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又一轮战略调整拉开了序幕。5月11日,福特汽车与江铃汽车在南昌签署框架协议,双方宣布在现有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江铃汽车的产品出口业务。这是福特扭转其中国战略方向的一项重大举措。

5月2日,福特汽车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在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福特在中国的战略将发生变化,“我们将在中国开展投资更少、更精简、更专注、回报更高的业务”。其新战略的重点将是商用车业务、电动汽车和出口业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此后不久,福特中国被传出将裁员超过1300人的消息。对于裁员传闻,福特中国一位内部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回复称:“对于福特汽车来说,中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市场,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在华业务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始终不变。我们正在打造一个更加精简、灵活的组织结构,将资源投入到我们具有优势的核心业务上,努力实现在华业务目标。”

在福特公司掌门人发话后的十天内,福特中国接连启动了加大出口和精简人员两个大动作。这使得吉姆·法利在4月份2023上海车展前夕的那次访华之旅,看起来更像是福特汽车在做出最终决定前对中国市场的一次摸底考察。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大超出了过去三年未能顺利接触中国市场的外资车企高层的预料。在2023上海车展期间几乎所有的跨国车企高管都对中国市场的巨变感到惊讶。在惊讶之余,他们也在思考追赶之策。

“蓄谋已久”的计划

福特汽车在华战略调整的动作很快。今年2月24日,福特中国宣布总裁兼CEO陈安宁退休。3月 1日起,吴胜波接任福特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全面执掌福特在华发展。

随着吉姆·法利在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提出在中国开展“投资更少、更精简、更专注和回报更高的业务”,吴胜波这位新掌门人的“施政”方向得以明确。不论是公司高层变动,还是精简人员、实施出口等措施,均早已在福特的既定计划当中。

在扩大出口方面,福特汽车在与江铃合作之前就开始了相关行动。4月18日,福特汽车决定在长安福特杭州的工厂生产改版林肯航海家,并将其出口到美国。

吉姆·法利表示,以江铃福特为例,今后福特会将中国作为“出口中心”,向南美、澳洲和墨西哥等市场出口价格更低的电动车和商用车。

对于此次与江铃汽车的合作,福特汽车表示,该项合作框架协议旨在充分利用江铃强大的工程、制造能力和成本优势,结合福特遍布全球的成熟销售网络,助力包括经济型电动和燃油商用车在内的更多产品走向世界。

在签约仪式上,吴胜波表示:“中国对福特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江铃汽车有着强大的工业化能力,我们相信它能成为福特在中国重要的工程和制造中心之一,通过出口具备国际水准的产品,助力福特全球的战略增长。”

从进击到收缩

尽管福特汽车仍不断强调中国市场对其全球发展的重要意义,但因业务调整趋向于“精简”,福特对中国的市场定位和态度究竟如何?至少与4年前发布“福特中国2.0”战略时相比,福特前后的态度已大为不同。彼时,福特汽车面对中国市场迅猛的新能源化转型,表现出的更多是自信。

在2019年4月的战略发布会上,时任福特汽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韩恺特表示:“我们坚定地承诺对中国市场和中国的新管理团队提供全力支持。我们坚信中国市场对福特的重要性,并且对中国市场的机遇充满了期待。”

为此,福特汽车在“福特中国2.0”战略中制定了加速产品研发和投放速度、研发智能科技、深化战略伙伴合作关系、坚持创新和本土人才培养等五大计划,并宣布将通过建设中国创新中心、中国设计中心、中国产品中心和中国新能源车中心等四大中心来加速这一计划的实施。

然而,“福特中国2.0”战略实施效果难尽人意。2022年,福特汽车在华销量为49.6万辆,同比下降33.5%,不及福特汽车在华销量巅峰2016年127万辆的40%。市场份额也从当时的5%跌至2022年的2.1%。

近两三年里,随着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由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自主品牌造车实力不断上升,新能源造车新势力的兴起,不少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遇到阻力,不仅是福特,标致与雪铁龙、现代与起亚等,都有相似的遭遇。

具体到福特汽车,其在“福特中国2.0”战略中提到的产品规划并未完全落实。福特汽车在2019年推出“福特中国产品330计划”,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在中国市场推出超过30款新车型,其中超过10款为新能源车型,并加大在自动驾驶方面的研发力度,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多针对他们的需求而打造的产品。

时至今日,福特在中国市场推出新能源产品数量较少且竞争力不足。福特在2019年上市了领界EV、在2021年推出了锐际和电马MustangMach-E,2022年引入了F-150Light-ning纯电皮卡。

销售数据显示,MustangMach-E2022年在中国市场全年销量不足5000辆。今年第一季度,福特Mach-E更是仅交付544辆。

此外,福特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渠道也在过去几年中经历了从合并到分裂的演变。福特在中国现有长安福特、江铃福特、福特和福特电动车四个独立销售渠道,此前曾一度要将前三个渠道合并到长安福特全国销售服务机构,但渠道合并计划因后来江铃福特渠道的独立而宣告失败。

福特的自我救赎

福特汽车在中国市场的“进退”不定,与其在全球市场面临的发展压力不无关系。2020年,福特汽车因其全球重组计划和疫情影响亏损12.8亿美元,这是自2008年以来福特汽车首次出现年度亏损。

福特在2021年实现扭亏,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高达104亿美元。但2022年,福特汽车又出现大幅亏损,亏损扩大至19.81亿美元。其中,在中国亏损5.72亿美元,而这一数字在2021年为亏损3.27亿美元。

在汽车企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的世纪大转型中,福特多年来不断调整优化其业务架构。最具代表性的业务重组发生在2022年3月,福特汽车整体业务被分为FordBlue、FordModele、FordPro三个独立运营的部门,其中FordBlue作为燃油车业务主体,负责公司旗下标志性燃油车业务;FordPro为商用客户和政府客户提供服务,包括全系的燃油和电动汽车产品及配套服务。而FordModele负责电动汽车产品,同时为福特汽车各个业务单元及产品提供软件、智能网联技术和服务。

在中国市场,福特汽车在2022年9月对外宣布,福特电马赫科技有限公司在华开启运营,负责中国市场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与运营。该公司也是FordModele业务在中国市场的承接和延伸。但目前福特在中国市场的新能源车业务仍旧发展缓慢。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中国市场,福特汽车所强调的商用车业务、电动汽车和出口业务,均更倾向于主要从事商用车的江铃福特方面。相较之下,其在华乘用车合资伙伴长安福特似乎受到了“冷落”。至今长安福特在新能源领域仅有锐际PHEV、锐界L等混合动力车型在售,并无纯电动车。

5月8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长安汽车2022年年度业绩说明会上透露,近一年以来,长安与福特、马自达在合作上已经进行了战略上的探讨,对于合作模式、公司治理等做了大胆的探索,已经达成了战略共识。未来股东双方不仅会在产品、技术、平台等方面向合资企业输出,还可能共创全新品牌。这意味着,长安福特未来的新能源汽车或将更多依赖于长安汽车方面。

伴随福特全球发展的跌宕起伏,面对中国市场不同于往昔的竞争环境,福特开始重新思考在中国市场投入的重点。这一“精简”战略将来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目前还无法知晓,但可以肯定这将有利于福特缓解眼下的亏损。

推荐内容