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三保”工作事关政府履职尽责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今年以来,来宾市各级财政部门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坚持把落实基层“三保”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着力下好“三步棋”,切实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

一、严审核、优保障,精心落实下好“先手棋”

一是把好“三保”预算编制审核关。严格按照不低于国家标准,逐项足额编列“三保”预算,实现编制全覆盖。采取市、县联动审核把关的方式,严格审核“三保”支出保障范围、标准,确保“三保”预算不留缺口。2023年,全市“三保”需求数107.82亿元,“三保”年初预算数110.73亿元,“三保”可用财力预计192.37亿元,平均“三保”保障倍数达1.5倍以上。二是保障“三保”支出优先地位。按照保“三保”、保偿债、保稳定、保考核、保整改的原则安排支付顺序,各县区结合自身情况,尤其是困难城区按月拟定资金安排支出计划,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基本民生支出及时兑现。1—6月,全市 “三保”支出58.51亿元,总体执行进度52.68%,基本民生得到有力保障、工资按时足额发放、部门运转平稳。三是健全“三保”资金闭环管理机制。严格按照自治区部署要求,统一分级开设“三保”资金专户,按照序时进度及支出需求及时足额统筹资金调入“三保”资金专户,防止“三保”资金被挤占挪用。截至6月底,自治区专项调度来宾市“三保”专户资金53.16亿元,来宾市专项调度“三保”专户资金11.15亿元,合计流入64.31亿元,流入进度58.08%,高于序时进度2.72个百分点,有效保障基层正常运转。

二、稳增收、控支出,保压并举下好“关键棋”

一是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将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充分发挥重点产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打造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财源集群,增加财政收入,全力为“三保”支出提供财力保障。1—6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68 亿元,同比增长8.9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二是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坚持以优化支出结构为重点,着力加大民生投入,用好用活“惠企利民”直达资金,推动社会事业发展。1—6月,全市民生支出完成94.6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持续保持在八成左右;直达资金完成支出33.14亿元,支出总进度51.3%,超序时进度1.3个百分点。三是坚决“过紧日子”不动摇。打好铁算盘,全力保障重点支出,严控一般性支出,切实把钱花在刀刃上、紧要处。全市按10%压减一般性支出,按20%压减“三公”经费、会议费和培训费,压减的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优先用于补齐短板项目,惠及更多群众。

三、强帮扶、防风险,统揽全局下好“制胜棋”

一是落实市级帮扶责任。加大财力下沉基层和城区库款调度支持力度,落实兴宾区享受矿业权收益县级分成模式,将2023年市本级矿权业权出让收益0.6亿元转入兴宾区,由其统筹用于“三保”支出。继续执行市本级代垫城区增值税留抵退税机制,超序时进度调度资金,有效缓解城区库款压力。二是强化运行监测。建立健全“三保”运行监测预警机制,以预算一体化系统为依托,对“三保”预算编制、指标下达、预算执行、资金拨付实行“全流程、全过程、全方位”常态化监控,动态监测分析全市“三保”运行情况,针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做到早预警、早介入、早处置。三是提升库款管理效能。实行库款日报监测预警机制,预判库款运行态势,做好库款分析,及时足额调度资金,对库款保障水平低的县区立即进行预警并督促其严控支出,确保库款运行平稳和“三保”预算执行精准,库款调度更为科学、合理,目前全市各级库款规模控制较好。

编辑:卢清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