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获悉,4月12日至14日,受冷空气的影响,内蒙古大部4、5级短时6级西北风,中西部偏北地区5、6级短时7、8级西北风,局地阵风可达9级以上,中西部偏北地区伴有沙尘天气,局地沙尘暴;西部偏东和中部偏西地区气温下降6到8度,局地气温下降8度到10度;中部偏东和东南部地区有小雨或雨夹雪。
【资料图】
自治区气象部门提醒,沙尘天气极易造成能见度降低,交通、户外施工人员应做好防护,且对人体健康有不利影响,易产生呼吸系统疾病,公众尽量减少外出,注意防护,牧区做好牲畜管理,防止畜群被吹散、迷失方向而丢失。
另据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发布的消息,4月9~10日,内蒙古12个盟市共计101站出现沙尘天气,其中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等多地出现沙尘暴(21站)和强沙尘暴(17站),最小能见度仅为59米(希拉穆仁)。
有不少人觉得,今年的沙尘好像比往年多一些。
这些沙尘究竟从何而来?我们又应该如何应对呢?
沙尘从哪来?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有关专家表示,近几次沙尘天气均起源于蒙古国南部,在南下过程中,蒙古国沙源与内蒙古沙源地的沙源叠加。
从气候条件上来说,入春以来平均气温2.5℃,较常年同期偏高2.4℃,为1961年以来第4高;3月偏高3℃,为1961年以来第3高;3月降水偏少6成。今年春季前期气温明显回暖,异常升温导致前期冻土层的沙土出现快速融化,加之植被尚未返青,裸露的沙源地地表条件就容易触发沙尘天气。
从天气条件上来说,进入3至4月份以来,我国冷空气活动仍处在活跃期,在冷空气影响期间,蒙古气旋和地面冷锋成为有利的推手,将沙尘从沙源地带到下游地区。
沙尘多了吗?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有关专家表示,1961年以来内蒙古沙尘过程总体呈减少趋势,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减少趋势最显著。
内蒙古沙尘强度总体减弱,但大范围强沙尘过程仍时有发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1/3年份出现过强、特强沙尘过程,1987年以后共有15年平均综合强度超过多年平均值,2002年沙尘过程平均综合强度达1961年以来最强,共发生11次大范围沙尘过程,累计持续时间22天,其中3月19~22日过程为历史第3强。春季为沙尘高发期,其中4月为沙尘频发时段、强度最强。统计显示,内蒙古的沙尘天气主要发生在3~5月,占沙尘过程总次数的55%,平均每年4月发生4次,强、特强等级沙尘过程所占比例达41%。
我们如何应对?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有关专家表示,需科学应对气候变暖背景下大范围沙尘天气
长期气候背景及地理背景造成蒙古国及内蒙古中西部等荒漠化地区沙源丰富,从而成为沙尘暴的多发区,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短期的暖干化、大风等气候条件对沙尘天气的发生起重要作用。因此需做好气候异常背景下大范围沙尘天气科学应对。
一是进一步加强沙源地生态治理。多措并举,建立生态屏障;继续推行春季牧草轮放制度,让草原得以修养生息,防止草原上的固沙植物被随意采集,减少土地沙漠化,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维护生态平衡。
二是进一步加强沙尘天气监测预报预警评估和沙尘灾害应急处置之间的联动和互动,为防灾减灾和科学精准治沙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