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随着夏季气温升高,天气闷热,车厢内空气流通性差,开车出行容易使人感觉疲累。驾车前,若感觉精神状态不佳,千万别强撑,否则就会像他一样,不得不由蜀黍提供“叫醒服务”。
【资料图】
5月29日11时23分左右,连江交警在308省道安凯段巡逻时,发现一辆轻型厢式货车车门敞开停在路边,驾驶人躺在车上呼呼大睡。
交警立即上前拍打车门,将驾驶人林某锦唤醒,睡眼惺忪的驾驶人表示自己早起开车,连续行驶5个多小时后实在太困了,就把车停在路边打个盹。
随后,连江交警对林某锦进行了交通安全教育,提醒他千万不要再疲劳驾驶,连续驾车4小时以上,一定要找一个安全合适的地方停车休息。
同时,交警依法对林某锦违法停车及疲劳驾驶的违法行为进行了处罚。
疲劳驾驶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感觉疲劳一定要停一停,否则,驾车出游疲劳驾驶酿事故。
5月21日17时28分许,在国道228线山腰盐场路段(泉州泉港区)发生惊险一幕:一辆灰色小车突然撞上路边标志杆及树木,造成车后座1名未系安全带的乘员受伤。其余人员均系了安全带,未受伤。
经调查,21日早上,驾驶人黄某驾车带家人外出游玩,午间未休息,途经事故地点时因疲劳驾驶、操作不当酿成意外,公安交管部门依法认定黄某负本起事故的全部责任。
1、驾驶疲劳会影响到驾驶人的注意、感觉、知觉、思维、判断、意志、决定和运动等诸多方面。
2、驾驶人在疲劳状态下如继续驾驶车辆,会感到困倦瞌睡,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判断能力下降,甚至出现精神恍惚或瞬间记忆消失。
3、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导致驾驶人出现操作失误,或修正时间不当,极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01
氧气因素
氧气因素对小汽车影响尤为明显。小汽车空间小、密封性好,经过一段时间行驶后,就很容易导致车内氧气浓度下降,而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人体就会感到头痛、嗜睡、呆滞、注意力无法集中。
02
路况因素
高速公路开车发生犯困的概率要远高于普通公路。封闭的高速公路干扰少、车速快、操作行为单一,同时视觉单调,胎噪、风噪比普通公路更大,由于长时间大脑缺少刺激反应,对人体形成催眠效果。
03
能量因素
开车在劳动强度上被划分为中等体力劳动。一方面维持开车的姿势,如:手势抬高、脚尖翘起、肩腰部的支撑,都需要局部肌肉持续收缩而消耗能量,另一方面大脑的长时间专注更需要消耗能量。
04
时段因素
人的睡眠受人体生理节律的影响。在凌晨和下午是一天中觉醒水平最低的时段,人体的昼夜生理节律使得我们无论是否缺乏睡眠都会受到瞌睡的侵袭,因此,选择在合适的时间段驾车或停车休息是重要的驾驶方法。
●开车前一天要保证充足睡眠,勿熬夜。
●注意劳逸结合,白天连续驾驶时长不要超过4小时,之后要停车休息至少20分钟;若有夜间驾驶需求,连续驾驶时长不要超过2小时。
●科学安排行车时间,尽量避免夜间开车,尤其是凌晨时段,白天则要注意避免午后时段。
●长途驾车出行,尽量找一名搭档,轮流驾驶。
●避免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开车,以免肌肉僵硬诱发疲劳,可在开车时小幅度调整坐姿和深呼吸。
●若行车途中出现疲劳、困倦症状,可开窗呼吸新鲜空气,或饮用咖啡等提神饮料。最稳妥的方法是在休息区或安全地带停车,下车活动腰腿、颈肩等肌肉,待疲劳缓解后再上路。
疲劳驾驶同酒驾一样可怕,疲劳驾驶牺牲的不仅仅是休息时间,更是大家的生命安全,希望驾驶人都牢记,安全无小事,出行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