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ST皇台被撤销退市风险警示,证券简称由“*ST皇台”变更为“皇台酒业”,这已是该股上市以来第5次成功“ST摘帽”。“五战保壳”的经历堪称传奇,可谓是“A股励志典范”。

“南有茅台、北有皇台”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西北著名的白酒企业,皇台酒业成立于1985年,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武威酒厂。1994年,在时隔80年举办的第二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皇台酒与茅台酒双双荣获金奖,一时声名大噪,一度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白酒、葡萄酒制造企业之一,号称“南有茅台、北有皇台”。


(资料图)

如今皇台酒早已“跌下神坛”,公司公告显示,由于经营困难,业绩持续不佳,其于2002年、2009年、2015年、2018年、2022年五次经历“ST”。最近一次的2022年,其在连续两年亏损的状态下证券简称变更为“*ST”,成为上市白酒企业中头顶“达摩克利斯之剑”次数最多的公司。

在退市边缘挣扎多年、持续戴帽摘帽的经历,也让不少投资者戏称其为“A股铁帽子王”。与“A股价值投资典范”、上市以来业绩与股价持续走高的股王贵州茅台相比,从各方面来看,皇台酒业差距之大不能以道里计。

“曾飞走100万瓶酒”

除了“五战保壳”的传奇故事外,皇台酒业还曾有过“飞走100万瓶酒”的奇闻轶事。2018年1月,皇台酒业公告,发现公司库存成品酒出现严重库亏,涉及金额约6700万元。随后皇台酒业在2017年的年报中对6700万元的库亏全额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按当时皇台酒业产品价格估算,相当于有100万瓶库存酒“不翼而飞”。巧合的是,同年同月,此前屡屡声称“扇贝游走了”的獐子岛又公告说,因为海洋灾害导致扇贝“饿死”,需要在2017年年报中对此计提资产减值。一时间,“飞走的白酒”与“饿死的扇贝”风光无限,皇台酒业也因此被冠上“獐子岛第二”的称号。

“公司内斗”与“行业内卷”

在业界看来,多年的内讧和管理层不稳是导致皇台酒业江河日下的主要原因。“由于近年来管理混乱,销售不振,市场低迷,向银行的借款逾期,且债务诉讼案件频繁,加剧公司资金短缺,出现了资金链紧张、流动性不足的严峻形势。”皇台酒业曾在公告中承认,公司面临着多重财务风险及经营风险。

上市以后,皇台酒业经历了5次易主,公司控制权频繁变更。据媒体消息,公司内部争斗持续多年不断,经营和决策团队深受影响,频频爆发人事地震。2016年、2017年两年里,公司离职高管就达十余人,甚至曾出现公司监事会不足3人的情况。

此外,近年来,全国性知名酒企与区域知名酒企借助高端产品,在白酒市场地位越发强势,不断在各省市“攻城略地”,挤占区域酒企的生存空间。随着白酒规模以上企业的数量进一步下降,生产的准入门槛必然会随之提升,这将对白酒行业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曾评价过皇台酒业,其认为,皇台酒业是典型的区域性酒企,抗风险能力较低,公司产品竞争力不足,在高端白酒下沉之后,业绩下滑是必然的。

皇台、獐子岛今年双双摘帽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以来,“ST摘帽”股共计34家,除了皇台酒业外,獐子岛也位列其中。

今年5月30日,獐子岛被撤销退市风险警示,证券简称从“ST獐子岛”变更为“獐子岛”。这是其在2017年4月5日,“*ST”摘帽后的第2次摘帽。与刚刚过去的8月18日(周五),第5次成功“ST”摘帽的皇台酒业交相辉映。

至此,2018年初双双计提资产减值的这对“难兄难弟”,今年双双摘帽,两者实现了在某种程度上的“同进同退”。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