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三伏天来临,网络上流行起“晒背”养生,有把衣服剪个洞晒的、有打伞遮着头晒的,甚至有带着头盔晒的,引得众多网友跟风效仿,甚至有人在三伏天组队“晒背”,并拍照打卡。


(资料图)

对此,有的网友疑惑,晒背真的能养生吗?有科学依据吗?三伏晒背可行吗?

对此,笔者采访了襄阳市中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云健健。

云健健介绍,背为阳,腹为阴,背部是人体阳气循行的最大通道,三伏晒背不仅可以提升阳气,升级体质,连陈年老寒气可以排掉,但切不可盲目跟风,因为晒对就是养生,晒不对反而伤身。

科学认识“晒背”

云健健介绍,民间有“万物生长靠太阳”的说法,中医讲究天人相应,晒太阳是流通气血、令阴阳相和的良方,具有调动人体抗病能力、改善人体代谢等多重功效,而背部正是人体最容易受寒的部位之一,所以伏天晒背,阳气向外透散的过程可以把体内的伏邪排出体外。

按照阴阳学说,人的病分为两种:一种是阴病、另一种为阳病。而阴病就是我们常说的阳虚,虚寒体质人群,晒背是扶阳,所以,对于寒气、湿气较重的人群来说,比如畏寒、怕冷、四肢酸胀、精神萎靡、头晕乏力、身体沉重等,需要补阳气的,不妨选择用三伏天晒背的方式养生。

掌握方法“晒背”

晒背最佳时间为三个伏日,第一次晒背,时间不必太长,20分钟左右即可,可以循序增加时间,一般体质推荐晒30-60分钟为佳,千万不要贪图功效,把皮肤晒痛晒伤,影响日常生活。晒背,应该选择早上8至9点,或者下午3点以后,此时阳光温煦,既有温度,又没那么灼热,更适合新手体验。

很多朋友看到晒背的好处后,都跃跃欲试,准备掀起衣服到外面晒一晒,但晒了没多久,不仅背上晒得又烫又疼,还出现了头晕、心跳加速、流鼻涕等不适。伏天晒背虽好,但也是有讲究的,需要注意以下禁忌:1、紫外线过敏者不能晒;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人不可以晒;气阴两虚或阳盛体质的人禁晒;孕期身体情况比较特殊,不能随意扰动气血,要听从专业医师的指导;2、晒完出汗期间,禁止吹风、直接进入空调房;3、不可直接暴晒头部,头部属阳,晒久了会头晕、中暑、胸闷。建议用帽子遮挡。

云健健提醒,建议饭后休息半小时再晒,晒中会流很多汗,需及时补充水分,可饮用常温酸梅汤、绿豆汤、淡盐水等。同时请携带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以应不时之需。在进行晒背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皮肤状况,合理掌握时间和强度,避免过度晒太阳导致健康问题的发生。另外,补阳气的方法还有很多,如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应综合考虑个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不只“晒背”养生

实际上,三伏天除了晒背外,还有很多的养生保健方法。

云健健介绍,热在三伏,养生也在三伏,如果能借此季节养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节,也是保健养生的重要时节。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一颗明珠,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要想三伏天养生其实不只晒背这一种方法,还有像艾灸、刮痧、中药泡脚、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都可以帮助我们养生保健。中药泡脚就是利用合适的中药配方熬成中药水来泡脚,其中的有效中药成分在热水的热力帮助下,渗透进皮肤,被足部毛细血管吸收,从而达到改善体质、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效果。中医有“百病皆可发痧”之说,三伏天是阳气最盛的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此时刮痧,可以帮助身体解除暑热,缓解中暑症状,排出身体毒素,提高身体免疫力,也是不错的养生方法。

云健健表示,除了中医治疗的养生手段外,大家在三伏天也要注意早睡早起、防暑防晒、增加营养,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另外,做好心理调节,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掌握好养生要点,让我们以更科学、更健康的方式,共度40天加长版的伏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