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特约记者 朱琳

早筛让李女士获得及时治疗

  在广东省西部山区的化州市,居民李女士听说当地政府正推广免费乙肝病毒筛查,就到卫生院检查了一下。没想到,这一查不仅发现自己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还查出了早期肝癌。李女士随后在化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如今恢复良好。“当时身体没有任何不舒服,幸亏筛查发现得早,没有转移。”李女士说。

  化州市自2020年开始开展慢性乙肝早防早治试点工作,目前已建立县域医共体高血压、糖尿病、慢性乙型肝炎和肿瘤医防协同体系,开展全民肿瘤早筛健康管理工作,已经完成17万多人的乙肝免费筛查,对2万多名阳性患者实施分层管理和定期随访,以降低肝癌发病率,提高早期肝癌的诊出率。

  该市将肝癌早筛防治模式推广到其他慢性病和肿瘤防治中,构建县域医共体肿瘤防治管一体化体系。据不完全统计,当地肝癌高危人群早期诊出率达到45.18%,远高于全国20%的平均水平,肝癌早筛防治可节约医保资金约2亿元。

  近年来,广东省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肿瘤综合防治中心建设,省级三甲医院下沉资源至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在县域围绕重点人群建立一套早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管理的运行机制,实现肿瘤患者的县域内全程闭环管理。

60个乡镇参加早筛,89.81万人受益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积极申请省财政资金支持,于2022年6月组织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和珠江医院、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家省级医院,联合11个县(市、区)试点开展县域医共体肿瘤防治中心早癌筛查项目,并委托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承担项目管理。今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及新一批县(市、区)加入项目工作,不断扩大癌症早筛早诊早治受益人群。

  目前,获立项经费的8个县根据区域常见病、多发病和患者外流情况,从肺癌、肝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鼻咽癌等7种常见肿瘤中,遴选4种开展早癌筛查。共有60个乡镇参加筛查,覆盖常住人口89.81万。

  “项目提高了居民对肿瘤防治的健康意识,让他们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展肿瘤问卷调查达34万余人次,对高危人群进行医学检查达4万余人次,对22名肿瘤确诊患者进行了治疗干预。项目还建立了6.7万余名肿瘤高危人群的基础数据库,后续将定期对入库人员进行随访和健康管理。

依托联合门诊和病房,搭建三级转诊网络

  对筛查出的高危人群、确诊人群,如何更好地给予治疗与服务?该省探索建立县域医共体内县—镇联合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三甲医院—县域医共体联合模式下对肿瘤1~3级预防的综合防治机制及早期双向转诊机制。

  在省级医院指导下,8个县对筛查出的高危人群造册登记,设计随访内容,实施网格化管理,通过上门和电话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定期随访。对医学筛查阳性人群,通过随访提醒其完成医学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和分期,制订治疗方案,督促确诊人群积极按要求接受治疗。

  8个县在医共体内均组建了多学科诊疗小组,为患者提供精准化治疗方案。项目依托联合门诊和联合病房,搭建“省级三甲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三级转诊网络,引导患者完善医学检查,鼓励确诊人员积极接受治疗。

  项目遵循就近治疗原则。对于接受单纯口服靶向药物、化疗、免疫治疗或常规手术治疗的患者,安排在县域内完成治疗,由省级医院协同指导以确保治疗规范。将需要进行介入治疗、放疗、粒子植入或复杂手术治疗的患者,上转至三甲医院进行治疗。对完成治疗的患者,及时下转到县域医共体接受后续治疗或康复,后续方案由省级医院指导制订。

  该项目还积极探索建立乡镇安宁疗护病房。项目组通过调研走访,已明确“以个案为突破,在社区、乡镇开展简化版安宁疗护病房”的建设思路。其中,连州市县域医共体建立2间安宁疗护病房,分别设置在连州镇中心卫生院和南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8张宁养病床。其他7个县也已明确安宁疗护病房的试点建设单位,后续将总结各地经验教训,推进病房建设落地生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