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鲁肃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孙权对曹作战的勇气。

2、但诸葛亮的目的始终是要说服孙权和刘备联手对抗曹操,而不仅仅是说服孙权对抗曹操。

3、 这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孙权一方完全可以自作主张,无论是战是降,和刘备都是没有关系的。

5、但对刘备一方来说,如果不能和孙权联合,不但无法自保,而且就算在打败曹操之后,也没有权利来分享战利品。

6、 所以,诸葛亮必须说服孙权同意和其实并未任何资本的刘备合作,这样才能让东吴正面迎战曹操,自己一方则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7、 但孙权以及手下的谋士并非傻子。

8、如果诸葛亮一开始就苦口婆心,喋喋不休,大肆贬低曹操,力劝孙权出战,这当然是符合他的立场的,但他想要空手套白狼的用心也会很快被识破。

9、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孙权决意一战,但却不打算和刘备联合。

10、 说服者采取与自身利益相反的立场,可以很轻易地撇清自己的利益关联,从而有效增强自己的说服力。

11、 诸葛亮站在自己的相反立场,等于是在说,不管你东吴参不参战,我们刘备一方也是要和曹操对抗到底的(实际上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曹操绝不肯坐视刘备自由发展壮大,必定要将其剿灭的,所以不得不战),我们对曹操的抗击,和你们东吴合作与否没有必然联系。

12、这样就把自己谋求“渔翁之利”的目的有效地隐藏,让孙权不会心生怀疑了。

13、 鲁肃就被诸葛亮的“相反立场策略”所蒙蔽,趁着孙权不在,就来责怪诸葛亮。

14、 鲁肃大喜,原来诸葛亮是生气孙权没有问对问题。

15、而诸葛亮此刻的表白恰好是鲁肃最需要的内容。

16、他立即到后堂去禀告孙权。

17、 孙权气犹未消,见到鲁肃,连声责问:“子敬,我以为你带回来一个高人,可以为我指点迷津,没想到却是个口是心非之人!” 鲁肃做了一番解释,孙权释然,又再出来向诸葛亮赔罪请教。

18、 诸葛亮又换了一种说法:“刘豫州虽然新败于新野,但所部伤亡不大。

19、关羽手下,还有精兵一万,刘琦手上的江夏士卒也有一万人。

20、而曹操兵马虽众,但远道而来,疲惫不堪。

21、所谓‘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也’。

22、况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23、荆州之兵,虽然精于水战,但也是迫于曹操的威势才投降,必不能拼死作战。

24、这样看来,只要将军能够任命一个得力武将,和刘豫州同心协力,击败曹操,必然是指日可待!” 孙权大喜,说:“先生之言,顿开茅塞。

25、吾意已决,再不复议。

26、我当即日起兵,与刘豫州联手,共灭曹操!”。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看了会喜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