必然不是个好消息。毕竟,国产替代尚未发生,但赛道的天花板,早已下降。
当然了,有弊也有利。对于这些领域来说,集采推进也会促进国产替代的发生。
原因在于,在定价被不断压缩的情况下,海外厂家的优势会逐渐减小,难以给渠道商丰厚利润,最终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也正因此,此前不管是脊柱耗材的国采,还是电生理的联盟集采,最终都让市场意识到:国产替代机会要加速了。资本市场,也都用一场残暴的欢愉做出回应。
不管怎么说,国内企业的机会始终存在。当然了,话又说回来。在高值耗材“新赛道”领域,国产化率之所以较低,主要是国产产品与进口产品之间存在技术差距。
在这一背景下,集采带来的“国产替代”对于国内选手来说,只能算是短期利好。要想成为常胜将军,最核心的是要在技术层面完成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