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7年天津市公立结核病防治院起步至今,天津市胸科医院已有70多年历史。在3次名称更迭中,天津市胸科医院由91张床位的小医院逐渐发展为拥有超过1000张床位的现代化三甲专科医院。
(资料图片)
20世纪80年代,天津市胸科医院抓住心脏内科发展契机,从单一学科发展向多学科交叉发展转变,先后成功完成天津市首例冠状动脉通影术、首例冠脉搭桥手术,逐渐从单纯的结核病防治院,发展为治疗心胸疾病的专科医院,心脏内科、心脏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内科及胸外科四大学科蓬勃而起。
目前,天津市胸科医院是天津市首家通过国家认证的胸痛中心和全国再认证中心,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授权的冠心病、先心病和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天津市心内科质量控制中心、天津市心胸外科质量促进中心,天津市心血管病防治办公室挂靠单位。同时,医院胸外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2014年,医院从和平院区搬迁至海河院区新址,占地面积大幅增加,收治患者数量大幅提升。“海河院区迁址后,面积较原址扩大了近6倍,可以充分满足周边群众的就医需求。和平院区则对主城区内的急危重症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天津市胸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孙大强指出。
天津市胸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孙大强
2019年12月,为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缓解群众跨区域就医负担,和平院区原址作为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正式开启重建工程,计划于2023年7月开诊,正式开启“一院双区”运行新模式。
医工结合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癌症相关死亡最常见的病因,发病率居恶性肿瘤之首。1941年,亚洲第一例肺癌切除术由天津市胸科医院胸外科原主任张纪正在天津市胸科医院完成,奠定了天津市胸科医院胸外科在国内相关领域的龙头地位。
近年来,随着医院胸外科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被评为天津市重点学科,业务量逐年上升。为了应对不断增加的就诊量和日新月异的科技更迭,天津市胸科医院于2018年7月正式应用人工智能肺小结节辅助诊断系统,利用专科医院的数据优势,建设起京津冀地区首个用于支持人工智能肺小结节辅助诊断及肺癌辅助诊疗决策系统开发的样本训练、验证数据库,并进行了肺小结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的临床落地应用验证。
“在传统的人工阅片模式中,医生长时间在庞大的阅片数量下,容易漏诊1~3毫米内的小病灶,人工智能辅助阅片则可大幅降低微小结节、淡磨玻璃结节的漏诊、错诊概率。”孙大强指出,相较于肉眼,人工智能的高效率与高精准率显然在肺结节识别中更具优势。
据了解,磨玻璃结节是早期肺癌的常见表征之一,如何快速在早期发现并判断其性质、区分病理浸润程度,对于帮助临床医师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早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天津市胸科医院联合相关技术企业,通过对肺癌人工智能治疗手段及技术的研究,迅速展开临床应用合作建设,并将该研究应用于门诊,患者在院内进行胸部CT扫描后,图像将被传输到位于医院信息中心的人工智能服务器中,人工智能通过对小结节位置、大小、直径、面积、体积、CT值等进行计算,得出诊断意见,再将结果传到医生的门诊电脑终端,供医生诊断参考,实现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值得一提的是,这套系统还可对前后不同时间的胸部CT做出对比分析,明确计算出小结节的体积变化、密度变化、倍增时间等数据,从而及时对微小变化做出精准判断。
自实际应用以来,该项目先后入选2018年天津市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重大专项、2020 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并通过持续学习真实世界的患者影像数据,不断升级迭代,为国家制定肺小结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评价指标和标准提供临床数据依据与支持。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医工交叉的研究成果不仅是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更是提升诊疗规范化的重要途径。”孙大强说,“在基层,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使百姓难以信任当地医院的医疗水平,人工智能肺小结节辅助诊断系统则可通过人工智能辅诊与互联网远程会诊相结合的模式,大幅提升基层医院的诊断准确率,为规范化诊疗作出贡献的同时,免去了基层百姓的奔波成本。”
从多学科诊疗到全病程管理
诊疗规范化、治疗个体化是孙大强推动诊疗流程优化提出的重要理念。“医院主要专注于心脏疾病和肺部疾病,全年的2000多台手术中,有80%是肺癌手术,诊疗规范化、治疗个体化对这部分群体尤为重要。”孙大强介绍,近年来,在亚专科学科日益丰富的当下,医院积极推进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建设,力求打破传统的医学单科诊疗模式,实现各专业间的协同合作。联动综合内科、外科、放疗科、影像科、检验科等多个学科医师,综合评估患者情况,制订个体化诊疗方案,避免过度诊疗和误诊误治,保障医疗安全,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同时,天津市胸科医院在MDT的基础之上,搭建起集肺癌早期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于一体的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该中心以“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为宗旨,由资深肺癌专家、放射科医师、肿瘤科医师、外科医师、放疗医师、病理医师、护理人员和营养师等多学科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家团队负责,打通了诊断、治疗及康复的各个环节,为患者提供全病程管理。
“对医生而言,治病常常是一个‘只管鱼身、不管头尾’的状态,如果不彻底扭转这一观念,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就始终无法形成闭环。”孙大强表示。
根据院内对术后患者随访的统计显示,与被动随访的患者相比,积极主动进行术后随访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要高出5%左右。这是患者依从性与更为及时的医师指导共同换取的“生命期限”。
为完善全病程管理流程,孙大强先后推动完善健康服务中心及术后随访制度,为无病人群提供筛查服务,开通绿色通道,为体检中心筛查出来的问题提供健康建议,并为患者提供就医、就诊的便捷通道,强调术后随访的重要性,提高医院在随访范围和病种方面的投入。
孙大强指出,未来,天津市胸科医院将以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为契机,继续加强科技创新与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工作,继续拓展“头尾兼顾”的全病程管理模式,将“早癌早筛”的预防医学做深、做广,造福更多百姓。
文:本刊记者 王依依
审核:孔令敏 张士国
制作:中小卫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