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资料图片)

今年以来,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引爆全行业。让各界始料未及的是,在科技公司大举进入AIGC领域时,银行会是最先收到科技公司AIGC“船票”的机构。邮储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江苏银行、大连银行、众邦银行、新网银行等多家银行在今年上半年就先行宣布接入科技公司的生成式智能大模型应用,构建自己的金融大模型应用。

优先获得“船票”,除了行业的特殊性以外,银行自身也在积极拥抱金融科技,着手研究新技术应用。比如,中国工商银行在2017年就已经组建了七大创新实验室,包括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生物识别、大数据和互联网金融。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合作共赢的开放业态下,为研究和加速AI、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的金融场景落地,国有六大行和科技公司一起成立了金融科技实验室。这些实验室专注于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国有六大行和他们的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

近年来,银行联合科技公司成立的实验室数量众多,有部分科技企业与多家大行成立过实验室,限于篇幅,本文仅列举部分。

2018年11月13日,中国工商银行与云从科技、贵州大学等结构联合成立了工银金融科技创新联合实验室。合作各方除了基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AI+金融”多维生态,还在校园场景、金融科技研发、未来消费金融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同年11月14日,中国银行全球首家创新研发基地在新加坡揭牌。该基地的揭牌显示了中国银行以金融科技创新作为新动能的战略信心。据了解,该基地的展示厅重点展示该行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方面的整体规划及创新成果。研发空间则主要用于金融科技研发和合作伙伴交流。

2017年6月20日,中国农业银行与百度宣布签署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合作建立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合作领域主要是金融科技、金融产品和渠道用户,双方通过组建联合实验室推出农行金融大脑,在智能获客、大数据风控、生物特征识别、智能客服、区块链等方面进行探索。

2019年4月3日,中国建设银行与腾讯在深圳签署金融科技联合创新实验室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成立“建设银行-腾讯金融科技联合创新实验室”,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共同搭建金融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创新技术研究、金融服务模式优化、创新产品孵化。

长期以来,与科技公司联合创建实验室,银行都是持积极开放的态度,其时间线一直在延伸。即使是到了今年,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新成立的实验室。

今年7月7日,交通银行与华为、腾讯云、科大讯飞共建的联合创新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该实验室旨在建立银企双方共同研究、联合创新、携手发展的生态模式,为交行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力。根据合作协议,三个联合创新实验室分别推进大模型及算力集群技术、网络安全以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落地应用。

在今年成立实验室的还有中国邮政储蓄银行。3月3日,邮储银行与中国信通院为“小微数字金融联合实验室”揭牌。该实验室试图利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来探索和研究普惠金融服务。除此之外,邮储银行还根据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与华为公司2019年的6月5日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内容,设定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与华为将联合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华为联合创新中心”的决议。

合作共赢的无限可能,与风险防范的边界

初步梳理国有六大行的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可以发现,他们至少具备以下共同点:

一是这些实验室都在努力解决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问题,其共同目标都是要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银行业务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推动数字化转型。

二是这些实验室都将人工智能定义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点。这些实验室的研究课题往往涉及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用于风险控制、客户画像、智能客服等领域。

三是充分肯定和利用大数据的价值。银行和科技公司都有大量的数字化数据,如何合规利用这些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决策效率是银行和科技公司共同的课题。

除以上三点外,区块链、云计算、数字支付等都是行业关注的焦点。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银行和科技企业合作的领域还会不断延伸。

不过,任何合作关系都会有一定的边界,这些边界能帮助合作双方维持更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银行与科技公司之间要建立好这个边界,笔者认为,至少要处理好以下几点:

数据安全: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数据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要,国内相关立法也在逐步完善。实验室里的合作需要加强数据保护措施,确保合作双方客户信息的安全。

技术创新:金融科技实验室需要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以满足市场需求,这是双方成立实验室的基本目标。

合规性:金融行业是一个高度监管的行业,金融科技实验室需要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确保业务合规。

合作共赢:金融科技研究院需要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高校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